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快速发展的甘肃省饲料工业

时间:2024-05-23

甘肃省兽医局局长 甘肃省饲料工业办公室主任 姜 良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甘肃省养殖业从传统的农村副业,一跃成为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障供给的重要产业。饲料工业率先适应养殖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仅用了20多年时间,已经实现从起步打基础到快速发展、稳步提高的飞跃。已初步形成了包括饲料原料工业、饲料加工工业、添加剂工业在内的饲料工业体系。并建立健全了饲料管理、监测和执法监督体系。全省现有饲料企业147家,其中年产5万吨以上企业30余家,2009年全省饲料总产量达123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31亿元。饲料工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节约了大量粮食,而且极大促进了畜牧业发展,丰富了菜篮子,在繁荣农村经济、转移农村劳动力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饲料企业迅猛发展。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下,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在饲料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甘肃省饲料工业企业从无到有,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兰州正大企业的引领下,一批民营饲料企业发挥机制灵活、设备先进的优势,迅速崛起。近年来,兰州正大、武威希望、兰州博亚、兰州石羊、兰州富昌等一批非国有饲料企业已成为甘肃省饲料行业中的骨干。

产品结构趋于合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改革促发展,推动饲料加工业、饲料原料工业、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料工业全面发展,基本形成了以浓缩饲料和全价配合饲料为主体、原料工业和添加剂工业为补充的生产格局,使产品结构更趋合理。目前全省能生产8大类200多个饲料品种,产品涵盖猪、鸡、牛、羊等动物,能满足畜禽不同生长期需要。

生产集中度不断提高。兰州正大、兰州博亚、武威希望等领军企业凭借先进设备和人才技术优势,依靠严格的管理和优良的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不断提高,使得其数量虽占企业总数的7%,却占有40%的市场份额。全省逐步形成了以大型企业为骨干、中小型企业为补充的饲料工业发展格局。张掖、武威、兰州三市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通过政策引导、税收优惠等措施,积极引进希望集团、铁骑力士、天康、禾丰、大北农等全国知名饲料企业投资建厂,目前,三市已有饲料企业72家,占全省企业总数的49%。

行业发展逐步规范。一是宏观管理的法制化,二是微观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在宏观方面,2002年省人大常委会制定颁布了《甘肃省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省农牧厅先后颁布了《甘肃省饲料添加剂及其预混料生产管理办法》、《甘肃省饲料标签制定审查制度》、《饲料企业标准备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行业管理法规,组织制定了一批地方标准。在微观方面,企业积极加强标准化工作,推进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

对畜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稳步增强。饲料工业的发展大幅度地降低了动物生产中的饲养成本,为养殖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2~2009年全省饲料工业产量增长了近7倍,其中:猪饲料由7.6万吨增长到48万吨,增长了6.3倍;鸡饲料由6.8万吨增长到47.9万吨,增长了7.0倍。饲料对畜牧业发展的科技贡献率已达到28%。

甘肃省饲料工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饲料质量亟需提高,新产品研发能力不足,市场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行业监管薄弱,不适应饲料工业大发展的形势等。我国已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建设时期,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被提到国家重要议事日程,这些重大举措的实施,为加快饲料工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构建饲草饲料生产体系,大力发展饲料工业,重点扶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大型饲料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大秸秆饲料等非粮食饲料开发力度。省政府《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也对发展饲料工业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国家和甘肃省采取综合措施推动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全省草食畜牧业发展战略、牛羊大县计划的实施,将给饲料工业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空间。双垄沟播技术、紫花苜蓿种植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有效解决了能量和蛋白质饲料原料,并为农作物秸秆和草产品开发提供了广阔前景。面对机遇和挑战,饲料工业发展的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确保畜产品安全为中心,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做大做强饲料企业为目标,坚持发展、规范、提高的原则,积极实施饲料安全工程,将关口前移,不断加大饲料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监管力度,努力确保全省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狠抓饲料监管,努力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按照“加强监管、提高质量、确保安全”的原则,加大饲料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的执法力度,狠抓源头治理,明确生产企业为第一责任人,督促生产企业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生产、检验记录,积极推行HACCP认证工作,加强饲料生产风险预警和关键控制点管理,确保“放心饲料出厂”。进一步强化饲料经营和使用环节监管,加大原料尤其是蛋白质原料管理,坚决防止流通和使用环节掺杂使假,禁止在饲料和饮用水中添加肾上腺受体激动剂、性激素、精神药品和抗生素滤渣等国家明令禁止的药品。积极实施饲料安全工程,加强市县饲料监测机构建设,建立全省饲料安全信息网络,开展饲料信息采集和发布。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工作,努力营造饲料工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加大对饲料业的资金投入力度,重点用于饲料高新技术开发和推广,以及饲料监测体系、信息平台和优质饲料生产基地建设。积极扶持大中型饲料生产企业建立和完善技术研发中心,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鼓励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与饲料生产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加大蛋白质饲料、农副产品饲料、环保性饲料、生物饲料的开发、推广及应用力度。进一步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通过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或入股等方式,完善科技人员分配机制,促进饲料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积极实施甘肃饲料品牌战略,推进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不断扶持饲料企业做强做大。

三是加强引导,鼓励饲料生产企业走兼并重组之路。积极引导中小规模饲料生产企业,通过联合、兼并、租赁、承包、改建、扩建等措施,滚动发展,低成本扩张,形成集团化企业,充分发挥规模效益和综合优势,集中使用人、财、物,提高竞争能力。鼓励饲料企业向养殖业及相关产业之间互相联合、渗透,向一体化经营、多元化生产发展,延长产业链,进一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积极推行兰州正大模式,实行以饲料工业为龙头,走饲料加工、畜禽饲养、产品加工销售一条龙路子,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饲料产量逐年提高。

四是突出重点,优化饲料产业结构和布局。顺应畜牧业大发展的需要,积极调整饲料产业结构,努力开发新型饲料资源和饲料品种,加快饲料产品的更新换代。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原则,进一步优化饲料产业区域布局,张掖、武威、兰州按照“抓大放小”的原则,支持饲料企业开展优势互补,实现资产优化重组,不断提高饲料企业的竞争能力,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竞争力强的核心饲料企业和企业集团;酒泉、金昌依托草产业发展,加快饲料级草产品开发,通过“订单农业”、“公司+农户”等方式,进一步建设巩固饲草种植基地,满足原料需要,增加产品品种,提高竞争力。平凉、庆阳、临夏充分利用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在积极推广秸秆“一贮三化”技术的同时,联片建设大型秸秆青贮氨化窖(池),走专业化生产、企业化运营的路子,加快秸秆的工厂化生产,不断提高秸秆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定西、天水大力发展马铃薯、苹果渣等农副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加工利用效率。白银充分利用矿山资源,整合发展饲料级石粉工业,通过取缔作坊式小饲料加工点,支持获证企业健康发展。我们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当地饲料资源,大力发展特色饲料工业,不断推动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