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提高农产品质量 增强市场竞争力

时间:2024-05-23

高老芬

(师宗县漾月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师宗 655700 )

一、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

(一)产地环境污染严重

由于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及有害物质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等不合理的排放,使农产品的品质受到严重影响。

(二)农用化学物质的大量施用

由于师宗县立体气候较为复杂,病虫害发生程度高,蔓延极快。生产者为提高防治效果,在生产中农药用量成倍增加,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农作物上农药残留量不断增加。

(三)农产品采后二次污染

农产品的粗放采收,散装散卖,在运输、储存过程中极易被污染;加上加工不规范,一些包装材料不安全,加工、包装、运输过程中的污染问题突出。在农产品加工运输过程中非法使用保鲜剂的现象屡禁不止。

(四)缺乏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生产管理体系是按照追求数量的目标设置,在质量安全成为突出问题以后,从科研、技术推广、执法监督等方面都显得很不适应。如标准制定工作滞后、实施不到位、检测检验体系不健全、关键控制技术和检测方法不过关或是空白等。此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人少事多,难以实施有效监督管理。

二、强化农产品质量意识的重要性

(一)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1.有利于农产品科技成果的转化。农产品标准化的核心是不断地将农产品新技术、新成果、新材料规范为便于生产者掌握的技术标准和生产模式,推动农产品的科技进步。

2.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农产品实行标准化生产,就是要规范种子、农药、化肥、包装材料、机械设施等投入品的供应,规范农产品种植、加工、流通各环节的操作规程,按标准进行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加工、贮运、包装、销售,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生产的整体素质。无标准生产、无规范操作,是自然经济时期小生产的生产方式,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进行标准化生产是行不通的。

3.有利于提升农产品的国际地位。中国入世后,一是有利于引进资金、稀缺技术及管理经验,使农产品生产要素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和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国家和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二是将使我国有更多机会选择先进适用的技术,加快农产品结构升级和商品化进程。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找准生产方向、提高生产标准,生产出优质、高效、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促进传统农产品向现代农产品的转变,实现我国农产品结构的调整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二)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新形势的需要

1.要扩大农产品出口,必须推行标准化。我国农产品的质量问题多数出现在产品的规格、包装、农药残留等方面,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大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是必然选择。

2.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素质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把科技进步、科研成果规范为农产品生产者便于接受、易于掌握的技术标准和生产模式,不仅为转化科技成果提供了有效途径,而且对于更新生产者的观念,改变其传统习惯,促进农产品由粗放经济向集约经济转变,促进农民和其他经营者由小生产者向诚实守信的商品生产者转变都具有重大意义。

三、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

(一)加大对环境污染检测及治理力度

地理环境条件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基础。因此,农产品生产的基本条件是达到远离污染源,水质、土壤等符合农产品生长发育的基本要求。尽快完善农业、渔业和生态环境的检测体系,围绕师宗县优势农产品,重点进行基本农田环境质量的检测和农产品的检测,加大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为农产品生产提供优越的地理环境条件。

(二)健全农业质量监控体系

长期以来,政府监控工作的重点是最终产品,即重视事后评价,这是导致有些产品,特别是部分农产品、加工产品质量偏低的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尽快调整监控工作,变事后监控为产前、产中、产后相结合的系统化监控。监控体系的建设可分两步走,第一步,健全并完善农业生产过程的监控体系,对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及各类农业标准的实施进行检测,促进农产品质量的提高;第二步,健全并完善农业环境监测体系,对涉及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农艺措施和技术措施进行监控,特别是要配合“科教兴农”和农业综合标准示范工作,广泛开展监测和技术监督服务。

(三)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要正确引导农民认清形势、分析市场,向产品要效益,让农民真正认识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际、国内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产品的生产已由过去单一追求数量型转为优质、高产型,市场对品质有了更高的需求。积极引导农民种植优质、高效益农产品,从而达到农民增收、社会增效。

(四)培植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目前我国千家万户分散的农产品生产模式不利于农产品质量的监控及农业标准化生产。因此,要积极培植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势,通过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龙头作用,将标准化生产的装备、技术、观念、意识导入农业和农民之中,农业生产经营要由农户分散经营模式转变为“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将农民纳入农业龙头企业化生产的标准体系中。对龙头企业而言,要从农产品的种植、加工、包装乃至销售的每一个环节上进行严格控制,应成为企业所遵循的准则。企业还必须建立严密的质量跟踪制度,如果市场上出现质量问题,可以追溯到是哪一个环节,甚至是哪一块地生产的产品问题。

(五)建立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体系,防止生产性污染

生产性污染是指使用农药和施肥不当,引起的农产品污染。农民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抢早上市,盲目使用各种化学肥料,增加了农产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为了尽快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大量施用农药,使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增加,造成生产性污染。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指导生产者使用化肥、农药、生产激素,建立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体系至关重要。

(六)加强农药、化肥的管理和科学生产

在全县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通过宣传培训,提高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自觉意识和科学水平。首先,要保证投入物资的绝对安全。要加强无污染、无公害生产资料的开发和推广,提高生物农药的防效和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淘汰影响农产品质量的高毒、高残留农药;研究开发有机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加强生物防治措施的开发和引进,将已成熟的生物防治措施与目前的常规生产技术有机结合。其次,要保证生产过程中科学有序。在田间收获、贮藏、运输、加工、包装过程中谨防二次污染,添加剂必须控制在国家标准内或不加任何添加剂。

(七)改革和完善农产品保护价收购制度

把优质农产品纳入保护价收购范围,并提高收购价格,把质次滞销的农产品剔除保护价之列。通过优质高价、劣质低价的市场法则,调节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促进优质农产品的迅速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