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李成峰(楚雄州商务局,云南楚雄 67500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商务部门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努力提升履职水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搞活农村流通,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流通工作,通过加强农村流通基础建设,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家电下乡”等措施,进一步激活农村流通市场,农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但与城市相比,农村流通与消费仍存在许多短板。
在广大农村特别是山区,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运输条件差,使得商品运输成本较高,“最后一公里”问题在许多地方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由于农民居住分散,购买力水平低,具体到某一区域,市场容量有限,商家很难批量采购和供应,从而使交易费用、采购价格随之上升;同时,由于商品周转率低,库存积压也增加了相关成本。另外,农村日用品消费流通很多以小百货、夫妻店等方式为主,连锁经营、超市、乡镇新型商业中心等新型业态发展滞后,经营规模有限。农民的农产品由于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等因素制约,也难于及时销售出去,只能依靠“提篮小卖”,存在农产品进城难的问题。这些因素使得商品在农村流通成本高、利润率低,难以吸引商业资本流入参与农村流通。
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深入,我国原有的农村商品流通格局被打破,逐步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和多元市场主体竞相发展的新格局。个体工商户、农产品经纪人、农村合作组织、流通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迅速涌现,在搞活农村流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缺乏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健全的商品质量检验检测制度和必要的设备、手段,农村市场监管相对薄弱,假冒伪劣商品对农村的危害远远高于城市,农资坑农害农现象时有发生,一些有毒有害、过期变质、不合格的产品容易从城市涌向农村。农村市场成了很多“废”品的倾销点,农村消费变成了“农村销废”。大量不合格的产品进入到农村市场,农民兄弟辛辛苦苦挣来的钱,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打水漂,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村的消费欲望。
能否将潜在的消费意愿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关键还要看与农民消费水平有关的配套设施是否健全。目前,农村消费能力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消费水平有关的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如农村交通不便、商业网点少,农民消费就要付出不小的购买成本,一些地方买难卖难的情况仍然突出;电力供应不足,电费高于城市,农民即便购买了家电设备也舍不得用;还有一部分农村没有通上自来水,诸如洗衣机、太阳能之类的设备使用率自然很低。这样的消费条件抑制了农民的消费意愿,也制约着农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
主要原因是一些企业对农村市场缺乏了解,对城乡居民的消费差异研究不够,为“三农”服务的意识淡薄,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对商品的需求更关注物美价廉、方便实用、经久耐用。同时,一些富裕地区农民的消费需求随着收入的大幅度提高正发生根本性变化,品质消费、健康消费、信息消费、文化消费等新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而一些企业,未能充分考虑到农民的消费心理和农村的特点,致使其产品难以满足农村的消费需求。
近几年,楚雄州农村市场建设有了很大的进展,但从总体上看,市场建设投入不足,市场规模小,设施不配套,组织化程度低。据不完全统计,到2017年全州有163个农村集贸市场,大多数仍处于以路为市,功能不配套,各类专业市场建设滞后,农村流通设施亟待改善。由于市场基础设施不完善,降低了流通效率,增加了物流成本。因此,必须把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完善农村市场体系,按照“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快规划建设一批优势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探索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支持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企业发展,尤其注重搞好民族贫困地区的村级农贸市场建设,积极推进“乡村新型商业中心”建设,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切实缓解农村买难卖难问题。鼓励流通企业加快创立自主品牌,支持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形成统一规范管理、批量集中采购和及时快速配货的经营优势,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销售价格,让利于农民,促进农村消费。拓展农村消费市场,针对农村消费习惯、消费能力、消费需求特点,从供给端提高商品和服务的结构化匹配能力,带动工业品下乡,方便农民消费。
鼓励供销社、商贸企业、医药、通信、文化、邮政系统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积极开拓农村市场。积极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大力推行农村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为农民提供更多消费便利。建立以配送企业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集日用消费品、药品、农资销售、农副产品收购为一体的城乡连接、互动畅通的农村流通网络,发挥特色产业优势,促进农商协作互联,推动农特产品上行,加快形成农产品进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让质优价廉的工业产品下乡、农副产品进城。鼓励和发展农民自办购销组织,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开展农产品加工、销售服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培养农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建立农民经纪人培训制度,提高农民经纪人素质。强化农户的市场营销意识,逐步改变农村“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和做法,让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快、卖得好,真正实现增产增收。
