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湖北棉田杂草的种类、分布与群落特征

时间:2024-05-23

褚世海 李儒海 常向前

摘要:采用七级目测法调查了湖北省3个棉花(Gossypium Spp.)主产区的杂草种类、分布,并分析了杂草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湖北省棉花主产区有杂草86种隶属32科,优势杂草有10种,分别为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旱稗(Echinochloa hispidula)、鳢肠(Eclipta prostrata)、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牛筋草(Eleusine indica)、碎米莎草(Cyperus iria)、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和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物种丰富度以江汉平原最高,襄阳-随州地区最低。3个棉花主产区的杂草优势种有一定差异,襄阳-随州地区以旱稗+鳢肠+马唐+碎米莎草为优势种类;江汉平原以千金子+马唐+铁苋菜+旱稗为优势种类;黄冈地区以千金子+马唐+鳢肠+水花生为优势种类。襄阳-随州地区与江汉平原地区杂草群落最为相似,而襄阳-随州地区与黄冈地区杂草群落相似性最低。

关键词:棉田杂草;种类;分布;群落特征

中图分类号:S45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22-5411-05

棉花(Gossypium spp.)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湖北省是中国主要的棉产区之一,2013年湖北省棉花种植面积47.29万hm2,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0.12%;产量53.15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8.55%[1,2]。然而,我国棉田杂草危害严重,常年造成损失达到14%~16%,严重影响了棉花的优质、高效生产[3]。湖北省地处我国中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这也更有利于杂草的生长,容易带来更大危害。因此,开展本地区棉田杂草群落的监测与防除等工作非常必要,而对棉田杂草的发生现状做全面、准确的调查研究是进行其他研究的基础。近年来,对棉花产区杂草做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工作[4-8]。湖北省棉田杂草调查研究开展较早[9],但调查不够翔实和全面,而且随着种植制度、环境条件的变化,棉田杂草的发生规律也在逐渐改变。基于这一现状,本研究对湖北省主要棉产区的棉田杂草种类、分布及危害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以利于更好地对棉田杂草进行有效的治理。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地概况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长江中游,东经108°21′~116°07′、北纬29°01′~33°16′,地貌类型复杂。其中江汉平原及沿长江向东延伸的黄冈市大部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 100~1 400 mm,≥10 ℃活动积温为5 100~5 400 ℃,旱地、水田并重;鄂北的襄阳-随州地区为湖北省降水较少地区,≥10℃活动积温一般不足5 000 ℃,年平均降水量在900 mm以下,也是全省温差最大的地区,具有南北过渡的特点,是湖北省旱地集中分布区[10]。

1.2 调查方法

2011年,在湖北省襄阳-随州地区、江汉平原、黄冈地区3个棉花主产区,随机选择地理环境、种植制度基本一致,面积不少于667 m2的田块为单位样方(由10个单位样方构成1个样点),采用七级目测法[11,12],记录每一样方中所有杂草的种类及相应的优势度级数。杂草种类以《中国杂草志》[13]为鉴定依据。另外对调查地点的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予以记录。

1.3 调查地点

调查地点分布在17个县市的21个乡镇,共22个样点,220个样方。包括:①襄阳-随州地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本区内调查的5个样点分别为随州(曾都区)、枣阳(十里铺)、枣阳(七方镇)、襄阳(双沟镇)、宜城(邬家冲);②江汉平原,位于湖北省中南部,调查的11个样点分别为钟祥(柴胡)、沙洋(小江湖)、天门(多宝)、天门(黄潭)、仙桃(郑家场)、仙桃(张沟)、潜江(周矶联丰)、潜江(周矶荆桥)、公安(斗湖堤)、公安(新口)、监利(汪桥);③黄冈地区,位于湖北省东部,6个调查点分别为黄梅(濯港)、武穴(余川)、浠水(丁司垱)、团风(但店)、团风(方高坪)、新洲(汪集镇)。

1.4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杂草的综合草害指数、频度、群落物种丰富度及群落相似性用下列公式计算[12,14-16]:综合草害指数(CII)=Σ(级别值×该级别出现的样方数)/(最高级别值×总样方数);频度(F)=该种杂草出现的样方数×100%/总样方数;群落物种丰富度(S)=群落中杂草的种类数;S?覫rensen指数(Cs)=2j/(a+b),式中,j为群落A与B所共有的物种数,a、b分别为群落A、B含有的全部物种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杂草种类及危害性分类

调查结果表明,湖北省棉花主产区棉田杂草共有86种,隶属32科(表1)。其中禾本科和菊科种类最多,分别为13种;其次为莎草科6种;苋科5种;大戟科、玄参科和蓼科分别有4种;其余各科包含杂草种类都在3种或以下。

