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戴伟 路秉翰 许铭宇
摘要:立足于广东省深圳市华为中庭观光温室的水稻(Oryza sative L.)园项目,以室外水稻栽培为对照,从光照、温湿度和风速等几个方面比较气候环境因子对观光温室内移栽后水稻植株生长的影响,以期为今后观光温室水稻的栽培提供相关理论支撑。结果表明,水稻移栽后,温室环境中较低的光照度等因素在营养生长初期抑制了植株的生长;随着生长期的不断推移,室内较高的温湿度使得水稻植株快速生长,出现徒长现象;而在营养生长后期,这种环境因子对水稻生长的影响逐渐减小,但较室外环境仍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水稻(Oryza sative L.);气候环境因子;温室观光农业;深圳市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9)07-0057-05
Abstract: Based on the rice(Oryza sative L.) garden project of the Huawei Atrium in Shenzhen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taking the outdoor rice cultivation as the control, the effects of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factors on the growth of rice plant after transplanting in the sightseeing greenhouse were compared from the aspects of light, temperature, humidity and wind speed, trying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rice cultivation in the sightseeing greenhouse in the futu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the rice transplanting, the low light intensity in the greenhouse environment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the plant at the early stage of the vegetative growth. With the growing period of growth, the high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 the room made the rice plants rapidly growing and appeared to be spindling. But in the late stage of the vegetative growth, this environmental factor was decreasing but still had some inhibitory effects compared with the outdoor environment.
Key words: rice(Oryza sative L.); climate factors; greenhouse tourism agriculture; Shenzhen city
水稻(Oryza sative L.)是中国大面积种植的粮食作物,是人类最重要的食物来源,为全球半数以上人口提供营养[1]。据统计,全球水稻种植面积占谷类作物的24%,中国水稻每年产量约占世界水稻总产量的34%[2]。国内水稻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季风气候区,該类地区气候高温多湿、水热同期,对水稻生长极为有利。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设施的不断创新和文化旅游的发展,室内观光农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关于室内环境因子变化对水稻生长影响的研究也较为少见,公共建筑室内种植水稻在国内目前仍处于摸索阶段。
目前关于环境因子对水稻植株生长影响的研究主要针对大气候环境中的温度和光照等因素。吴自明等[3]提出,光照不足导致植株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植株生长减慢,碳水化合物合成减弱;光照强度过大,使水稻结实过程缩短,水稻早熟。周磊等[4]指出温度过低会减少稻株颖花的数量,影响水稻的结穗率。Shimono等[5]通过长期试验观测发现,水稻生殖生长期间,水温低于20 ℃会使产量明显降低,尤其是营养生长期低水温减产可达20%。水稻如遇高温会缩短其营养生长时间,植株发育受阻,分蘖受到抑制[6]。