大力开展品牌创建活动。鼓励支持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组织和企业做好商标注册、质量认证、标准化生产等基础工作,推动品牌整合,形成一批优势特色农业名牌。大力开展农业名牌产品的宣传推介,积极组织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参加农博会、农展会、林博会、南博会等各种展销会,在省内外建立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优质农产品销售专柜、专营店和专销区,提高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切实加强对农产品的监管,规范产品标识的使用,提高农产品品牌效应。要扶持龙头企业,以“公司+协会+农户”等模式建立优势农产品出口基地,实现基地无害化、品种优良化、生产规范化、产品认证化、市场国际化,促进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出口一体化。
电子商务在城市发展非常迅猛,已逐步成为城市生活的主要经济模式。农村是个很广阔的市场,电子商务模式将会成为农村市场产业发展的最好手段,也是必然手段。电子商务模式进入农村,从一定意义上消除了农村、城市的差别。2013年以来,楚雄州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取得了明显成效,南华县、元谋县先后被列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获得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以此为契机,全州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普及应用发展很快,到2017年底,全州已基本建成10县(市)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同时建成103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614个村(社区)电子商务服务点,基本实现县、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络体系全覆盖。全州网上销售各类商品7.53亿元,同比增长110%,其中农特产品占80%以上,农村电商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下一步要继续争取将牟定县、姚安县、大姚县、永仁县、武定县、双柏县6个贫困县列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加快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要抓住“五网”建设机遇,培育壮大物流企业,扶持州、县快递分拣中心(园区)和乡村配送站点建设,建立完善城乡配送体系,努力消除网上购销的发展障碍,降低流通成本,着力破解农村电商发展中的“前面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难题。积极培育“电商小镇”“电商园区”“淘宝村(镇)”,提升农村电商创业孵化能力,支持农民工、大学生返乡创业,壮大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引导电子商务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等建立多种形式的联营协作关系,拓宽农产品进城渠道,突破农产品冷链运输瓶颈,促进农民增收,丰富城市供应。目前,农民都在独立从事家庭经营,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有着一道深深的鸿沟,靠农民自身难于跨越。因此,要着力推进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开发和整合农业信息资源,建立直接面对农民的信息畅通、资源共享、预测及时的农业现代化信息网络体系,提供便捷式的市场信息服务,为小生产走进大市场架起一座桥梁,让农民能够及时了解各地区的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状况,更好地引导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还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面向广大农民的信息服务,将信息网向龙头企业、村组、专业大户延伸,引导农民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农产品“网上交易”,发展“订单农业”,推动农业信息服务的社会化,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而农村是一个很大的消费市场,消费潜力巨大。但是,消费不安全是目前农村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民的消费欲望。工商、商务、质监等部门要充分履行职能,高度重视农村市场的监管,密切配合,深入持久地整顿和规范农村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和各种商业欺诈行为,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保障农民的消费安全,促进农村消费。
全面落实对农民的各项补贴政策,增加农民的直接收入;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积极发展县域经济和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推进农产品就地加工包装、冷链仓储等,延伸产业链,既可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又可减少损耗。完善保障制度,不断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改善消费预期。逐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参合率,切实缓解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让农民的收入能更多地用来生产生活消费。
不断改善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的交通条件,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加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改善农村用水条件,加快农村电网改造,保障农村用电,降低农村用电成本,实现城乡同网同价,促进家电消费;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促进农村文化娱乐消费。改善农村通信网络,更好地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移动通信网络运行质量,促进农村信息消费。要通过加快农村交通、电网、自来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改善“三农”发展环境的同时,自然地形成与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消费模式,不断提升广大农村的消费水平,让农村人口享受和城市一样的消费便利,满足农村人口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