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李莉,万正煌,陈宏伟,刘昌燕,伍广洪
摘要:鄂绿5号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绿豆[Vigna radiata(L.)Wilczek]新品种,在两年的品种比较试验和生产试种中都表现出产量高、熟期适中、株型紧凑、综合抗性好等特征特性。2014年该品系通过了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认)定,其适宜种植区域为湖北省及同类型生态地区。介绍了鄂绿5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关键词:绿豆[Vigna radiata(L.)Wilczek];鄂绿5号;选育;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22;S330;S3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23-5680-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4.23.016
绿豆[Vigna radiata(L.)Wilczek]作为高蛋白、低脂肪、中淀粉、医食同源作物,是人们理想的营养保健食品[1]。绿豆属短日照喜温作物,是湖北省丘陵和山地重要的杂粮作物之一,因其生育期短、适播期长、适应性广,对土壤要求不高,耐瘠性较强,与其他作物相比具有明显的生理优势[2]。但由于绿豆一直被视为小作物,其相关的研究水平远落后于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作物,绿豆的栽培多以农家品种自选自留为主,绿豆的生产业仍处于零星种植和粗放管理的落后状态[3]。为推动绿豆育种和生产的发展,针对现有绿豆品种在产量、生长习性、适应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生产上急需综合性状优良绿豆新品系的现状,确定了培育高产、早熟、直立、适应性强、适宜范围广的育种目标。
新组合、新技术集成创新及推广应用,是确保中国粮食丰收与安全的重要支撑,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鄂绿5号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经过对湖北省绿豆地方资源的鉴定和筛选,挖掘并利用了地理远缘、遗传背景丰富的优良种质资源作为亲本,然后采用改良系选法和定向选择,而选育出的综合性状好、适宜平作和间作的绿豆新品种。鄂绿5号在2010-2012年绿豆品种比较试验和试种中表现突出,具有产量高、熟期适中、植株健壮、综合抗性好等优良特征及特性,2014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现场考察和审定,适宜在湖北省及同类型生态地区种植,应用前景较为广阔。为加快其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速度,为农民增产增效发挥作用,现将该组合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报道如下。
1 鄂绿5号选育方法与过程
通过对湖北省338份绿豆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的鉴定结果[4],选择竹溪绿豆作为父本与母本中绿5号进行组配杂交。父本竹溪绿豆为湖北省种质资源中期库内保存的株高较矮的湖北地方绿豆资源。母本中绿5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原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用亚蔬绿豆VC1973A为母本、VC2768A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04年通过国家小宗粮豆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国品鉴杂2004005)。
2007年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试验田,选择竹溪绿豆与中绿5号作为父本与母本进行配组,得到杂交后代,2008年对该组合进行优势观察鉴定并建立系谱,经田间和室内鉴定,分离群体中重点选择目标性状(农艺和产量性状)不低于母本的单株入选,当选单株分别脱粒和编号。2009年对获得的高代群体采用定向选择和同步鉴定,单株选择和株系选择同时进行,获得聚集目标性状的分枝性好、株高适中、子粒绿色有光泽的稳定株系,并作为决选优良株系参加多点鉴定试验。2010-2011年该品系参加湖北省绿豆品种比较试验和试种,多点鉴定都表现出繁茂性好、产量高、熟期适中、成熟一致、不炸荚、抗性强、后期不早衰等较好的综合性状。2013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现场考察,2014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鄂绿5号。
2 鄂绿5号的特征特性
2.1 产量