移植水稻秧苗返青后,温室内环境对水稻生长存在较大的影响。本研究以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研发基地的川西中庭观光温室为例,通过对比试验长期观测,从温室内光照、温湿度和稻田水质等几个环境因素出发,研究其对移栽后水稻植株生长的影响,从而为今后新型观光农业中的温室内水稻种植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地概况
试验于玻璃温室内进行,中庭观光温室的光源主要来自距地面9 m高的玻璃穹顶(顶部玻璃遮阳系数为0.25~0.26);水稻种植土壤pH 7.68。试验地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地处广东省南部,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水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22.3 ℃,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年平均降雨量1 933 mm。该地区自然环境适宜水稻生长发育。
1.2 测定指标及方法
选取五优1179杂交籼稻作为供试品种,于2018年4月1日将秧苗移栽进温室,株行距20 cm×25 cm,于4月中旬水稻返青后开始对其生长环境进行为期3 d的连续监测。监测区分为室内光直射区、室内光散射区、室外3个不同区域。采用美国Accu MAX XRP-3000照度计测得光照度指标,用意大利HOBO8-007温湿度采集器测得水稻生长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采用美国U30小型气候站现场监测风速。每天9:00~17:00,每小时监测1次,每次监测记录重复3次并取平均值。试验分别于4月15日、5月5日及5月25日采用游标卡尺和卷尺测定水稻植株的株高、叶长及叶宽,抽取样苗记录茎蘖数,移栽后每个测坑内选定子苗样本并做上标记以定时定点观测叶龄。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与绘图采用Excel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区光照度日变化比较
光照度是影响日光温室内温湿度等环境的主导因子[7]。通过对水稻生长环境的太阳光照度进行为期3 d的实时监测,得出其日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第一天时,9:00~17:00均为晴朗天气。室外光照度最低为17:00时的63 670 lx,最高为13:00时的126 200 lx,平均为101 066 lx。室内光直射区的光照度最低为17:00时的13 550 lx,最高为12:00时的33 440 lx,平均为21 802 lx,为室外光照度的21.6%。室内光散射区的光照度最低为9:00时的2 183 lx,最高为16:00时的4 350 lx,平均为3 449 lx,是室外光照度的3.4%。
第二天时,10:00、11:00为晴天,其余时间段为多云天气。由图2可知,室外光照度最低为17:00时的10 160 lx,最高为11:00时的131 800 lx,平均为49 950 lx。室内光直射区的光照度最低为17:00时的2 305 lx,最高为11:00时的40 220 lx,平均为13 016 lx,是室外光照度的26.1%。室内光散射区的光照度最低为17:00时的1 224 lx,最高为10:00时的3 973 lx,平均为2 725 lx,是室外光照度的5.5%。
第三天时,10:00、11:00、16:00和17:00为晴天,其余时间段为多云天气。由图3可知,室外光照度最低为13:00时的23 160 lx,最高为11:00时的89 260 lx,平均为46 385 lx。室内光直射区的光照度最低为15:00时的4 247 lx,最高为11:00时的15 530 lx,平均为8 402 lx,是室外光照度的18.1%。室内光散射区的光照度最低为15:00时的1 901 lx,最高为11:00时的4 612 lx,平均为2 925 lx,是室外光照度的6.3%。
2.2 不同区温度日变化比较
通过对水稻生长环境的温度进行为期3 d的实时监测,得出其日变化情况如图4、图5、图6所示。
由图4可知,第一天时,室外温度最低为17:00时的27.4 ℃,最高为12:00和14:00时的30.4 ℃,平均为29.6 ℃。室内光直射区温度最低为9:00时的26.8 ℃,最高为13:00时的30.5 ℃,平均为28.5 ℃,比室外温度低1.1 ℃。室内光散射区温度最低为 9:00时的26.3 ℃,最高为13:00时的29.7 ℃,平均为28.0 ℃,比室外温度低1.6 ℃。
由图5可知,第二天时,室外温度最低为9:00的27.1 ℃,最高为11:00时的35.5 ℃,平均为29.3 ℃。室内光直射区温度最低为10:00时的25.7 ℃,最高为15:00时的30.0 ℃,平均为27.6 ℃,比室外温度低1.7 ℃。室内光散射区温度最低为10:00时的25.7 ℃,最高为15:00时的29.1 ℃,平均为27.3 ℃,比室外温度低2.0 ℃。
由图6可知,第三天时,室外温度最低为15:00时的27.3 ℃,最高为11:00时的31.8 ℃,平均为28.8 ℃。室内光直射区温度最低为12:00时的25.9 ℃,最高为11:00时的30.3 ℃,平均为27.8 ℃,比室外温度低1.0 ℃。室内光散射区温度最低为12:00时的25.9 ℃,最高为10:00时的28.6 ℃,平均为27.6 ℃,比室外温度低1.2 ℃。
