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曹德旺事件背后的真问题不能放跑

时间:2024-04-24

文 李 远(资深评论人)

曹德旺事件背后的真问题不能放跑

文 李 远(资深评论人)

这段时间,有关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投资6亿美元在美国建厂生产汽车玻璃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曹德旺认为,在美建厂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生产成本高。一时间,关于“曹德旺跑了”、中国制造成本等话题在社会舆论中形成热议。

不得不说,今天的舆论场是复杂的,讨论的问题有真有假,需要认真辨析。首先,“曹德旺跑了”的说法有“标题党”之嫌,且不说曹自己表示“我没有跑,也不会跑”,单就中国汽车玻璃的巨大市场来看,没有哪个企业家会轻易放弃。事实上,福耀玻璃在美国、俄罗斯和德国都建立了工厂。同时,也没有放松对国内市场的布局。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一个企业不管是深耕国内市场,还是“走出去”扩大投资,都是一种常态,不值得过分解读。把在外投资贴上“跑了”的标签,无疑主要是从扩大传播的角度来炒作的,显然并不符合事实。

那么,曹德旺所说的国内生产成本高又该怎么看?这里边,有一个宏观和微观的视角之分。从宏观上说,企业的成本,不仅涉及税收和劳动力成本,还涉及土地成本、能源成本等等,是一道很复杂的数学题。仅以税负而论,曹德旺表示中国制造业的综合税负比美国高35%,但两国税制不同,征税环节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也不一样,不能简单对比。有数据显示,经合组织(OECD)按税收收入和社会保障缴款之和占GDP比重口径计算各国税负水平,2014年OECD国家平均水平为35.3%,同期中国仅为23.5%,低11.8个百分点。而且,近年来,中国一直在大力推进降税减负,片面夸大中国成本高是有失公允的。

从微观上说,成本越来越高、负担不轻又确实是很多企业的普遍感受。这种感受,关键还在于参照系的选择是否合适。实际上,中国企业之所以感受到成本压力,不是与美国比较出来的,而是与过去比较出来的。靠加工组装起步的“中国制造”,在发展初期,可以说最大的比较优势就是成本优势。近几年,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丧失,低成本制造业的竞争力确实在减小。另一方面,企业的运营成本又居高不下,产品尚未达到较高附加值,难以消化溢出成本。各方面因素叠加起来,成本优势自然就不明显了。从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来看,成本提高是中国制造由低端迈向中高端进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也是企业普遍面临的挑战。

当然,企业的成本和负担不只是来源于经济活动本身,税负、管理成本等确实需要进一步降低,这本身就是供给侧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2017年要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要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各类中介评估费用,降低企业用能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推动企业眼睛向内降本增效。也就是说,降成本,既要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等“显性”层面下工夫,也要在制度性交易成本等“隐性”层面着力,还要优化企业内部管理,向“内部”挖掘潜力,可谓是多管齐下、内外兼修。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有效把成本降下来,让企业有实实在在的减负感。

不管怎么说,曹德旺事件是一个提醒。企业成本升高的问题不仅需要正视,更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去破解。人们在谈论中难免有吐槽的情绪,但也不乏忧患意识。曹德旺事件背后的真问题不能放跑。当前,中国制造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实体经济的发展也面临不小压力。降低企业成本,正是振兴实体经济、做强中国制造的必要之举,而这需要改革、需要创新,需要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责任编辑 刘墨非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