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文山州粮食作物间套种技术推广对策

时间:2024-05-23

周永琼

(文山州土壤肥料工作站,云南文山 663000)

一、主要间套种模式

文山州农作物间作套种历史悠久,农户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模式有水稻多样性混栽、陆稻间种玉米、玉米间种杂豆、甘蔗间种玉米、生姜间种玉米、玉米间种向日葵、玉米间种秋大豆、辣椒间套种玉米、花生间种玉米、甘蔗间种大豆等。

(一)水稻多样性混栽

1.作物品种搭配。以矮秆杂交稻两优2186、宜香9号等为主栽品种,以本地高秆优质稻红壳糯为间栽品种。间栽品种要比主栽品种高0.3 m以上,主间栽品种生育期要基本一致,生育期不一致的可以通过调整播种期使其同时收割。

2.播种时期。一般本地香糯谷成熟期比主栽品种晚,可提前10~15 d育秧,使成熟期一致,同时收割。如成熟期不一致的可采取两次收割,生育期相近的品种采取同时育秧。

3.种植规格及密度。条栽田块每隔6~8行主栽品种间栽一行香糯谷,间栽丛距0.3~0.4 m,每丛5~6苗,每亩间栽1500~2000丛。栽插时,可同时混合间栽,也可以在主栽品种移栽后2~5 d补插香糯谷。

4.田间管理。按常规高产措施进行,零星叶瘟不施药防治,后期用三环唑预防穗瘟。

(二)陆稻间种玉米

1.作物品种搭配。主栽品种选择云陆105、云陆107等水稻优良品种;间栽品种选择路单8号等玉米良种。

2.播种时期。主栽作物陆稻于3月底至4月初播种,间栽作物玉米于5月上旬播种。

3.种植规格及密度。4 m开墒,14~16行陆稻套两行玉米。陆稻株行距0.25 m×0.25 m,每亩1.2万~1.5万株,每亩播种量7 kg;玉米株距0.27~0.33 m,每亩1000株,亩播种量0.5 kg。

4.田间管理。陆稻4月2日播种结束,4月5-7日进行芽前化除,除草剂采用丁草胺+扑草净;5月28日用苄 · 二氯进行苗后化除。间种玉米于5月上旬播种,5月下旬完成提苗肥的深施,亩用尿素10~15 kg;8月上旬完成穗肥的施用,每亩施用尿素15 kg。

(三)玉米间种杂豆

1.作物品种搭配。主栽作物玉米选用红单6号、正大615号等高产、优质、抗性强的品种;间栽作物杂豆选用本地中粒小杂豆等地方品种。

2.播种时期。主栽作物和间栽作物的播种时期相同,于4月1-7日播种结束。

3.种植规格及密度。采取2行玉米2行杂豆规范化种植模式,种植方式采用宽窄行栽培。玉米种植规格为大行1 m,小行0.45 m,塘距0.5 m,每亩播1840塘,每塘留2株,每亩3670株。小杂豆种植是同期在玉米大行内间种2行杂豆,行距0.72 m,塘距0.25 m,亩播3670塘,每塘留3株,每亩保证10 000株以上基本苗。

4.田间管理。结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对实施地块进行科学取土化验分析,按“养分平衡法”计算确定施用肥料的最佳配比和用量,以施肥建议卡的形式发放到项目农户手中督促施用。实施病虫害综合防治。

(四)生姜间种玉米

1.作物品种搭配。主栽作物生姜主要选用目前市场畅销的本地小黄姜品种;间栽作物玉米主要选用红单6号、云瑞21、兴黄单892等品种。

国家开放导游执业自由的政策为互助外语导游的设想奠定了良好的政策支持。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导游执业自由化,会上强调了要拓宽导游执业途径,建立导游服务预约平台。这一政策动向对探索互助外语导游的创业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为该设想提供了契机,也为其提供了政府层面的支持,减少此类创业活动过程中的政治壁垒。

2.播种时期。生姜于3月下旬播种等雨,玉米可于4月下旬透雨后播种,保证苗全苗齐。

3.种植规格及密度。采用拉线开墒,墒面宽2 m,沟宽0.2 m。沟两侧种玉米,株距0.4 m,留双株;生姜株行距0.25~0.3 m。玉米种子全部采用包衣处理,每亩用种1 kg;生姜每亩用种200~ 250 kg。