鄂绿5号于2010-2011年进入湖北省绿豆品种比较试验,试验在湖北省内武汉(鄂东点)、巴东(鄂西点)、襄阳(鄂北点)三点进行。鄂绿5号在2010年绿豆品种比较试验中,3个试点均表现为增产,平均产量1 406.7 kg/hm2,比对照鄂绿3号增产6.9%,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2011年继续参加湖北省绿豆品种比较试验,鄂绿5号产量居参试品种第1位,增产点率100%,3个试点平均产量达1 418.8 kg/hm2,比对照鄂绿3号增产6.8%,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2年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鄂绿5号适应性广,产量稳定性较强,平均产量为1 412.8 kg/hm2,比对照鄂绿3号增产6.8%。2011、2012年在巴东县良种繁育基地进行试种,平均产量1 390.8 kg/hm2,田间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毒病、耐瘠薄等抗逆性。
2.2 生育期
生育期是影响绿豆产量和商品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鄂绿5号播种至出苗时间为5 d左右,出苗至开花时间为40 d左右,开花至成熟日数为25 d左右。2010-2011年湖北省绿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1)表明,鄂绿5号的全生育为70 d左右,比对照鄂绿3号长2 d,为早熟品种。
2.3 农艺性状
鄂绿5号具有苗期生长健壮,植株整齐,株高适中,株型紧凑,茎秆粗壮,直立抗倒,有限结荚,单株荚数较多,结荚相对集中,抗病性好,耐旱耐瘠薄,产量潜力大,稳产性好等优良的综合农艺性状。2010-2011年湖北省绿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1)表明,该品种株高60~70 cm,主茎分枝3~5个,叶片卵圆形,中等大小,花色为黄带紫色,单株结荚25.0个,幼荚绿色,成熟荚黑褐色,成熟时豆荚开裂习性弱,荚长9.6 cm,单荚粒数10.3粒,子粒长圆柱形,成熟子粒绿色,种皮有光泽,百粒重6.1 g左右。相对于传统农家种,鄂绿5号在多点品比试验和生产试种中均表现出农艺性状稳定,有限直立生长,结荚集中,子粒商品性好,成熟一致,可一次性收获,是机械化收获的理想品种,也适合与其他作物或幼龄树间作套种。
2.4 品质和抗病性
2012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鄂绿5号干子粒的总淀粉含量为51.0%,粗蛋白质含量为21.8%,粗脂肪含量为1.76%。叶斑病、白粉病和病毒病是春夏播区绿豆生产上的主要病害,病害的发生与轻重直接影响着绿豆的产量和品质。在品种比较试验和生产鉴定各试点,鄂绿5号这3种主要病害的发生均较轻,表明该品种具有一定的抗病性。
3 适宜区域及栽培要点
在品种比较试验阶段同步进行了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以期了解该品系的较佳栽培模式,做到良种良法配套应用,有利于品种与配套技术的同步示范推广,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针对品种特点,进行了播期、密度、施肥、水分管理及间套种模式等试验,集成了优质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为其在绿豆生产中的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3.1 适宜区域
适宜在湖北省及同类型生态地区推广种植,湖北省外种植时要先进行引种试验。
3.2 栽培要点
3.2.1 适期播种 鄂绿5号适应性广,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平地、薄地、山坡地均可种植。绿豆忌与豆类作物连作,一般需要选择地势高、排水较好的地块种植。选用大小适中、无病害、无破损、健壮完好的豆粒作种子。鄂绿5号生育期仅70 d左右,因此具有较宽的适宜播期,露地栽培一般4中旬至7月上旬均可播种并获得一定产量,晚于6月30号以后播种,每晚播1 d将减产10%左右。春早播和水肥差的地块应适当密植,肥水大的地块宜稀植。一般行距50~60 cm、株距15~20 cm,播深3~5 cm,每穴2~3粒,用种量22.5 kg/hm2。栽培密度15万~18万株/hm2,肥力充足地块或气温偏高、多雨年份也可降至12万株/hm2左右,以充分发挥品种分枝优势。绿豆播种时随种撒施呋喃丹防治地下害虫,出苗后及时间苗、补苗,两片三出复叶展开时及时定苗[5]。
3.2.2 水分管理 绿豆怕涝,一定要做到精细整地、排水畅通。田间管理中,要开好厢沟、腰沟和围沟,达到沟沟相通,确保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一般不旱不浇水,分枝至开花结荚期由于生长快,生长势强,是该品种的需水高峰期。因此开花盛期为绿豆需水临界期,若遇严重干旱可及时灌跑马水1~2次,可增产15%~20%。连续阴雨天需预防田间渍水,及时排水可增强绿豆抗倒性,并降低伤根蹲苗的风险。