依据综合草害指数,可将这些杂草分为4类:优势杂草、局部优势杂草、次要杂草及一般性杂草。其中,优势杂草(CII≥3)有10种,按综合草害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旱稗(Echinochloa hispidula)、鳢肠(Eclipta prostrata)、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牛筋草(Eleusine indica)、碎米莎草(Cyperus iria)、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这10种杂草在各棉区普遍发生,综合草害指数及频度都较高,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显著,防除较困难,为湖北省棉田的恶性杂草。

局部优势杂草(2≤综合草害指数<3)有7种,依次为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刺儿菜(Cephalanoplos segetum)、日照飘拂草(Fimbristylis miliacea)、通泉草(Mazus japonicus)、水竹叶(Murdannia triquetra)、火柴头(Commelina bengalensis)、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a)。这些杂草具有较高的综合草害指数和频度,但在各个棉产区差异较大,部分杂草在某些地区具有优势,在另外的地区却危害较轻,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防除对策。

次要杂草(0.8≤综合草害指数<2)有8种,依次为打碗花(Calystegia hederacea)、地锦(Euphorbia humifusa)、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粟米草(Mollugo stricta)、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青葙(Celosia argentea)、波斯婆婆纳(Veronica persica)、爵床(Rostellularia procumbens)。整体来看,这些杂草危害相对较轻,个别杂草在某些地区有一定优势。

其余61种为一般性杂草,这些杂草综合草害指数及频度都较低,某些杂草虽然分布较广,但危害很小。

综合草害指数高的杂草一般具有较高的频度,二者呈明显正相关。例如10种优势杂草中,有8种频度在50%以上,马唐和鳢肠最高,频度为88.51%,最低的碎米莎草,频度也达到38.51%;而在一般性杂草中,绝大多数频度在10%以下,最低的仅0.57%。这说明,分布广泛的杂草通常更具有优势,危害更大,应作为防控重点。

2.2 各棉区杂草发生特点及群落组成

各棉区杂草的物种丰富度有明显差异。3个棉花主产区共调查到杂草86种,其中江汉平原种类最多,有62种,其次为黄冈地区54种,襄阳-随州地区最少,有47种。在所有的86种杂草中,3地共有的杂草有28种。

调查的所有杂草中,综合草害指数在1以上的杂草有22种。这22种主要杂草在各地区的综合草害指数和频度既有一致性,也有明显差异(表2)。

3个棉花主产区的杂草优势种有一定差异。按照前述标准,襄阳-随州地区优势种有13种,杂草群落以旱稗+鳢肠+马唐+碎米莎草为主要优势种;江汉平原优势种有11种,杂草群落以千金子+马唐+铁苋菜+旱稗为主要优势种;黄冈地区优势种有10种,杂草群落以千金子+马唐+鳢肠+水花生为主要优势种。可见,3个棉区的杂草群落组成区别明显,如江汉平原和黄冈地区前两位的优势种均为千金子和马唐,而襄阳-随州地区前两位的优势种为旱稗和鳢肠。这一结果与3个地区的耕作制度密相关,襄阳-随州地区的棉田多为旱地,因此以旱生型杂草旱稗和鳢肠为主;而江汉平原和黄冈地区则多为水旱轮作,因此以喜湿性杂草千金子和马唐为主。3个棉区10种优势杂草中,襄阳地区有10种,江汉平原有9种,黄冈地区有8种。可见,各棉区的杂草优势种多数重合,但又有本地特有的优势种,如襄阳-随州地区的火柴头和粟米草、江汉平原的刺儿菜、黄冈地区的日照飘拂草和通泉草。

S?覫rensen指数可以体现各地区杂草群落的相似性。襄阳-随州地区与江汉平原共有种37种,S?覫rensen指数0.679,江汉平原与黄冈地区共有种34种,S?覫rensen指数0.586,襄阳-随州地区与黄冈地区共有种29种,S?覫rensen指数0.563。可见,襄阳-随州地区与江汉平原地区杂草群落最为相似,其次为江汉平原地区与黄冈地区,相似性最低的为襄阳-随州地区与黄冈地区。这一结果表明了地理位置的差异对杂草群落相似性的影响,距离越近,杂草群落相似性越高,反之越低。

3 小结与讨论

本研究反映了湖北省棉花主产区杂草发生现状,包括湖北省棉花主产区的杂草种类、各种杂草的分布与危害、各地杂草优势种、3个棉区杂草群落的特点及区别等。86种棉田杂草中,优势杂草有10种,局部优势杂草有7种,这些杂草为湖北省棉花主产区的恶性杂草,应作为研究及治理工作的的重点。本调查研究采取普查方式,所查棉田大多采取过相应的化学防除措施,结果反映的是在目前普遍的防除水平下的草害状况。

