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咸宁市竹笋产业现状及供给侧创新对策

时间:2024-05-23

杨硕 余安安 徐绳武 施仕胜 郑丽 夏文娟 瞿和平 李莉

摘要:咸宁市竹笋产业发展具有许多基础优势,但是面临诸多问题,如竹笋产业结构不均衡、竹笋产业链不够成熟等。概述了咸宁市竹业现状,调查分析了竹笋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内竹产业发达地区发展经验,提出了推进供给侧创新与利用、大力发展竹笋产业、深入挖掘竹笋加工产业,完善竹笋产业链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竹笋产业;供给侧;对策;咸宁市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439-8114(2018)10-0125-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10.032

Present Situation and Supply-sid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Bamboo Shoot Industry in Xianning City

YANG Shuo, YU An-an, XU Sheng-wu, SHI Shi-sheng, ZHENG Li, XIA Wen-juan, QU He-ping, LI Li

(Xianning Agriculture Academy of Sciences, Xianning 437100 ,Hubei,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basic advanta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bamboo industry in Xianning, but it also faces several problems. For examples,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bamboo shoots is still imbalanced and recently the industrial chain of bamboo shoots is not mature enough. This paper briefly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bamboo industry in Xianning.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bamboo shoot industry are also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while several advises are put forward,including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bamboo industry supply-side,developing bamboo shoot industry,digging up the bamboo shoot processing industry and consummating the bamboo shoot industry.

Key words: bamboo shoot industry; supply-side; countermeasure; Xianning city

1 咸宁市竹笋产业发展现状

1.1 咸宁市竹类资源及产业现状

咸宁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流南岸,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咸宁市山场广阔,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十分适合动植物生长。森林面积4 433 km2,森林覆盖率47.68%。

得益于丰厚的自然环境,咸宁市竹类资源丰富,共计有17属140多种(含引种、种下等级),其中种植面积较大的有楠竹、雷竹等。全市现有竹林面积1 023 km2,立竹2.6亿株,其中楠竹1 002 km2,立竹2.5亿株。已建成千亩以上楠竹基地178个,万亩以上楠竹基地26个,其中崇阳县10个、通山县7个、咸安区7个、赤壁市2个[1]。各县市区竹林资源现状如表1所示。

咸宁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发展竹产业,自2012年以来陆续推出一系列政策,如壮大“四乡六业”战略及“在山上再造一个咸宁”工程等。同时林业部门积极推广实用技术,林农育竹主动性、积极性有所提高,咸宁市竹林基地建设快速发展,全市现有竹林面积比1999年增加280 km2,提高了37.9%。同时,相关企业积极开展产品研发,竹产品种类逐渐增多,一二三产业均得到发展[2]。据统计,全市有10万户以竹为重要收入来源,有15万农业劳动力从事竹业生产。2016年全市实现竹业产值40亿元,同比2013年产值12亿元,增幅超过233%,竹业已成为咸宁市的特色产业[2]。

1.2 咸宁市竹笋产业发展及研究现状

按经营目的不同,竹林可分为笋用林、笋竹两用林和材用林3种类型[3]。近年来,随着竹材行情的下跌,以竹材为主要产品的咸宁市竹产业受到重创,加之人工成本的增长,竹产业处于萎缩状态。竹笋产业作为新兴绿色产业,目前咸宁市食用竹笋主要有3种:毛竹笋、雷竹笋、水竹笋[4],其中种植面积最大的是毛竹笋,占全市竹笋种植总面积的90%以上,其次是雷竹笋和野生水竹笋,且出笋期基本集中在12月至翌年4月。虽然咸宁市竹林面积发展迅速,受制于笋用林管理需要投入大量勞动力及前期市场对竹材需求量高等因素,大部分竹林的种植目的都是材用,在全市178个千亩以上的竹林基地中,几乎没有笋用竹林,笋竹两用竹林也仅占18%左右[5],发展笋用林及笋竹两用林迫在眉睫。

1995年春,咸宁地区以崇阳县为代表开始从浙江临安地区引种试种雷竹,1998年在全县推广种植,目前全县雷竹种植面积超过33 km2。1999年崇阳县林业局开始与华中农业大学森林培育学学科带头人张卓文教授共同展开了雷竹研究,2004年出台了中国第一个地方标准《雷竹笋用林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合作完成的《雷竹生物学特性研究与早产高产稳产技术体系》获湖北省人民政府三等奖,2008年合作研究的“雷竹生物学特性研究、关键技术创新集成与推广利用”获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

