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王小玲 王小珂
10月的伏牛山依然满目苍翠,生机盎然。
走进群山脚下的河南省方城县拐河镇东大麦沟村,一层层梯田从山脚盘绕而上,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连接着村庄和山间农田,文化广场上不时传来村民的欢声笑语,一幅和谐温馨的乡村画卷尽现眼前。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该村“两委”带领广大党员干部修公路、引资金、上项目,因地制宜制定产业规划,这个昔日集体年收入为零的山村,不仅实现了脱贫摘帽,还成为十里八乡的“明星村”。
凝心聚力抓党建 队伍强起来
“过两天霍家自然村1公里村道硬化项目就要开工,大家加把劲儿,早一天通路,群众就早一天受益,不是吗?”
“跟鹏迈牧业合作建立的现代化养殖基地一期工程正在整地,防护林栽种还有三分之一没有完成,计划年底前全部栽完,大家做好准备工作。”
一大早,东大麦沟村党支部书记杨付星便召集村“两委”班子成员及全体党员在党群活动中心召开每周一次的党员干部议事会议。
东大麦沟村辖7个村民组、2个自然村,有280户920人。多年来,该村村民一直沿袭传统的生产方式,人均2亩多的耕地广种薄收,虽然养活了一方人,但并没有让他们的钱袋子鼓起来。近几年,该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达400多人,土地无人耕种现象越来越严重。
“过去,村党组织缺乏凝聚力,在大家心中没有威信,干部们想干点事也没号召力。”回忆起从前,杨付星面色沉重。
杨付星介绍,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村“两委”班子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思想指引下,村党支部制定了党建工作计划,每月定时召开党员会,定期开展集中学习和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党员的素质提高了,干劲也更足了。
为了激发全体村民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村党支部实行了村“两委”干部包片包貧困户的脱贫工作机制,并主动开展环境整治和脱贫攻坚“双示范”活动。近年来,村“两委”班子成员牵头填沟整地1200亩,实现了耕地翻番;党员孙利带头养牛,带动村里6名贫困户增收脱贫;村干部李春校带头养猪,带动村里8户贫困户增收脱贫……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干部干事有目标、有方向,村民对村干部和党员的认可度逐渐提高,全村党员增加至26人,还有不少年轻人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2015年,全村顺利实现脱贫摘帽,村党支部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县优秀基层党组织”。
真金白银强基础 村庄靓起来
傍晚时分,村里文化广场上的村民逐渐多了起来,随着歌曲《祝福祖国》优美旋律的响起,忙碌了一天的妇女们跳起了广场舞。
“以前这里是个臭水坑,村民们每次经过都要捂住口鼻。2018年,俺村里把这儿打造成了人工湖,小桥流水、荷花满池,成了全村人气最高的地方,也吸引了十里八乡的乡亲们来这里观光,还成了不少抖音网红人士的打卡地呢!”
“现在我们过上了舒坦的日子,下雨再也不走泥路了,户户都是水泥路,每天都有保洁员打扫路面。几乎家家户户的卫生间都安装有马桶,房顶都装有太阳能,天天还能洗个热水澡,和城里人的生活没啥两样。”说到村里的变化,村民们赞不绝口。
近年来,东大麦沟村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投资230万元,新修通村公路和生产路22公里,安装86盏路灯,彻底解决了山区群众出行难;投资76.3万元建设了东大麦沟水厂,解决了村民用水困难;投资150万元建成了党群服务中心和村文化广场;协调资金120万元实施坑塘治理工程,建成了环形步道、观赏亭和走廊;投资30万元改造了村幸福大院……全村基本实现了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基础条件得到了全面改善。
立足区位兴产业 群众富起来
农民富不富,产业是支柱。“村庄美了,群众还要能就业,还要有钱花,我们朝着乡村振兴这个方向,千方百计发展产业,真正实现‘表里如一。”杨付星在村里发展上目光很长远。
东大麦沟村按照“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思路,大力谋划产业。2019年,该村立足村情,流转土地1500多亩,引进方城鹏迈牧业有限公司,建设了占地60亩的现代化生猪养殖基地,采取种、养、游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在养殖区周边规划建设林果区。目前,该林果区已经种植香椿500亩、桃类近千亩。同时,充分挖掘该村“高凤流麦”和李白《将进酒》创作地等文化元素,建设观光游玩区,高效整合各类资源,真正实现资源变资产。2020年,鹏迈牧业种养游示范区已吸纳全村70多名群众务工,直接带动10名贫困群众实现了稳定就业。“我现在在示范区里务工,每个月能挣到2000多元钱,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65岁的贫困户聂玉坡逢人就夸党的政策好。
按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思路,该村还建起了光伏扶贫发电站,采取资金入股的形式,组建了光荣互助合作社,使40户贫困户每年人均收益1100元。“去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26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1.45万元。现在,村干部成了全村群众的主心骨,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杨付星笑着说。
如今,东大麦沟村人居环境优美,村民生活富足。“下一步,东大麦沟村还要争取当上全县的红旗村,我们要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开启乡村振兴的新篇章。”杨付星信心满满。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