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张毅妮
(澜沧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澜沧 665600)
稻田养鸭是一种生态型的种养技术,就是利用水稻田的特殊环境,在水稻无需治虫除草的前提下,及时放养一批肉鸭,形成与水稻共育的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把雏鸭适时放入稻田里,既能刺激水稻生长,又降低鸭子养殖成本,是实行稻鸭共栖双丰收的一项种养配套新技术。通过互利互补的生长环境,有利于生产出食味好、绿色生态的优质稻米,有利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澜沧县冷凉山区有水稻田面积6666.7 hm2,由于冷凉山区山高、水冷、温低,加之交通闭塞,经济欠发达,劳动者的科技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文盲、半文盲比例较大,科技意识低,加之沿用传统的生产耕作方式,严重制约了冷凉山区粮食生产的发展,水稻平均亩产长期徘徊在150~200 kg。2016—2018年澜沧县在水稻高产创建区、粳稻区发展河乡勐乃村荒坝组实施稻田养鸭技术,试养了3000只、4000只、5000只鸭。通过这项农业生态环保技术,为冷凉山区农户打开了一条致富门路。
地点选在田块连片、生态保持较好、土地无污染、自然条件好、当地农户科技种粮积极性高的发展河乡勐乃村荒坝组,海拔1820 m,田块面积30 hm2,涉及1个村1个组41户农户186人。
根据实施方案,每亩补助农户种子5 kg、有机肥400 kg、补助鸭苗13只,合计每亩补助资金558元。鸭苗放养数量不等,每户按实际田块面积和管理人口决定。
鸭舍建在田埂上,高0.8 m,长1.8 m,宽1.4 m,上部和西侧或北侧封闭,避免日晒雨淋;鸭舍内要高出地面,防止鸭子受潮湿,每亩建设1~2个鸭舍。在稻田间开挖宽35 cm、深30 cm的丰产沟若干条,在放鸭期间始终满水,供鸭子嬉水。稻田四周添置围栏,防止鸭子跑到邻近稻田和猫、狗等进入。围栏材料可就地取材,木条、竹条、尼龙网、编织袋等都可以。围栏高度以50~60 cm为好,间距适中,以不让鸭子逃出为宜。
稻鸭共生强调的是水稻和鸭子两者要共生共长、互惠互利,稻田养鸭是一种粗放的饲养方式,是绿色优质水稻生产的辅助性产业,主要起生物防治的作用。因此,在选择鸭品种时,重点选择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抗逆性强、产蛋多的优良品种,如本地麻鸭、笨鸭。
根据稻田饲料生物繁茂时期和程度确定放鸭规格和数量。由于鸭全天露宿于稻田中,所以每群鸭的规模不宜过大,放养密度以每亩12~15只为宜。密度过大,食物来源紧张,鸭子长势不好;密度过小,浪费资源,没有真正起到浑水、除虫、除草的作用。田间杂草多的多放,杂草少的则少放,公鸭和母鸭的比例为1∶4,以便增强田间的活动能力;稻田水深以鸭脚刚好能触到泥土为宜,使鸭在活动过程中充分踩踏泥土,随着鸭的生长,稻田内水体逐渐加深。
水稻移栽返青后,趁杂草未露出水面时,选择晴好天气上午9-10时或下午将雏鸭放入大田。放养鸭龄以20 d左右、体重150 ~ 200 g为宜,放入过早,容易损坏秧苗;放入过晚,鸭子除虫、除草效果欠佳。雏鸭放入大田后,要注意补饲,早晚各喂1次,一般每天每只鸭用50 ~ 100 g稻谷、玉米、饲草等饲料补饲,要定时定点饲喂,不可过多或过少。白天不需饲喂,促使鸭子到田中寻食。随着鸭子长大,早晚喂的饲料逐渐增加。鸭放到田间后,一般不用人工看护。随着水稻逐渐成长,鸭子也慢慢长大,待到水稻抽穗后灌浆初期,要将鸭收回家中或围于田间舍内,防止鸭吃稻穗,影响水稻产量。收鸭后,公鸭长到2 kg左右就可出售,母鸭可以育成蛋鸭。未达到出售标准的鸭子等水稻成熟收割后因田中有大量遗粒,这时可第二次赶鸭下田喂养。
害虫主要靠鸭捕食,一般不用药剂防治,但病虫害发生严重时一定要辅以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予以防治。喷药时,要把鸭群赶出稻田,待安全间隔期后,再放鸭下田。稻田施药安全间隔期内,鸭子饮用水与稻田水应分开,防止鸭中毒和鸭产品污染。
通过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和稻田养鸭技术模式,荒坝组实施优质稻30 hm2,平均亩产217.78 kg,共产粮食98 001 kg,按照云南尚龙米业公司收购价5元/kg计,产值33.5万元,效益十分明显,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养鸭用工量与除草、治虫、施肥用工量相抵,每亩节约农药、化肥140元,人工除草200元,大米增收130元,鸭子收入100元,折合每亩增收570元。
1.减轻除草剂对水稻的污染。 据调查,鸭子除草效果可达95%以上。鸭在稻田里不断踩踏,使杂草明显减少;鸭小时吃小草,长大后以吃双子叶杂草为主;鸭子的频繁活动,使稻田水体浑浊,透光性差,使稻田水体底部杂草的光合作用减弱,抑制了杂草生长,从而减少了杂草的数量。
2.减少无机化肥对水稻的污染。 鸭在稻田里生活,其排泄物成为稻田中的有机肥料,被水稻很好地吸收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对土壤质量的改变和水稻的生长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能够满足水稻全生长期所需的氮、磷、钾养分,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可增加土壤肥力15%左右。根据调查,一只鸭在稻丛中2个月左右时间累计排泄物湿重达10 kg左右,相当于氮47 g、五氧化二磷70 g、氧化钾31 g。
3.减少农药使用量。鸭在稻丛间不断采踏及采食飞虱、叶蝉和各种螟蛾等害虫的成虫及幼虫,还采食象甲、蝼蛄、福寿螺等浮游和底栖小生动物,减少了杂草、害虫和小动物等对水稻各生育的危害期,并且对稻纵卷叶螟、稻苞虫、螟虫和纹枯病也有一定控制作用。因此在水稻整个生育过程中,不施化肥、不施除草剂和杀虫剂等农药,进而生产出绿色稻谷。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