咸宁市竹业相关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李钦和[6]针对当地楠竹林的低产问题,提出了改良土壤,合理施肥,合理砍伐,留竹养竹,调整竹龄结构,增加林分立竹密度等建议。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咸宁市开始大力发展竹产业,竹业相关科研项目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周晓洁等[7]利用咸宁市毛竹笋壳作为原料,进行化学成分定量分析,确定了其化学成分组成主要为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对开发提取竹笋壳纤维具有指导意义。涂定卓[8]在调研咸宁市竹产业后认为,当地竹产业出现经营水平不高、优势发挥不够等诸多问题,建议深化改革,科技兴竹,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品牌等;咸宁市竹类分布以毛竹为主,对此杨新国等[9]对楠竹的适生环境进行了研究,认为影响毛竹生长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温度、降雨量和土壤等,咸宁市各项生长环境均适于大力发展楠竹产业;赖信舟[10]针对崇阳毛竹生物学特性,如物候现象、繁殖方式、立竹密度、生物量以及地下鞭系统等进行了研究;张规富等[11]以不同加工方法处理雷竹笋,发现保鲜雷竹笋的营养成分含量高于干雷竹笋;以咸宁市林业科学院为代表的科研单位,先后独立或参与完成《毛竹林低产阻碍因子及其改造技术的研究》《笋竹两用竹林丰产模式研究》《竹类品种园营建技术研究》《优良纸浆竹种的选择与繁殖技术的研究》《丛生竹埋秆育苗试验》《竹林平衡施肥技术的研究》《雷竹提早出笋及其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等多项竹类引种栽培技术课题、材用竹或笋用竹的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在各类国内知名期刊上发表多篇科技论文,包括《毛竹笋用林覆盖培育技术研究》[12]《咸宁楠竹清水笋加工工艺》[13]等,为促进全市乃至全省竹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 咸宁市竹笋产业问题探讨

目前咸宁市竹笋产业发展背景及基础较好,但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咸宁市竹笋种植管理粗放,即使是大年每1 hm2竹笋产量也仅3 t,而浙江等地经营较好的笋用林每1 hm2产笋量达15 t,一般产量11 t[14]。因此对比浙江等竹产业发达地区,咸宁市在竹笋产业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竹笋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其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竹林资源创新培育投入不足

目前绝大多数的竹农在育竹方面眼光不够长远,仍然沿用传统管理方式,只砍不育,较少进行相应的垦复及施肥管理,造成大多数竹林资源无法得到大规模的培育和推广[15]。在竹笋资源创新培育方面,咸宁市竹林资源大部分为材用林,而笋用林及笋材两用林占比低于20%,导致竹笋资源创新不足,竹笋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滞后。另一方面,咸宁市竹笋加工企业引入和孵育的数量及规模不足,资金投入来源单一,科研资金投入有限,过度依靠政府补贴,导致科技创新积极性不高,而竹笋资源作为竹笋产业链中的基础资源、核心资源,如果不在竹林种质资源培育领域进行科技创新,产值和效率的增加空间也将不断缩小,将进一步威胁相关企业的经营成果与效益。

2.2 竹笋加工产业挖掘深度不足

深加工程度决定了竹产业的整体效益,处于低端的竹产品往往无法找到市场,利润空间狭小[16]。以临安市为例,2013年全市竹笋加工企业70余家,年加工竹笋12万t,产值达到20亿元[17],目前咸宁市竹笋加工产业仍处于粗加工的层次,如笋干、腌制竹笋、清水竹笋及调味笋等制品,竹笋深层次营养价值挖掘不足,导致单位面积和人均产值降低,整体效益不高,中高端的笋汁饮品、竹笋酒、竹笋膳食纤维点心等还处于空白阶段;另一方面,竹笋副产物未能得到更进一步利用,竹笋副产物包括笋衣、笋壳等,其质量约占竹笋总质量的70%,并且含有大量的纤维,笋衣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笋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与活性物质。如何从这些副产物中,提取活性物质或进一步加工成其他产品,提高竹笋副产品资源利用率,将决定竹笋加工产业的整体发展方向及经济效益。

2.3 竹笋产业链发展尚未成熟

竹笋产业链包括竹笋种质资源收集、竹笋资源培育、竹笋采后加工、笋制品包装、物流及销售等。咸宁市笋类资源物产丰富,但竹笋产业发展仍然落后于浙江、福建等发达地区,2016年咸宁市竹产业生产总值40亿元,浙江省安吉县竹产业生产总值达200亿元,不足其20%,目前咸宁市竹产业已初步形成跨一二三产业的产业链,但尚未形成完全成熟的产业链结构,竹笋产业作为咸宁市竹产业发展重点,发展潜力巨大。