2.3 不同区相对湿度日变化比较
通过对水稻生长环境的湿度进行为期3 d的实时监测,得出其日变化情况如图7、图8、图9所示。
由图7可知,第一天时,室外相对湿度最低为13:00时的39.0%,最高为10:00时的57.0%,平均为47.7%。室内光直射区相对湿度最低为15:00时的58.2%,最高为9:00时的79.1%,平均为67.1%,比室外相对湿度增加了40.7%。室内光散射区相对湿度最低为15:00时的60.4%,最高为9:00时的80.7%,平均为68.8%,比室外相对湿度增加了44.2%。
由图8可知,第二天时,室外相对湿度最低为15:00时的47.5%,最高为9:00时的70.3%,平均为58.7%。室内光直射区相对湿度最低为16:00时的72.4%,最高为10:00時的81.5%,平均为76.5%,比室外相对湿度增加了30.3%。室内光散射区相对湿度最低为14:00时的69.7%,最高为11:00时的80.7%,平均为75.6%,比室外相对湿度增加了28.8%。
由图9可知,第三天时,室外相对湿度最低为11:00时的54.1%,最高为15:00时的69.3%,平均为61.0%。室内光直射区相对湿度最低为16:00时的69.1%,最高为9:00时的81.1%,平均为74.7%,比室外相对湿度增加了22.5%。室内光散射区相对湿度最低为16:00时的68.8%,最高为14:00时的79.5%,平均为74.9%,比室外相对湿度增加了22.8%。
2.4 不同区风速日变化比较
通过对水稻生长环境的风速进行为期3 d的实时监测,得出其日变化情况如图10、图11、图12所示。第一天时,室外风速最低为10:00、11:00和12:00时的0 m/s,最高为14:00时的2.4 m/s,平均为0.7 m/s;室内各区风速均为0 m/s。第二天时,室外风速最低为11:00、12:00和15:00时的0 m/s,最高风速为17:00时的1.1 m/s,平均为0.4 m/s;室内各区风速均为0 m/s。第三天时,室外风速最低为10:00时的0 m/s,最高为14:00时1.9 m/s,平均为1.0 m/s;室内各区风速均为0 m/s。
2.5 不同区水稻生长情况比较
水稻是一种节律性生长型作物[8],在生产中,不同的气候环境直接影响着水稻的结实率[9]。特别是营养生长前期,水稻群体大小和株型性状与群体中的光照、温度、湿度等微气候因子关系密切[10]。通过对水稻生长情况实时监测,得出其各项指标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水稻移栽后第15天时,室外区域水稻的各植株生长指标特别是株高明显高于室内区域,其中室外区域水稻株高比室内光直射区和室内光散射区分别高了8.61%和9.33%;而室内光直射区域的各生长指标略高于室内光散射区域。可见,温室环境特别是缺少阳光直射的区域,较室外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水稻生长初期植株的营养生长。
由表2可知,水稻移栽后第35天时,室内区域水稻植株叶的生长指标明显高于室外区域,其中叶长室内光直射区和室内光散射区比室外区域分别高了11.31%和9.52%;而室内光直射区域的各生长指标略高于室内光散射区域,其中室内光直射区叶长比光散射区高了1.63%。可见,温室内环境特别是阳光直射区域的水稻在营养生长中期其植株明显较室外参照区更快,推测是因为室内具有较高的温湿度等自然环境条件加快了植株的营养生长。
由表3可知,水稻移栽后第55天时,水稻植株的叶宽、叶长等生长指标室外区域略高于室内区域,其中叶宽室外区域比室内光直射区和室内光散射区分别高了8.26%和9.26%;而室内光直射区域的各生长指标略高于室内光散射区域,其中差异最大的叶长指标室内光直射区比光散射区高了1.73%。可见,温室内环境特别是阳光直射区域的水稻在营养生长后期其植株较室外参照区略低,而这种差异性较营养生长前中期逐渐减弱。
3 小结与讨论
光照是水稻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条件之一。温室中的光照度受到天气、太阳光直射角度以及玻璃顶棚遮光率(遮阳系数0.25)等因素影响。数据监测期间晴天情况下,室外光照度集中在80 000~120 000 lx,室内光直射区集中在20 000~35 000 lx,室内光散射区集中在3 000~4 500 lx。由监测的数据可知,晴天室内光直射区内的光照度是室外的12.8%~39.3%,光散射区的光照度占室外的2.0%~12.0%,温室内的光照度较室外下降明显。水稻是喜阳作物,对光照条件要求较高,水稻单叶饱和光照度一般集中在 30 000~50 000 lx,一般最高分蘖期为60 000 lx左右[11,12]。温室内较低的光照度特别是在水稻营养生长初期和后期抑制了植株的生长,这与王强等[13]关于温室对番茄生长环境影响的研究一致。
数据监测期间晴天情况下,室内外温度差异不大,主要集中在27~30 ℃;多云天气情况下,室外温度集中在27~30 ℃,室内温度集中在28~29 ℃。水稻分蘖最高适温为30~32 ℃,幼穗分化的适温为26~30 ℃,灌浆初期适温为21~26 ℃[14,15]。一方面,温度的升高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16],但温度过高会加快水稻营养生长前期叶片的生长,缩短水稻生育期[17]。本试验中,室内全天的温度变化明显小于室外,这促进了水稻营养生长中期植株叶片的生长。