4.田间管理。每亩用优质农家肥1500 kg、复合肥15 kg混合作底肥。玉米长至3~5叶时亩施尿素10 kg,大喇叭口期亩施尿素15 kg。生姜轻施提苗肥,重施合枝肥;于6月中旬结合中耕培土,亩施尿素25 kg、复合肥40 kg以促进姜苗生长。6月中下旬用生姜宝、姜瘟散、绿霸等1500~2000倍液+夜蛾必杀、快杀灵和吡虫啉等喷雾,间隔7~10 d再喷一次,可防治姜瘟、螟虫、甜菜夜蛾、蓟马等为害。

(五)玉米间种秋大豆

1.作物品种搭配。主栽作物玉米(前作)选用红单6号和云瑞19优良品种;间栽作物秋大豆选用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选育的优良品种滇豆4号、滇豆6号。

2.播种时期。选择正季玉米高产创建地块,实行旱地免耕种植秋大豆,充分利用正季作物遗留下的磷、钾元素,发挥肥效。秋大豆最佳播期为立秋前10~15 d和立秋后5 d,做到在适播期内抢墒播种,确保出苗。

3.种植规格及密度。滇豆4号、滇豆6号适宜播种规格为0.17 m×0.27 m或0.2 cm×0.3 cm,每亩播种1.1万~1.2万塘,每塘3~4粒,亩用种5 kg左右,每亩保持2.7万~3.0万株,每塘定苗2~3株。

4.田间管理。播种时拌菌施肥,先将种子喷少量米汤或清水,再将根瘤菌1包(每亩1包)倒在种子里,用少量泥沙或钙镁磷肥轻轻拌和均匀后播种。亩施腐熟农家肥800~1000 kg、复合肥40 kg作底肥。若土壤较干或伏旱较重,可改用清粪水加磷钾肥作底肥或白窝播种。始花期至盛花前后用0.1%的磷铵或磷酸二氢钾+0.05%的钼酸铵对水喷施增加结实率。播种7~10 d用菊酯类农药+50%辛硫磷10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豆杆蝇和潜叶蝇。播后若有大豆卷叶螟为害,可亩用1%阿维菌素乳油或2.5%敌杀死15~20 mL对水50 kg喷雾防治。

(六)辣椒间套种玉米

2.播种时期。主栽、间栽作物均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精细整地后,先播种玉米后播种辣椒,间隔时间5~6 d。

3.种植规格及密度。辣椒与玉米的间作比例为10∶2,即10行辣椒,2行玉米,4.7 m开墒,辣椒株行距0.35 m×0.35 m,玉米株行距0.33 m×0.33 m,辣椒墒面宽3.5~3.6 m,玉米墒面宽0.4~0.45 m,沟宽0.35 m,深0.2 m,辣椒与玉米的间距0.4 m。每亩栽辣椒4000株左右,玉米1800株左右。

4.田间管理。辣椒施肥管理按《丘北辣椒种植技术规程》操作;玉米施肥按间作田块计算,亩施尿素10 kg、普钙20 kg、农家肥500 kg作底肥,亩施尿素5 kg作苗肥,亩施尿素10 kg作穗肥,亩施尿素5 kg作粒肥。

(七)花生间种玉米

1.作物品种搭配。主栽作物花生选用云南省农科院提供的云花生3号、云花生15号和本地花生3个品种;间栽作物玉米选用云南省农科院提供的优良杂交种云瑞505。

2.播种时期。花生于3月底播种,玉米于4月底播种。

3.种植规格及密度。精细整地后,实行2.3 m开墒种植,沟宽0.6 m,沟深0.4 m,墒面宽1.7 m。每墒面种植花生6行,行距0.3 m,株距0.2 m,每亩点播花生8700塘,每塘放种1~2粒,亩播种量5 kg。玉米按2墒花生套种2行玉米的模式种植,株距0.4 m,行距0.4 m,留双株,每亩种植1500株,亩播种量1 kg。

4.田间管理。亩施氮肥(N)8~12 kg、磷肥(P2O5)8~10 kg、钾肥(K2O)6~10 kg、硫酸锌1~2 kg。氮肥总量的40%作基肥、60%齐苗期追肥,盛花期用0.1%~0.2%的钼酸铵溶液叶面喷施。田间管理按常规的栽培管理模式进行。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间套种集成技术应用研究取得明显进展

通过十余年的试验示范,水稻多样性混栽、陆稻间种玉米、玉米间种杂豆、甘蔗间种玉米、生姜间种玉米、玉米间种向日葵、玉米间种秋大豆、辣椒间种玉米、花生间种玉米、甘蔗间种大豆模式的集成技术应用研究均取得了较明显的进展,并初步总结出了一套适宜项目区示范推广的集成配套技术。