3 竹笋产业供给侧发展对策

3.1 竹笋产业供给侧创新与利用的意义

全市竹产业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竹笋加工企业少,规模偏小,产品档次较低,缺乏龙头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带动能力弱,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应运而生。与浙江安吉地区比较,咸宁市竹资源面积为安吉县的1.5倍,而竹笋加工企业不足安吉县的1/10,经济效益不足安吉的20%。因此,咸宁竹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升级的实现就需要竹笋产业经济的供给侧改革,促进竹笋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竹笋产业链。

竹笋产业供给侧创新与利用,通过开展咸宁地方特色优势竹笋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竹产业由材用转型为笋用,实行清洁生产、高产栽培,竹笋全笋营养化利用(加工)技术研发,能够有效保障绿色蔬菜有效供给,延伸竹产业价值链,增加竹林经济和农民收入。其意义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促进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经济效益;带动第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就业,精准扶贫;研究竹笋全笋营养化利用技术,發展绿色产业;提高竹笋资源利用率,减少竹笋加工副产品排放,美化自然环境及促进旅游业发展[18];丰富咸宁市食用竹笋种类,提高竹笋产量,周年供应竹笋加工业,促进竹笋产业发展。

3.2 推进竹笋产业供给侧创新与利用的建议

3.2.1 加大竹笋产业资金投入及政策支持 产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牵头引领作用,以浙江省安吉县为例,正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政府通过贴息贷款及经济补助等利好政策,鼓励当地农民进行竹林资源培育,极大地调动了竹农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为安吉县奠定了竹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因此想要做大做强咸宁市竹笋产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竹笋产业发展,加大竹笋科研创新以及产业扶持资金投入力度,充分协调竹农、企业、科研院所及政府各方面利益。

3.2.2 组建竹笋产业创新研究团队 由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果蔬研究所牵头,聘请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专家及华中农业大学竹笋专家,联合咸宁市林业科学院、区级林业科学研究所、竹笋加工企业、竹农大户若干共同组建竹筍研究团队及竹笋产业发展联盟,开展咸宁地方特色优势竹笋产业技术研发,推进竹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竹产业由材用转型为笋用,大力发展竹笋绿色产业,实行清洁生产。

3.2.3 建立竹笋类高产高效栽培示范基地 传统模式下的竹林经营管理属于分散粗放型,未进行合理的垦复和施肥管理,竹林种质资源单一,其中毛竹占比90%以上,大部分生长量大、加工利用前景广的优质竹笋资源未能大面积推广种植,竹林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经济效益较低[19]。总结以上原因,建议从以下几点出发。

1)立足咸宁地方特色竹产业,建立楠(雷)竹笋高产栽培示范基地,探索集成咸宁市楠(雷)竹笋高产栽培技术,并通过崇阳县长富雷竹专业合作社等示范推广,创新竹产业由材用转型为笋用,充分利用竹笋资源,增加农民竹林经济收入。

2)竹笋资源由“分散”向“集中”加速培育,引进笋用竹种质资源,如麻竹、水竹、绿竹及粉单竹等具有高附加值的竹类资源及成熟的栽培技术,建立竹笋类高产高效栽培示范基地,实行定向培育;培育竹笋高产栽培方面实用型人才,开展竹笋高产栽培研究,推广笋用竹高产栽培技术,毛竹低产林改造及毛竹笋速生丰产技术等。

3)全面深垦,清除灌丛杂草,合理施肥,调整竹林结构,伐竹时做到伐密不伐稀,伐小不伐大,伐病不伐壮,伐劣不伐优,处理好大小年出笋量及留新竹数的关系,小年不挖笋或少挖笋,大年挖部分笋。

3.2.4 促进材用林转为笋用及笋材两用林,发展绿色产业 以浙江安吉县为例,在20世纪80-90年代,安吉县开始加大对竹林资源的利用,对竹林资源的培育从竹林的使用上升到笋竹两用林的培育[20],不仅提高了竹林资源经营效益,也促进安吉竹笋食品类加工制造企业的良好发展,竹笋产品种类日益完善。目前咸宁市竹产业在传统经营模式背景下,大部分毛竹林属于粗放式经营,缺乏科学管理,挖笋量大,过伐和失管严重,并且主产品为材用,不利于发展绿色产业,因此将咸宁市以主产竹材的楠(雷)竹林改造为主产竹笋或笋材两用的竹林,大力发展竹笋绿色产业等措施势在必行。

