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李双艳
(玉溪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云南玉溪 653100)
油菜根肿病(Plsamo diophora brassicae .Woron.)属原生动物门,根肿菌纲,根肿菌目,根肿菌科,根肿菌属。最早于1737年在英国地中海西岸和欧洲南部发现,现广泛分布于欧洲、北美洲、日本等,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辽宁、四川、重庆、湖北等地。
峨山县地处云南省中部,位于东经101°52′~102°37′、北纬 24°01′~24°32′。总面积1972 km2。属中亚热带半湿润凉冬高原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日照率为52%。年平均气温15.9 ℃,月均气温1月最低,为8.4 ℃ ;7月最高,为21.2 ℃。近年来,峨山县以十字花科蔬菜为主的蔬菜种植面积日趋扩大,尤其是油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大。油菜根肿病在峨山县油菜种植区域不同程度发生,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油菜生产的主要病害,影响农民经济收入。为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筛选出防效较好的药剂,对做好该病的防控、确保油菜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试验田位于峨山县小街镇,该镇是峨山县油菜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也是油菜根肿病发生较重的地区。试验地气温适宜,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油菜栽培管理条件均符合试验要求。
试验设8个防治药剂处理和1个空白对照,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面积667 m2。处理1:亩用75%百菌清WP1.5kg,处理2:亩用72%甲酸灵锰锌WP1.5kg,处理3:亩用25%甲霜灵WP1.2kg,处理4:亩用55%敌克松WP1.2kg,处理5∶亩用60%普菌特WP1.5kg,处理6∶亩用10%氰霜唑SC 0.5kg,处理7∶亩用80%福美双WG 0.15 kg,处理8:亩用50%氰氨化钙GR50 kg,处理9∶空白对照。
试验作物为油菜,按当地种植习惯进行播种,分别于播种时及出苗后10 d将上述处理药剂对水浇根,每塘浇250 mL;用石灰水于出苗后5 d、10 d、15 d各浇一次;播种时亩用50%氰氨化钙GR50kg拌土环塘施。
每小区随机五点取样,共调查100株,调查3次,分别于施药后30 d、60 d、90 d进行根肿病调查,计算该病的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根据产量,筛选出较高效的防治药剂。分级标准:
0级:没有附着根肿;
1级:根肿只附着在侧根上,数量占根系全部的1%~25%;
3级:主根上有根肿附着,侧根上根肿数量占根系全部的25%以上;
5级:根肿数量占50%~75%的根系,主根上有根肿附着;
7级:根肿数量占75%以上的根系,主根上有根肿附着。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株数×7)〕×100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药前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区药后病情指数)×100%
从表1可见,75%的百菌清WP防治效果最好,药后30 d、60 d、90 d的防效达97.63%、88.87%、85.37%;72%甲霜灵锰锌WP、25%甲霜灵WP、60%普菌特WP差异不大,防治效果较好;55%敌克松WP、10%氰霜唑SC、80%福美双WG、50%氰氨化钙GR防治效果较差。
根肿病对油菜的结角数、结角密度、有效角数、千粒重等均有较大影响,苗期发病可致油菜枯萎死亡;中期发病导致地上部分营养供应不足,生长受阻,有效角果、角粒数及千粒重降低,最终影响油菜产量。从表2可见,75%百菌清WP 防治效果最好,油菜亩产量最高达258.35kg,比空白对照亩增产114.93kg,增长80.14%; 72%甲霜灵锰锌WP、25%甲霜灵WP、60%普菌特WP防治效果较好,油菜亩产量为230.72~240.56kg,比空白对照亩增产87.3~97.14kg,增长60.87%~67.73%;其余药剂处理防效较差,亩产较低。
表1 不同药剂对油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
表2 不同药剂处理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75%百菌清WP防治效果最好,产量最高。75%百菌清WP是一种非内吸性高效、广谱、低毒的杀菌剂,且没有内吸传导作用,不会被喷药部位及植物根系吸收,百菌清在植物表面有良好的黏着性,不易受雨水等冲刷,因此具有较长的药效期,可作为峨山县油菜根肿病防治的首选药剂推广使用。72%甲霜灵锰锌WP、25%甲霜灵WP、60%普菌特WP防治效果差异不大,也有较好防治效果。而55%敌克松WP、 10%氰霜唑SC、80%福美双WG、50%氰氨化钙GR防治效果较差,产量较低,建议不要作为防治油菜根肿病的药剂使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