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齐抓共管 创新农业绿色发展之路

时间:2024-05-23

邓丽霞,刘荣斌

(1.洱源县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云南 洱源 671200;2.洱源县植保植检站,云南 洱源 671200)

当前,地处洱海流域源头的洱源县面临经济发展和洱海保护的双重压力,如何协调解决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洱海保护”至关重要。针对洱源县农业生产发展现状,存在种植业为传统农作物,产品价格低、生产效益低、种植户积极性不高,缺乏新型职业农民等制约问题。提出因地制宜,创新农业绿色发展之路,创建绿色食品基地,做特洱海“绿色食品牌”,夯实农业绿色发展基础,强化绿色生产技术推广等推动洱源县农业绿色发展的思路建议,为加快洱源县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一、农业绿色发展现状

(一)农业绿色生产现状

截至2020年,全县制定“无公害大蒜、水稻、玉米、蚕豆、马铃薯、大麦、油菜”种植技术规程作为大理州地方标准和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试行);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面积5.76万hm2,并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绿色食品产地面积2 820 hm2,创建绿色水稻生产基地2 093 hm2,认证“海之源”绿色大米等绿色食品15个;认证有机食品产地面积180 hm2,认证产品5个。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二)农业服务体系现状

洱源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健全,县级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种子管理工作站、植保植检站、园艺工作站、农机管理站、农经管理站、水产站、原种场,乡(镇)有农科站,村级有农科员,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水平和能力逐步提高。

(三)农业企业发展现状

全县有一定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17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8家,州(市)级8家、实现年销售收入16.52亿元,上缴税金0.23亿元,带动农户增收3.11亿元。此外,随着土地流转步伐进一步加快,牛街乡大松坪村云南英茂集团有限公司马铃薯脱毒种薯优质种业基地初见成效,洱宝生态梅果庄园、蝶泉有机奶庄园、凤羽蓝莓庄园、印象凤羽生态农业庄园等现代农业庄园加快建设,年处理5 000t黑蒜精加工和黄蒜生产加工项目快速推进,积极应用“彩云优品”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农特产品在线企业8家。

二、制约因素

(一)农业基础薄弱

一是肥沃耕地面积少。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畜牧养殖场所全部为卫生圈,缺乏优质农家肥投入,肥沃耕地面积少,发展生态农业困难。二是农田沟、路不够通畅。部分农田水利、交通投入不足,使灌溉、运输不畅,旱不能灌、涝不能排,抵御农业灾害能力弱,部分地区在运输上还得人背马驮,增加了生产成本。三是机械化程度低。全县土地流转面积小、地块小,大中型农机无法作业,现有的农业机械装备落后。

(二)产业化水平低

一是缺乏强势龙头企业。目前洱源县由于缺乏较强经济实体和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发展规模化、规范化、机械化、品牌化经营困难重重,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更难实现。二是农户认识有差距。农户分散种植、分户经营,规范化、机械化、品牌化、信息化程度低,成本高、市场风险大、经济收益低。同时,受土地承包责任制等影响,实行土地流转困难大。

(三)科技服务能力不足

一是乡(镇)科技服务力量薄弱。目前,洱源县乡(镇)农科站人、财、物归乡(镇)政府管理,农技骨干人员大部分被乡(镇)政府抽调,科技人员行政化现象突出,从事农业一线服务的农技人员不足,难以满足农业绿色发展需要。二是科技服务能力不足。现有农技人员中,大部分对生态农业科技知识掌握不够,科技服务力不从心。加之缺少开展科技攻关经费,开展科技攻关困难,科技服务能力难以支撑农业绿色发展的需要。

(四)缺乏新型职业农民

目前,洱源县大部分田地实行农户分散种植、分户经营,农业生产收益低,农民种田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现象突出,留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特别是缺乏新型职业农民,严重制约了农业的绿色发展。

三、农业绿色发展的建议

根据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的部署和具体安排,根据本地资源环境特点及农业绿色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建议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创新农业绿色发展思路

以***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优质农特产品持续供给为目标,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的绿色投入品和生产技术、装备为支撑,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示范园、休闲园等,持续提供绿色产品、绿色服务,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绿色发展之路。

(二)增加投入,夯实农业绿色发展基础

根据洱源县农业生产实际,结合国家政策,增加投入,积极做好项目储备和申报工作,整合土地、农业综合开发、高产稳产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千亿斤粮食增产县等项目,一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产出率。二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和维护,提高农田灌溉能力。三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夯实农业绿色发展基础。

(三)保护耕地,确保粮食安全社会稳定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而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为此,要严格落实好耕地保护制度,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进一步加大对耕地保护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安全,社会稳定。

(四)创新机制,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根据农业绿色发展的需要,针对目前基层科技人员指导“弱化”问题,加强调研,制定科技人员管理运行机制,加强农业绿色发展技术指导。增加投入,完善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必要的办公场所、仪器设备和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并将农业试验、示范等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正常监测和新技术试验、示范等经费。加强与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联合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重大技术攻关,解决农业绿色发展中遇到的技术性难题,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五)因地制宜,强化绿色生产技术推广

根据资源环境条件和市场需求,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强化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一是强化农作物秸秆还田,推广轮作休耕、生物多样性种植。二是强化测土配方施肥,增施优质农家肥。三是强化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应用“杀虫灯、色板、性诱剂和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物质和技术控制病虫害,为农业绿色发展奠定基础。

(六)发挥优势,积极发展绿色产业产品

充分发挥“茈碧湖、海西海、西湖、东湖、热水”等自然资源优势及“木瓜、梨、梅、水稻、荷花”等作物优势,创新机制,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养殖基地和观光农业体验园等,采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技术和装备,做特洱海“绿色食品牌”。扶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家庭农场、庭院休闲园等作用,持续提供绿色产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助推农业绿色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