3.2.5 研究推广全笋营养化利用及笋制品加工技术 竹笋味美、质优、无污染,营养丰富,是培育简便的森林绿色食品,中国竹林面积及竹类资源居于世界首位,笋类食品加工出口拥有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因此在笋制品加工方面建议如下。

1)积极与竹笋加工企业联合,进行竹笋全笋营养化利用(加工)技术研发,开展笋衣、笋壳等竹笋加工余料的高效利用研究,如粉碎后制成膳食纤维粉剂,或作为牛羊等的优质饲料,或进一步提取氨基酸、肽类化合物及甾醇类化合物等活性物质,达到延伸竹笋产业链价值链,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2)树立优质、高产、高效,多品种的思想,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将竹笋加工为大宗笋制品如清水笋、调味笋和笋干等,充分发挥产品经济效益,增强产品竞争力。

3)充分挖掘笋体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全方位开发适合长期保存的竹笋新型深加工制品,如笋汁饮品、竹笋酒、竹笋膳食纤维点心等;充分利用笋头、笋渣、笋壳等下脚料制成动物优质饲料。

3.2.6 实施品牌战略,培育龙头企业 实施品牌战略,不仅是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因此咸宁市竹笋产品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应当通过改进包装、注册商标、争创名牌等,进一步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重点扶植和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的竹笋行业龙头企业,围绕竹笋深加工等建设主导产业,形成规模化生产,打造咸宁地域特色的竹笋产品品牌,提高本土品牌知名度,拓展海内外市场。

4 展望

竹产业作为咸宁三大“百亿产业”之一,发展势头迅猛。然而在竹笋产业种质资源培育、笋制品开发及创新利用方面,咸宁市与国内其他发达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竹林培育投入不足、竹笋加工产业挖掘深度不足、竹笋产业链发展尚未成熟等方面。如何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顺利推动咸宁市竹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竹业从业者收入迫在眉睫。因此积极探索推进竹笋产业供给侧创新与利用,力争促进竹笋产业发展,完善竹笋产业链,提高竹业经济效益,把竹产业建成咸宁市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早日实现“绿色崛起”。

参考文献:

[1] 刘恒贵,阮班全,熊德礼,等.湖北咸宁竹产业集群发展调查与建议[J].世界竹藤通讯,2014,12(5):41-46.

[2] 袁瑛武,廖卫军,黄艳辉.湖北省咸宁市竹产业发展探讨[J].湖北林业科技,2013,42(5):49-51.

[3] 刘尔平.毛竹林的挖笋留竹技术[J].农村百事通,2015(19):38.

[4] 吴 江,魏同庆,刘世威,等.湖北咸宁竹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18(1):79-80.

[5] 夏文娟,徐绳武,郑 丽,等.咸宁市竹笋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长江蔬菜,2016(21):5-7.

[6] 李钦和.楠竹丰产培育技术的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1986(3):33-35.

[7] 周晓洁,李建强,陈延兴.竹笋壳化学成分分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10,23(1):1-3.

[8] 涂定卓.湖北省咸宁竹产业发展透视[J].中国林业产业,2007(3):50-51.

[9] 杨新国,杨足明.楠竹适生环境初探[J].科技传播,2011(4):39,41.

[10] 赖信舟.崇阳毛竹基础生物学特性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3.

[11] 张规富,张玲玲,杜六甫.雷竹笋营养成分的分析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841-842.

[12] 徐丽君,高 霜,王 燕,等.毛竹笋用林覆盖培育技术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17,46(3):18-20.

[13] 凌有伦,徐丽君,刘恒贵,等.咸宁楠竹清水笋加工工艺[J].世界竹藤通讯,2015,13(5):25-27.

[14] 史 辉,柏红梅,张 颖,等.我国竹笋资源开发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7,53(4):77-82.

[15] 顾 敏.建设美丽乡村背景下的安吉竹产业转型升级策略研究[D].浙江宁波:宁波大学,2015.

[16] 齐铁军.鄂南地区竹制家具的产业发展概况及开发对策探讨[J].现代交际,2012(4):132.

[17] 程金跃.临安市竹笋产业发展对策研究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3(7):208-209.

[18] 黄 艳,梁冬红,李玉琼.浅谈竹产业在推进脱贫攻坚中的作用[J].中国林业产业,2016(12):214.

[19] 徐筱雯.基于农民参与技术发展的毛竹低产低效林改造实证研究[D].杭州:浙江林学院,2008.

[20] 张玉军.生态文化视角下安吉竹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