(二)辣椒间套种群体密度试验研究初见成效

在抓好间套种示范推广的同时,丘北县农技推广中心、马关县坡脚镇农技站、广南县农技推广中心分别承担了辣椒间种玉米密度试验研究任务。丘北辣椒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亩株数4800株的平均亩产309.3 kg,比亩株数4200株平均亩产213.3 kg亩增产96 kg,增长45%;比亩株数4400株的平均亩产180 kg亩增产129.3 kg,增长71.8%。

(三)技术培训和技物配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州、县(市)各项目承担单位,围绕核心示范样板的实施,切实加强了技术培训指导和技物配套服务,为项目实施取得实效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物资保障。2018年全州在核心样板实施上,累计开展技术培训25期1644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9 520份,配套种子3025.5 kg,配套化肥56 282 kg,配套项目资金26万元。

(四)种植户收入增加

按各种间种作物产品现行价格计算,2018年累计增产粮食3.26万t,总增产值1.53亿元,参与实施农户14.95万户,户均增收1023元。其中核心样板区累计增产26.3万kg,总增产值137万元,参与农户564户,户均增收2429元;中心示范区累计增产343万kg,总增产值1493万元,参与农户12 661户,户均增收1179元;辐射带动区累计增产2891万kg,总增产值1.53亿元,参与实施农户136 298户,户均增收1121元。

三、 粮食作物间套种推广对策

(一)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

为保证项目实施取得成效,文山州及时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负责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组织协调、监督检查、技术指导等工作,确保层层抓落实,为粮食作物间套种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科技到位率

项目实施过程中,州、县技术指导组成员深入示范区,开展生产调研,分层次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确保粮食间套种高产技术进村入户到田。核心示范区,技术人员要长期蹲点,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生产指导、信息咨询等服务。一是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的实施,狠抓各项科技措施特别是粮食作物间套种技术措施落实,促进科技人员与农民群众共同进步;二是及时抓住云南省农技推广总站、云南省农科院、云南农业大学等有关专家多次深入现场指导等机遇,进行现场培训指导,既培训了农民,也提高了文山州科技人员的技术水平。三是采取专题培训、出黑板报、现场技术指导、现场观摩、田间地头咨询、发放技术资料等多种有效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对乡村群众、干部、科技示范户进行宣传培训,逐步提高项目区农民科技素质。

(三)抓核心示范样板,带动大面积推广

对于核心示范样板,在技术力量、物资配备、技术培训等方面给予优先。通过举办核心示范样板,建设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粮食间套种示范区,集成技术、统一管理,以点带面,幅射带动大面积示范推广。

(四)狠抓集成配套技术的落实

一是合理搭配作物,原则上是植株高矮结合、株型松紧结合。二是抓住播种节令,合理安排共生期。三是规范化种植,分别采用分墒栽培、宽窄行种植等。四是实施节水栽培技术。五是科学施肥,结合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项目,逐步实现精准施肥,全面普及肥料深施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六是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绿色防控。

(五)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督促检查

一是建立项目挂牌督办制度,促进项目责任制做在明处、落到实处。在每个示范区都树立了一块制作规范醒目、图文并茂的标志牌,注明项目名称、建设规模、产量指标、技术要点、创建单位、工作责任人等内容,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建立项目督促检查制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为提高项目的组织管理水平,确保项目实施成功,项目领导小组建立了督促检查制度,对项目实施开展全方位的督促检查,针对查找出的问题,督促实施单位及时进行整改完善。

(六)整合资源,支持项目发展

一是整合技术资源,集科研、推广、种子、土肥、植保、经作、农机等站所的技术力量为一体,形成合力,协作攻关,支持项目发展。二是整合项目资源,将新型农民培训、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休耕试点、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项目的资金、物资投入示范区,支援项目发展。

四、结语

虽然文山州粮食作物间套种技术推广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受传统耕作模式、自然条件、农户科技素质等影响,间套种作物的增产效益也不尽相同,从总体上看,文山州农作物间套种配套技术相对粗放,仍有许多问题亟需解决。因此,有必要研究作物间套种配套技术,对间套种配套技术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包括品种选配、间套种模式、适宜的播种期、配方肥入地、施肥方式方法、合理密植、高效新型肥料的应用等。建议政府高度重视科技部门的联合攻关,重点研究甘蔗、烤烟、果园的间套种配套技术,促使文山州间作物套种技术的推广应用更加合理化、科学化,从而更好地发挥间套种技术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