3.2.3 合理施肥 鄂绿5号耐瘠抗逆能力较强,在中等肥力的地块可底施过磷酸钙225~300 kg/hm2、硫酸钾105~150 kg/hm2,做畦前施入。肥力较差田块,播种时可用根瘤菌剂拌种,苗期视长势强弱,可追施尿素75 kg/hm2,以促进壮苗和根瘤形成。初花期前控制肥水,开花结荚期结合防病治虫,用0.3%~0.5%磷酸二氢钾根外追肥,对提高产量和品质有一定的效果。另外对因肥水过多引起群体旺长的地块,可在分枝期用0.2%矮壮素或壮丰灵喷施,控制养分的转移,起到高产、稳产的作用[6-8]。
3.2.4 病虫草害防治 早期防治杂草是争取绿豆壮苗的关键措施。绿豆播种后出苗前可用甲草胺进行土壤封闭除草,在绿豆二叶一心期用高效盖草能喷雾,能有效防治禾本科杂草,用氟磺胺草醚喷雾,能有效防治阔叶杂草,若田间杂草基数较大,可间隔7 d再喷雾防治一次。绿豆生育后期拔除田间大草即可。绿豆生长期间主要病害有立枯病、白粉病、叶斑病。防治立枯病可用50%福美双拌种以防止种子腐烂和幼苗猝倒,在发病初期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1 200倍稀释液喷雾,防治白粉病可用40%氟硅唑(福星)乳油5 000~8 000倍稀释液喷雾,叶斑病发生时可用7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稀释液喷雾,连续防治2~3次。另外,开好排水沟,防止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可有效抑制病害的发生和传播。为害绿豆的主要虫害有蚜虫、豆荚螟和斜纹夜蛾,虫害的防治应针对当地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尽早进行。蚜虫可采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500倍稀释液喷施防治,豆荚螟和斜纹夜蛾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稀释液喷雾防治[9,10]。
3.2.5 收获 该品种结荚集中成熟一致,在田间80%的荚变为黑色,子粒含水量达到16%~18%时,即可一次性收获,有条件的地区可实行分批采收,可提高绿豆商品品质和产量。收获后及时晾晒,脱粒后为防治虫害应用磷化铝熏蒸灭虫后再保存。
4 留种技术要点
4.1 留种田的选择
留种田的选择应掌握以下3个标准:一是选择中等或中等偏高肥力水平的田块,可使单株分枝增多,开花、结荚多,产种量提高。二是无病虫害。病害严重的田块,一定不能作为留种田,以免收获时菌核混入种子,增加扩散危害。三是忌重茬或迎茬。豆科作物连作易发生病害,且前茬散落在田里的种子与新播入的种子混在一起,容易导致出苗不齐、成熟不一致和品种混杂。
4.2 田间去杂
田间去杂主要是拔除杂株、劣株、病株及其他作物。在苗期根据品种叶色、茎色的典型特性,把叶色、茎色表现与该品种不一致的杂株除去,在花期根据品种的开花习性,除去开花过早的植株,使其成熟期达到一致。
4.3 适时收获,提高种子质量
正常田间管理后,留种田在75%以上的种荚变黑时收获。选取植株中部荚晒干留种,剔除病粒及其他不健康种子。
参考文献:
[1] 朱 旭,马吉坡,杨厚勇,等.不同时期施肥对绿豆产量及地下部分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1(8):86-88.
[2] 刘煜祥,尹凤祥,梁 杰,等.氮肥对绿豆氮磷钾积累分配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1(3):96-100.
[3] 万正煌,黄金鹏,张再君,等.湖北省食用豆类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216-219.
[4] 李 莉,万正煌,黄益勤,等.湖北绿豆地方种质资源鉴定和主要农艺性状评价[J].现代农业科学,2009,16(1):30-33.
[5] 李雄才,魏 静,吴世春,等.襄樊地区麦茬绿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学,2009,16(11):31-32.
[6] LI L, WANG Z H, CHEN H W, et al. Effects of different population densities on yield and agr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mung bean[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 11(7):62-65.
[7] 李 莉,万正煌,仲建锋,等.根瘤菌剂拌种和土壤条件对绿豆生长发育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4):5063-5066.
[8] 李 莉,展 铭,万正煌,等.钾素水平对绿豆产量及养分吸收积累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4):5621-5624.
[9] 仲建锋,万正煌,李 莉,等.极限温度对绿豆象及绿豆种子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3):2719-2722.
[10] 刘昌燕,仲建锋,万正煌,等.化学药剂对绿豆尾孢菌叶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5):10307-10308,1031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