数据监测期间晴天情况下,室外相对湿度集中在45%~55%,室内相对湿度集中在62%~72%;多云天气情况下,室外相对湿度集中在55%~65%,室内相对湿度集中在75%~80%。可见,室内湿度较室外湿度高1.3~1.4倍。较高的湿度会加快植株的生长,且水稻植株生长较旺盛会加大蒸发量,使得稻田环境湿度有所提高[18],而较高湿度环境往往会推迟水稻终花期的到来[19]。水稻冠层间较高的相对湿度同时也会增加穗叶温度[20]。
数据监测期间,室外风速集中在0~1.5 m/s;室内风速为0 m/s,基本无空气流动,不利于水稻生殖生长时的稻花授粉及抗倒伏能力的提高。本试验中,较弱的温室内光照减缓了水稻营养生长初期和后期的植株生长,而较高的温室湿度和较小的日温差及风速变化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水稻营养生长中期的徒长现象。在今后的观光温室水稻栽培中,可对温室进行相应的补光鼓风措施。
参考文献:
[1] 景立权,赖上坤,王云霞,等.大气CO2浓度和温度互作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6,36(14):4254-4265.
[2] 赵作东,徐玉敏,林秀清.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策略研究[J]. 农业与技术,2018,38(4):155.
[3] 吴自明,李辉婕,石庆华,等.环境因子和栽培措施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农机化研究,2006(7):1-4.
[4] 周 磊,甘 毅,欧晓彬,等.作物缺水补偿节水的分子生理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19(1):217-225.
[5] SHIMONO H,HASEGAWA T,IWAMA K. Response of growth and grain yield in paddy rice to cool water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J].Field crop research,2002,73(2-3):67-79.
[6] 艾 青.水稻耐高温遗传基础研究及基因表达谱分析[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9.
[7] 赵统利,朱朋波,邵小斌,等.4种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主要环境因子的日变化比较[J].江苏农业科学,2008(2):217-220.
[8] 吴培军.农田水位管理对水稻生长发育指标影响的试验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7.
[9] 李清华,郑苹立,郑长林,等.不同栽培环境下籼稻整精米率和垩白度稳定性评价[J].福建农业学报,2017,32(1):31-35.
[10] 周立宏.稻田微气候及其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16.
[11] 王会民.栽植密度对不同株型水稻光能利用影响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
[12] 高明超.水稻冠层温度特性及基于冠层温度的水分胁迫指数研究[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13.
[13] 王 强,宋 羽,帕提古丽,等.不同天气条件下温室番茄栽培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征研究[J].新疆農业科学,2013,50(1):84-88.
[14] 孙秀芬.钟 楚.杨 韬,等.温度和降水对云南玉溪水稻生产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121-126.
[15] 龚金龙,张洪程,胡雅杰,等.灌浆结实期温度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3,32(2):482-491.
[16] 尚海龙,顾永泽.清水江流域稻植气候适宜度时空变化分析[J].南方农业学报,2017,48(1):100-108.
[17] 张瑜洁,姜亚珍,游松财.水稻生长对气温变化响应的研究——以江苏姜堰市不同播种期试验为例[J].资源科学,2014,36(5):1037-1042.
[18] 万运帆,游松财,李玉娥,等.开顶式气室原位模拟温度和CO2浓度升高在早稻上的应用效果[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5):123-130.
[19] 马作斌,詹 瞻,程效义,等.花时性状在籼粳交后代中的表现及其对外部环境的响应[J].杂交水稻,2011,26(5):70-76.
[20] 苏荣瑞,周守华,耿一风,等.江汉平原水稻关键生育期冠层温度环境响应模型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11):2673-267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