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云南省农技推广总站
针对我省连续四年遭受的严重干旱、库塘蓄水不足,部分地区水稻生产面临缺水育秧、不能按时栽插和无水栽秧三大突出问题,为确保水稻生产稳定发展,现提出水稻抗旱减灾技术措施,请各地因地制宜组织实施。
连续四年遭受的严重干旱,库塘蓄水严重不足、人畜饮水困难;随着旱情的持续发展,部分地区将由于无水栽秧而走水改旱的路子;同时,长期以来存在粮经争地的矛盾,也直接影响着水稻生产;我省群众大米消费的习惯也难以改变。因此,稳定今年的水稻种植面积十分重要,任务十分艰巨。
一是受人工成本、原材料价格和运输成本上涨的影响,种子、化肥、农膜、柴油等主要农资分别比去年上涨了5%、17%、7.6%、10%,加上生产用工价格的不断上涨,导致生产成本持续上涨;二是小春因灾减产,农户收入减少,加之农户面临补种、改种、重种的压力加大,农民对粮食生产的投入能力必然大受影响。
由于冬春气温偏高,有利于虫卵和病菌越冬,各稻区的稻飞虱、螟虫、粘虫等虫口基数较大,病虫害爆发的可能性极大,增加了阻截和防治的难度。
目前的春旱极有可能蔓延到初夏,全年前旱后涝,同时也不排除出现“倒春寒”和后期低温的危害。前期干旱和育秧时可能出现的“倒春寒”,将给水稻生产带来育秧困难和低温死苗问题;中期洪涝,阴雨连绵,光温不足,将使水稻生长缓慢,够苗时间推迟;因前期干旱使部分地区水稻不能在最佳节令栽插或栽后死苗补栽,生育期推迟,抽穗扬花期遇低温而严重影响结实,将加大空秕率。
突出“保面积、攻单产”的工作要求,坚持“旱育壮秧、薄水浅插、精确定量”的技术路线,重点推广保秧、保苗、保蘖和保穗“四保”技术,在育秧、整田移栽、栽后灌溉三个环节强化抗旱和肥水调控措施,减少水稻的用水量,力争大灾之年夺丰收。
“保秧”主要是保证秧苗的数量和质量,增大秧龄弹性,确保壮苗适龄移栽;“保苗”主要是保证移栽时的基本苗能达到高产的群体要求;“保蘖”主要是秧苗成活后,采取湿润灌溉,保证有效分蘖的发生,获得足够的穗数;“保穗”主要是在水稻穗分化时期,保证灌溉用水,促进大穗的形成。
对处于轻度干旱的地区,即储有农田用水量能够满足水稻整田和栽秧水的30%~50%的地方,主要采用旱育秧方式育秧,整田时尽量减少泡田用水,采取薄水浅插,移栽后选择节水灌溉,确保水稻的高产稳产。
对处于中度干旱的地区,即储有农田用水量能够满足水稻整田和栽秧水的10%~30%的地方,采用旱育秧方式育秧,适当晚插,也可选择覆膜移栽技术,减少土壤中水分的损失,争取稳住水稻的种植面积,确保水稻的稳产。
对干旱严重的地区,即储有农田用水量不能满足水稻整田使用,完全没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建议提早做好改种玉米、马铃薯、大豆等旱粮作物的准备,用旱作的增产来弥补水稻减产带来的损失。
在干旱缺水的情况下,育足备足水稻秧苗是打赢抗旱夺丰收的关键。各地农业、农技推广部门要早作准备,一是要动员广大农户充分利用菜园地、蔬菜大棚设施和有水源的旱地扩大水稻育秧面积,大力推广旱育秧技术;二是要采取超常规措施,多渠道筹措资金,采取补助种子、化肥、地膜等办法,开展集中育秧,育足备足水稻抗旱用苗;三是要认真分析当地的温热条件、适当推迟育秧时间,或分段育秧,以确保满栽满插的需要;四是在无水育秧地区,要算好水稻面积和移栽节令,组织开展异地育秧,育足、育好应急秧苗,以备降水后能及时移栽。
在确定是否改种旱作时,既要考虑当前旱情,也要考虑雨季排水问题,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分析,不要盲目水改旱。在策略上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平坝稻田要坚持走水路。这些稻田土壤湿度大、通透性差,水改旱后雨季排水困难,易渍涝;二是十年九旱的雷响田、山区、半山区,可主动改种玉米等作物,即选择抗旱早熟品种,采用育苗方法,透雨后及时移栽;三是常年干旱坝区、台田、梯田等,育秧和移栽十分困难,要做两手准备,在育足水稻秧苗的前提下,同时,集中育好玉米苗,视降水情况,能栽水稻栽水稻,能种玉米种玉米。
南部海拔1 000m 以下的早稻种植区,光温充足,去年蓄水相对较好,要广泛发动群众,选用生育期适中的优质杂交稻或籼型常规软米品种,通过旱地育秧、培育壮秧,大力发展晚稻种植。
海拔1 000~1 400m 稻区,两季不足,一季有余,应充分利用光热资源,积极推广蓄留再生稻,以增加水稻播种面积。措施上要合理安排茬口,头季稻提早育秧,适时移栽,确保8 月上中旬收获。
