时间:2024-04-24
鲁韵子
1579年10月,300余艘日本军舰聚集在珍岛海域,准备给已无还手之力的朝鲜王朝致命一击。后者起用了受陷下狱、病骨支离的老将李舜臣,并非奢求翻盘,不过欲将亡国之罪推给“逆臣”。
其时李舜臣52岁,两鬓苍苍,身躯臃肿。半生征战建勋无数,一朝倒于政治诡谲,国难当前又被当成弃子扔出来,是人都有不甘。他却一声不吭,只是如老黄牛般苦苦支撑、惨淡经营。修船、练兵、查水文、运流民……一样样做来,不免在退路尽失之余冷却了人情:遇上主舰失火,急得连遍体鳞伤的儿子都顾不上看一眼;就算只剩12条破旧板船、要靠枭首逃兵才能稳定军心,也不改死战到底的决心。
电影结局当然早已被历史剧透—李舜臣指挥朝鲜海军以12对300大获全胜,创造世界海战史一大奇迹。
如今,人们早已习惯古代奇才被渲染得“多智而近妖”,但《鸣梁海战》里这位活在16世纪的老兵,毕竟对后世的顶礼膜拜毫不知情。也许在他看来,自己不过是尽了军人的本分,靠着“不抛弃不放弃”的狠劲儿和些许地利人和,堪堪蹚过了这道千古险关。忠君报国之类的“时代局限”他无心突破,“舍生取义”的书生意气他更是从不提起。从头至尾,只有一以贯之的专注之道、狠绝之心。
一个没有“自觉”也并不完美的民族英雄,向人们坦然展露了伟大的限度,不使观者在自我参照之余落入廉价的民族情绪陷阱中,而违逆了英雄的本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