棉田杂草的种类及优势种是在逐渐变化的。与20世纪90年代的结果[9]相比,湖北省棉田主要杂草的种类类似,但其优势度排序已有较大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千金子已成为本次调查最具优势的杂草,但当年危害最重的杂草为马唐。这与耕作制度的变化、杂草对除草剂的敏感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应根据田间杂草发生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杂草管理措施。

杂草种群发生状况及群落组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自然环境条件,湖北省3个棉产区在自然地理环境及生态条件上就有较大差异。如襄阳-随州棉区以岗地为主,且多为旱地,降雨相对偏少,因此杂草以旱生杂草为主;江汉平原为地势低平的冲积平原,是湖北省土壤条件最好的农业区,土壤为油砂土,适合各种杂草生长,且雨量丰富,因此本区杂草种类丰富,各种旱生、湿生型杂草均广泛分布;黄冈地区与江汉平原纬度相似,但本区内低山丘陵分布广泛,砂泥土壤性质明显,土壤质地粗松,有机质及全氮含量较低,细砂、小石较多,因此本地区与江汉平原地区的杂草有一定相似性,又有本地特有的优势种。

影响杂草发生状况的另一重要因素为耕作制度。有研究认为水旱轮作改变了土壤水分状况,有利于喜湿性杂草如鳢肠、千金子等的发生,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稻田杂草如稗、异型莎草等的危害。水稻种植时灌水导致土壤中旱生性杂草的繁殖体腐烂,大大地降低了这些杂草的种群数量[7,17]。江汉平原及黄冈地区的千金子最具优势,应与水旱轮作的耕作制度密切相关,两地的部分旱生型杂草如马齿苋、粟米草的综合草害指数及频度明显低于襄阳-随州地区,但并非所有旱生性杂草均表现出这一趋势。

其他影响杂草发生状况的因素还有很多,如施肥影响杂草种子库[18],不同除草剂的使用影响杂草种群演替[19]。随着将来抗除草剂转基因棉的推广,棉田杂草群落还会有新的变化。总之,在明确棉田杂草的发生危害特点及群落结构的基础上,应当结合耕作方式、水肥管理方式及除草剂使用的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杂草管理措施,从而实现棉田杂草的可持续治理。

参考文献:

[1] 湖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湖北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3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3] 马小艳,马 艳,彭 军,等.我国棉田杂草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棉花学报2010,22(4):372-380.

[4] 冯宏祖,王 兰.新疆南部棉区棉田杂草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819-2820,2986.

[5] 刘生荣.关中棉区棉田杂草分布及化学除草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04(5):96-97.

[6] 王荣龙,刘定忠,陶碧庆,等.赣北棉区棉田杂草调查初报[J].江西棉花,2000,22(1):23-25.

[7] 强 胜,魏守辉,胡金良.江苏省主棉区棉田杂草草害发生规律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0,23(2):18-22.

[8] 张泽溥.我国棉田杂草种类、分布及防除[J].杂草科学,1994(3):7-9.

[9] 朱文达,胡祥恩,钱益新,等.湖北省棉田恶性杂草的调查及综合治理[J].湖北农业科学,1996(6):40-46.

[10] 《湖北农业地理》编写组.湖北农业地理[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

[11] 强 胜,李扬汉.安徽沿江圩丘农区水稻田杂草群落的研究[J]. 杂草学报,1989,3(3):18-25.

[12] 强 胜,杂草学[M]. 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61-262.

[13] 李扬汉.中国杂草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14] 马克平,刘灿然,刘玉明.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度方法Ⅱ β多样性的测度方法.生物多样性,1995,3(1):38-43.

[15] 魏守辉,张朝贤,翟国英,等.河北省玉米田杂草组成及群落特征[J].植物保护学报,2006,33(2):212-218.

[16] 强 胜,李扬汉.安徽沿江圩丘农区水稻田杂草群落的研究[J]. 杂草学报,1989,3(3):18-25.

[17] 强 胜,沈俊明,张成群,等.种植制度对江苏省棉田杂草群落影响的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03,27(2):278-282.

[18] 冯 伟,潘根兴,强 胜,等.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稻油轮作田土壤杂草种子库多样性的影响[J].生物多样性,2006,14(6):461-469.

[19] 吴竞仑,李永丰,王一专,等.不同除草剂对稻田杂草群落演替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06,33(2):202-205.

(责任编辑 屠 晶)

其他影响杂草发生状况的因素还有很多,如施肥影响杂草种子库[18],不同除草剂的使用影响杂草种群演替[19]。随着将来抗除草剂转基因棉的推广,棉田杂草群落还会有新的变化。总之,在明确棉田杂草的发生危害特点及群落结构的基础上,应当结合耕作方式、水肥管理方式及除草剂使用的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杂草管理措施,从而实现棉田杂草的可持续治理。

参考文献:

[1] 湖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湖北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3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3] 马小艳,马 艳,彭 军,等.我国棉田杂草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棉花学报2010,22(4):372-380.

