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种粮大户郭亚培的人生“四梦”

时间:2024-05-24

刘迎旭

郭亚培,一个土生土长的河南农民,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凭着自己不懈地努力,成立平顶山绿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一跃成为2014年全国粮食先进个人,跻身全国300名“种粮大户”行列。谈起郭亚培的创业史,他道出了自己的新型职业农民“四梦”。

南下打工盼着“淘金梦”

1997年,家住河南省平顶山市郟县长桥镇东长桥村的郭亚培,由于家里穷,初中毕业后就随着“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的打工潮,怀着“淘金梦”,南下深圳、东莞等地,开始了长达6年的打工生涯。在那里,他干过搬运工、做过泥瓦匠、当过调车员,一年四季起早贪黑、实干苦干,为的是能多挣点辛苦钱。

2003年春节前,思乡心切的他下定决心,卷起铺盖,毅然离开繁华的城市,回到魂牵梦绕的家乡。他把打工挣来的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本钱,租赁一个紧靠省道公路的门面房,开了个超市;一部分作为土地租金,从在外打工的乡邻手中租种了60亩地,和他的父辈一样,继续与黄土地打起了交道。

政策利好迎来“发展梦”

郭亚培能靠种地走上致富路,除了他具有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精神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他赶上了好时候,赶上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2003年,郭亚培开始租种土地,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接连为“三农”带来好政策,极大增强了他的信心和勇气。

2003年,郭亚培租种60亩土地种植小麦和玉米,2004年增至100亩,后来土地流转面积不断增加,到2010年增至1000亩以上,再后来的四年每年都在1300亩左右。

受益于政府的农机补贴政策,郭亚培投入60多万元,购置了拖拉机、收割机等十多台农业机械。同时,郏县也出台了鼓励土地流转的政策。仅2011年,郭亚培就得到县政府扶持土地流转资金9.7万元,还有各种“三喷一防”补助金、良种补贴资金等,这些补贴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他的种粮成本。如今,水利、供电、道路等基础条件好了,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了,加上粮食收购保护价以及职能部门及时的技术指导和帮助,现在郭亚培种地比在外打工“淘金”清闲自在多了。

科学种田闯出“致富梦”

郭亚培认为,种地不是不挣钱,规模化、科学化种植肯定能挣大钱。在科学种田上,郭亚培不惜投入,他积极参加县里组织的各种农业技术培训,大力推广使用农业技术部门引进的测土配方施肥、滴水灌溉等先进生产技术和优良品种,还推行秸秆还田,积极使用生物综合防治技术进行病虫害防治。

2006—2013年,郭亚培每年靠种粮食的纯收入不下40万元。2014年,他的1300亩土地夏、秋亩产均达500公斤以上,当年实现纯收入100多万元。在种好传统小麦、玉米粮食作物的基础上,从2013年开始,郭亚培又大胆引进黑小麦、绿小麦、旱稻、黑花生等粮食新品种,并积极向粮食深加工产业发展。他成立了平顶山市绿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注册了“汝河湾”商标,立足健康、绿色生产理念,利用河滩荒地大力发展无公害高端水果种植及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

目前,郭亚培公司流转的土地已达2200多亩,现有各类农业种植机械65台(套)。公司按照“基地+农户+科技服务”的经营模式,大力推广订单农业,实行“五统一”种植模式。农产品已由原来单一的普通小麦,发展到现在的黑小麦、绿小麦、黑大米、黑小米、黑花生等8个系列20多个品种。

郭亚培的公司也已发展成为集绿色农副产品生产、深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014年12月,公司被平顶山市政府授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郭亚培更成为平顶山市唯一的“全国种粮大户”。

观光农业滋润“增收梦”

走进位于东长桥村西边的汝河湾,只见绿树葱茏、鸟语花香,五黑鸡在果树下奔跑觅食,笨鹅引吭高歌。这里原来只是一片荒凉的河滩地,村民平时种一些花生和普通小麦,收益很差。2012年,郭亚培以每亩800元的高价流转了650亩土地,用于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土地流转下来了,郭亚培并没有马上开始种植,而是立即对土壤进行改良,他采取测土配方的方法,在土壤中添加有机菌肥,改良土壤结构,并采取林下立体种植及养殖方法,让土地实现最大效益化。

目前,郭亚培已建成集休闲、采摘、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庄园,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85人,年产优质高档水果300多吨,带动果农增加收入1100万元,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增加产值1800万元。公司年加工各类谷物150余吨,产值750余万元,利润24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9个行政村120余户农民增收致富。

谈起将来的发展思路,郭亚培信心十足:“有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再加上自己的实干,俺们农民的日子一定有奔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