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拉合作的美景与荆棘

时间:2024-04-24

文 齐 岳(财经评论人)

中拉合作的美景与荆棘

文 齐 岳(财经评论人)

李克强总理出访拉美四国的确挑了个彼此相宜的好时机。对于中国来说,09年危机应对政策下催生出的过剩产能重压在整体经济结构上,令政府在就业和增长之间无限苦恼。对于拉美来说,中国需求下降导致区内资源导向型国家的出口和相关制造行业景气一落千丈。问题的根源看起来都是由于中国需求的不足,但解决之道似乎可以由二者的供给部门联手发力。低迷经济背景下的互相取暖,对彼此都像是雪中送炭。

拉美地区素来资金贫乏。尽管身处美国“后院”,历史上又与欧洲渊源极深,但苦于地理和气候上的困难,难以内生出大量资本去完成其他大陆上轻而易举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今,先是年初***主席承诺未来十年内在拉美投资2500亿美元,又是李克强总理率团签下千亿投资合作意向,拉美对于中国在经济方面的美好期望完全落实。

最好的情况下,拉美地区在十年之后将会建成初具规模的道路网络,港口得到明显改善,能源与基础通讯设施升级,激活拉普拉塔河流域以外地区的潜力,拉动相关国家其余行业的增长,逐步摆脱对矿产或农产品的过度依赖。与此同时,中国收获投资过程中的收益,并在铜矿、芒硝、大豆、小麦等商品贸易中获得更有利地位。

然而这种美好前景的薄纱之下遍布荆棘。如同所有海外探险式的扩张一样,深入当地的企业总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获得丰硕回报。而其中任何一项阻碍都可能使得项目搁浅。

我们首先应当意识到,拉美与中国的一处很大不同在于中央政府管控力。外企来华做生意,如果能够搞定中央政府,那么后续事情会相当顺利。但华企前往拉美还至少要过地方政府这一关。拉美政治领先于经济,很多国家采取联邦制,地方政府权力很大。这意味着像两洋铁路这样长达5000公里的“天路计划”需要打通各路诸侯。

即便是政治上的困难能够排除,企业还需要立刻解决拉美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效益问题。以巴西为例。巴西缺乏良好的沿海道路系统,是明显的投资点。但背后是巴西几乎无解的海岸峭壁地形。中国国内以高铁贯通华北平原与成都平原的难度,可能还要小于巴西铺设普通铁路的难度。如此工程难度意味着极高的造价,但收益并不明确。

最后,中拉之间的深层合作需要更多民间包容。拉美人对中国的种种负面印象可能成为掣肘,而作为投资方我们的角色只能是适应和引导。至少有三点需要注意。第一,共赢而非索取。拉美很大程度上将中国视为类似当年的欧洲,以资源掠夺者的形象而来。这需要中国投资真正有利于当地发展,而非仅仅有利于中国进口。第二,发乎情而止乎礼。拉美天主教文明和中国世俗文明之间存在天然隔阂,虽以义利为纽带而联合,但可能因为细节龃龉而分手。第三,共同面对问题。中国和拉美都是需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兴经济体,双方内在矛盾很像。以“病友”的姿态彼此切磋,才更有利于共同痊愈。我们不能让阿根廷不再对我们搞反倾销调查,不能直接让秘鲁人改变对华情感,但只要双方密切合作是我们的愿景,至少中国方面需要先宽容起来。

责任编辑 郭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