[4] 冯宏祖,王 兰.新疆南部棉区棉田杂草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819-2820,2986.

[5] 刘生荣.关中棉区棉田杂草分布及化学除草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04(5):96-97.

[6] 王荣龙,刘定忠,陶碧庆,等.赣北棉区棉田杂草调查初报[J].江西棉花,2000,22(1):23-25.

[7] 强 胜,魏守辉,胡金良.江苏省主棉区棉田杂草草害发生规律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0,23(2):18-22.

[8] 张泽溥.我国棉田杂草种类、分布及防除[J].杂草科学,1994(3):7-9.

[9] 朱文达,胡祥恩,钱益新,等.湖北省棉田恶性杂草的调查及综合治理[J].湖北农业科学,1996(6):40-46.

[10] 《湖北农业地理》编写组.湖北农业地理[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

[11] 强 胜,李扬汉.安徽沿江圩丘农区水稻田杂草群落的研究[J]. 杂草学报,1989,3(3):18-25.

[12] 强 胜,杂草学[M]. 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61-262.

[13] 李扬汉.中国杂草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14] 马克平,刘灿然,刘玉明.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度方法Ⅱ β多样性的测度方法.生物多样性,1995,3(1):38-43.

[15] 魏守辉,张朝贤,翟国英,等.河北省玉米田杂草组成及群落特征[J].植物保护学报,2006,33(2):212-218.

[16] 强 胜,李扬汉.安徽沿江圩丘农区水稻田杂草群落的研究[J]. 杂草学报,1989,3(3):18-25.

[17] 强 胜,沈俊明,张成群,等.种植制度对江苏省棉田杂草群落影响的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03,27(2):278-282.

[18] 冯 伟,潘根兴,强 胜,等.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稻油轮作田土壤杂草种子库多样性的影响[J].生物多样性,2006,14(6):461-469.

[19] 吴竞仑,李永丰,王一专,等.不同除草剂对稻田杂草群落演替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06,33(2):202-205.

(责任编辑 屠 晶)

其他影响杂草发生状况的因素还有很多,如施肥影响杂草种子库[18],不同除草剂的使用影响杂草种群演替[19]。随着将来抗除草剂转基因棉的推广,棉田杂草群落还会有新的变化。总之,在明确棉田杂草的发生危害特点及群落结构的基础上,应当结合耕作方式、水肥管理方式及除草剂使用的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杂草管理措施,从而实现棉田杂草的可持续治理。

参考文献:

[1] 湖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湖北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3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3] 马小艳,马 艳,彭 军,等.我国棉田杂草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棉花学报2010,22(4):372-380.

[4] 冯宏祖,王 兰.新疆南部棉区棉田杂草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819-2820,2986.

[5] 刘生荣.关中棉区棉田杂草分布及化学除草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04(5):96-97.

[6] 王荣龙,刘定忠,陶碧庆,等.赣北棉区棉田杂草调查初报[J].江西棉花,2000,22(1):23-25.

[7] 强 胜,魏守辉,胡金良.江苏省主棉区棉田杂草草害发生规律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0,23(2):18-22.

[8] 张泽溥.我国棉田杂草种类、分布及防除[J].杂草科学,1994(3):7-9.

[9] 朱文达,胡祥恩,钱益新,等.湖北省棉田恶性杂草的调查及综合治理[J].湖北农业科学,1996(6):40-46.

[10] 《湖北农业地理》编写组.湖北农业地理[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

[11] 强 胜,李扬汉.安徽沿江圩丘农区水稻田杂草群落的研究[J]. 杂草学报,1989,3(3):18-25.

[12] 强 胜,杂草学[M]. 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61-262.

[13] 李扬汉.中国杂草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14] 马克平,刘灿然,刘玉明.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度方法Ⅱ β多样性的测度方法.生物多样性,1995,3(1):38-43.

[15] 魏守辉,张朝贤,翟国英,等.河北省玉米田杂草组成及群落特征[J].植物保护学报,2006,33(2):212-218.

[16] 强 胜,李扬汉.安徽沿江圩丘农区水稻田杂草群落的研究[J]. 杂草学报,1989,3(3):18-25.

[17] 强 胜,沈俊明,张成群,等.种植制度对江苏省棉田杂草群落影响的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03,27(2):278-282.

[18] 冯 伟,潘根兴,强 胜,等.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稻油轮作田土壤杂草种子库多样性的影响[J].生物多样性,2006,14(6):461-469.

[19] 吴竞仑,李永丰,王一专,等.不同除草剂对稻田杂草群落演替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06,33(2):202-205.

(责任编辑 屠 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