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4
咸文静
东部的田野,是远近闻名的粮仓;西部的牧场,长满了畜牧业发展的“希望”;南边一座座整齐的农家别墅错落有致;北边美丽的乡村游人如织……回望2018年的发展之路,青海大地处处升腾着生机与希望。
从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到推动乡村振兴区域布局;从强化乡村振兴产业支撑,到拓宽实现生活富裕渠道;从建设幸福宜居新家园,到推进乡风文明大行动,青海省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新的历史节点上,踏出了乡村振兴的铿锵足音。
加强组织领导,筑牢乡村振兴新机制
2018年年初,青海省委、省政府从省情和乡村实际出发,制定出台了《关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并制定印发了《2018年全省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工作责任分工方案》。两份文件的背后,彰显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走好强化顶层设计的第一步,紧接着,就是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落实省级负总责,市(州)、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成为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
2018年3月21日,西宁市湟中县共和镇苏尔吉村的谢长青家里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西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宣讲干部宋晋辉和刘卫峰将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神“送”到他的家里来了。
数据显示,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青海省委省政府抽调省、市(州)、县(区)、乡(镇)四级干部近14000名,深入基层开展“两讲三促”百日活动,重点宣传解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一方面,是开展政策宣传;另一方面,是科学编制规划。随着《青海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工作的开展,全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及各市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也开始制定起来了。
全省各地将村党支部班子建设放在首位,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提高战斗力,继续推进农牧区“三基”建设,基层党组织发挥主体作用,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启动实施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力争到2020年基本消除集体经济“零收入”村。
2018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明确“州级清零工程启动资金”共计2.5亿元,295个行政村全部落实60万元以上的村级产业发展资金,以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发挥集体经济发展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推动产业融合,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推进乡村振兴,首要切入点就是“产业兴旺”。“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培育鄉村发展新动能”成为青海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
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拉格日村,当地牧民通过发展生态畜牧业,走上了脱贫致富的新道路。泽库县更是从“拉格日”模式中获得“灵感”,提出坚定不移走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路子。
在青海,除了纵向延长产业链外,横向的一二三产业融合之势也格外引人注目。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家园变公园,牧区变景区。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边麻沟村是青海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样板区”。这个集田园景观、森林资源和地域藏乡风情为一体的小村子,通过将土地流转与产业结构调整、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融合起来,成功打造了“边麻沟花海农庄”。
海南州紧紧围绕加快推进现代生态农牧业建设的任务和构建“三大产业经济带”总体布局,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产业扶贫工作,突出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牦牛、藏羊、青稞、油菜、冷水鱼、牦牛奶、枸杞“七大”产业联盟,提速农牧业转型升级。
实现全面进步,建设生态宜居新家园
“以前总盼着过城里人的生活,没想到现在,我们村里的条件这么好!”走进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通村水泥路平坦宽敞,家家户户门前屋后干净整洁,“美丽乡村”四个字已经成为村民们实实在在看得见的新变化。班彦村不仅仅是村容村貌的变化,在这个小小的村子里,有着一套自己的规矩,每户每天都要打扫卫生,并把垃圾统一倒到指定的垃圾收集点,按照本村的卫生评比制度,每年都会评选表彰40户“五星级文明户”。村里还成立了保洁工作队,保洁员每天对生活垃圾进行统一收集,每周由垃圾清运车运送垃圾到填埋场进行处理。
2018年,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深入开展全域环境整治行动,改善人居环境。集中治理垃圾污水乱倒、生活农机具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突出问题。发挥党员干部和群众主体作用,形成了全民参与全域环境整治的局面。在海晏县哈勒景蒙古族乡,各村实行环境卫生包保责任制,党员干部自愿带头认领责任区,亮身份,作承诺,率先抓好自家房前屋后、左邻右舍的环境卫生,还带动群众积极参与到环境卫生包保责任制中来。
前不久,家住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峡门镇峡门村的白才旦家里迎来了一件大喜事:他的儿子结婚了。在文明新乡风的影响下,他们一不请婚庆司仪,二不盲目攀比。在结婚当天,请驻村“第一书记”主持婚礼,婚宴酒席平均下来每桌不到六百元。这样的改变绝非偶然。为树立文明新乡风,2018年4月,民和县印发了《关于在全县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的实施方案》,并在中川乡向阳村率先开展试点,成立“向阳村红白理事会”,通过村民议事,制定规范了《婚事新办新风新规》《丧事简办新风新规》,对全村红白办事涉及的礼金、规模、档次、流程等作出了规定,并制定了相应的约束条款。
得益于“文明乡风”的“吹拂”,一个个“美丽乡村”正加快建设。生态宜居是乡村人居环境的写照,文明更是一抹靓丽的底色。如今的青海省,已经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闯出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