在蓄水好、热量条件充足的西南部积极开展机插秧精确定量栽培示范,推进农机农艺结合,着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实现水稻生产的节本增效。
在目前蓄水严重不足,又正处干旱的情况下,一是加速维修提灌设施,保证正常运转。二是积极开辟水源,即提取江河水、拦截地面水、挖掘地下水、用好工程水等,以缓解水库蓄水量不足的矛盾。三是强化对现有水源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分配,做到计划用水、科学用水、节约用水。总之,要千方百计利用一切可利用水源,保证水稻适期播种,为稳定云南省水稻面积与产量奠定基础。
在干旱缺水的情况下,推广旱育秧,是一项节水栽培、抗旱减灾的有效措施。在培肥苗床、提高土壤保水保墒能力的基础上,通过调整育苗及移栽方法,借助“旱育保姆”拌种和喷施多效唑等辅助措施,提高秧苗素质,增加秧龄弹性,显著提高旱秧耐旱能力。具体做法为:①降低播量,有效增大适期早播秧苗的秧龄弹性,提高秧苗素质,既可提高单产,又可解决前期无水插秧的矛盾;②采用全旱管理,培育带蘖或多蘖壮秧,增大秧龄弹性,有水就适时插秧,缺水则可延后一段时间再插;③化学调控延长秧龄,3 叶期后视情况喷施1~2 次多效唑,控制秧苗徒长,防止秧苗老化;④在缺水地区尽量采用中早熟品种进行晚育晚插,接上雨水;⑤秧龄超过70d,叶龄超过8 叶的老秧,其栽培技术是靠插不靠发,移栽时必须通过增加栽插丛数或每丛苗数来保证穗数,从而有效提高单产。
改传统的泡田、犁、耙整地为旱整地技术,即“边放水、边整地、边插秧”,缩短泡插时间;旱整地可提高整地质量,每亩泡田用水只需70~80m3,可节水50 m3以上;部分小麦、大麦或蚕豆田块,也可不再进行翻犁,直接放水泡田,浅旋耕后即可移栽。
以浅水保苗为主,实施浅水勤灌,在水稻对水的敏感期进行灌溉,不太敏感期以保持土壤湿润为主。具体做法:移栽后7d,灌浅水,干湿交替,保持田面湿润;移栽后7d 至有效分蘖临界期,浅水灌溉,水层3~4cm,并视苗情露田1~2次;从9 叶期到11 叶期进行分次搁田,先轻后重;抽穗后25d 到成熟,以湿润为主,干湿交替,养根保叶。
水稻覆膜栽培在我省中低产稻区(雷响田、冷浸田、锈水田等)应用增产效果显著,具有节种、省肥、省药、节水等特点。可采用本田覆膜插秧方式,既能减少田面水分散失、防止杂草发生,又能实现全生育期湿润灌溉。
要根据灌溉水源实际和群体长势情况,合理运筹肥料,促控群体生长,保证水稻安全成熟。一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通过对水稻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规律和肥料利用效率的研究,确定不同地力的肥料配比和施用数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实行精确施肥;二是要多施农家肥。充分挖掘各种肥源,增施农肥,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三是要增加底肥施用量。在农家肥和磷肥全部作底肥的基础上,合理调整氮、钾肥作底肥施用的比例,缺水区常规插秧田块,底肥要达到施肥总量的40%~50%,旱种田块底肥用量要达到总施肥量的60%~70%,并做到全层施肥,结合旋耕旋入土中,以防分蘖期缺水无法追肥;四是插秧返青较晚的地块,因生育期推迟、容易早衰,要坚持合理运筹肥料促进早熟,可通过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提高抗逆能力,促进水稻生长,保证水稻安全成熟。
在南部海拔1 400m 以下的地区,要合理安排茬口,头季稻提早育秧,确保8月上中旬收获。一要做到统一规划、连片蓄留;二要选用生育期适中、分蘖力强、丰产性好、再生能力强的杂交稻品种(组合);三要卡死节令,头季稻2 月20 日以前育秧,8 月15 日以前收获;四要在头季稻收获前7~10d,每亩施促芽肥15~20kg 尿素,收割留桩高度18~22cm,头季稻收割后2~3d,每亩再追施促苗肥(尿素)8~10kg。
一是做好重大病虫害发生的监测预报,建立抗灾防灾救灾的快速反应机制和防治行动预案;二是根据今年干旱、气温偏高,稻飞虱等虫口基数大的特点,从早稻开始及时抓好“两迁”害虫的防治工作;三是抓好一季中稻秧苗期稻瘟病、螟虫的防治;四是积极做好中稻大田期苗情、墒情、病虫情的“三查”工作,密切检测稻飞虱、螟虫、粘虫、稻瘟病、白叶枯病等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发布信息,指导病虫害防治工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