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马铃薯抱窝丰产增效栽培关键技术

时间:2024-05-24

敖礼林

马铃薯腋芽在生长条件适宜时,能发育成匍匐茎,采用中、小整薯育苗移栽,再经多次培土易结大薯,每亩产量可达5000公斤以上,比切块直播栽培增产1倍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一、选用良种

选择丰产、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无退化、长势较旺的中晚熟脱毒马铃薯品种。推荐良种有克新1号、中薯3号、郑薯5号、克新4号、费乌瑞它、中薯2号、东农303。

二、壮芽苗培育方法

1.早春壮芽苗的培育

种薯的选择与消毒:选用薯形完整、表皮光滑、芽眼较大、无病虫害、单薯重60~100克的整薯作种薯。种薯在生石灰粉和干草木灰(1∶1的比例)混合物中蘸滚消毒,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喷洒种薯消毒。

壮芽苗的培育:早春播种前1.5~2个月,将种薯置于14~16℃的温室内催芽,然后放在散射光处催育短壮芽,期间要常翻动种薯。壮芽苗早期长出的根会很快伸长,有力地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和水分,在多次培土的作用下,会长出较多的匍匐茎并结薯,实现多层结薯,获得高产。

2.移栽苗的培育

育苗最好在温室内进行,没有温室的,可在地势较高、避风向阳的地块挖坑式育苗床(育苗床上覆盖塑料薄膜保温),床土中埋电热线加温。马铃薯定植前1个月左右开始育苗,将已催出短壮芽的整薯芽朝上整齐摆放于育苗床中,种薯间距为4~5厘米,覆土至刚好埋没短壮芽,覆盖薄膜。薯芽出土前,要重视保温和防寒,保持白天育苗床温度14~17℃,夜间8~10℃;中后期应根据气温的变化调节好床温,中午高温时适当揭膜通风降温,最高温度不超过25℃,温度过低时通电加温。幼苗出土后,白天要揭膜放风降温,以防徒长,直至苗高5~9厘米,长到5~6片叶。移栽前4~6天开始炼苗,以适应大田环境。

3.冬前短壮芽的培育

马铃薯收获后,挑选出种薯立即放置在通风、阴凉、有散射光的室内,种薯下铺一层干净稻草,摆放2~3层种薯。其间要经常翻动种薯,保持室温15~19℃,使种薯都能均匀受到散射光照射。种薯出芽后每薯留3~4个强壮短芽,其余芽全部用锋利小刀挖除,使养分集中供应顶部壮芽。

4.冷床大芽苗的培育

种薯先在室内培育出短小芽,在大田播种前20天左右,在温室内将种薯芽朝上摆在苗床上,覆盖3~4厘米厚的细土,再盖上薄膜保温防寒。白天床温保持13~15℃、晚间10℃左右。育苗的中后期,温室内温度高时,应揭膜通风降温,床温不能超过25℃。当幼芽刚要出土时,用手轻轻地扒出种薯,不要碰断根和芽,移栽于大田。

三、施足基肥,适时早播

基肥以腐熟猪、牛粪等有机肥为佳,尽量不施用化学肥料,尤其是氮肥不宜作基肥。大田翻耕整地前4~5天,每亩撒入腐熟猪、牛粪肥3500~4000公斤、草木灰150~200公斤或45%硫酸钾型复肥45~5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施肥后翻耙2~3次,做畦。播种或定植前在畦上开15厘米深的沟,晒田5天左右。适当早播种或早移栽,育苗移栽的,要在当地晚霜过后进行;播种带短壮芽的种薯,在保证幼苗出土后不遭受晚霜危害的前提下,应尽早播种,播种或移栽时,先浇适量底水,栽后覆盖3~4厘米厚的细土。每亩定植4200~4500株。

四、科学培土

大田马铃薯成活后,要进行第一次中耕和培土,培土厚3~4厘米;10~15天后进行第二次培土,培土厚5~7厘米;10~15天后进行第三次培土,培土厚8~12厘米。最后一次培土必须在马铃薯封行前完成。培土时如遇干旱,要先灌水,3~4天后再进行培土,以保持土壤湿度,有利于匍匐茎的形成。

五、水肥管理

大田马铃薯齐苗后,开始第一次追肥,每亩浅沟浇施腐熟的猪、牛粪水500~600公斤或多元复合肥15~20公斤。发棵期进行第二次追肥,每亩沟施腐熟猪、牛粪水600~700公斤或多元复合肥20公斤。结薯期如有徒长现象,则不需追肥,如长势一般,可少量追肥一次,每亩浇施腐熟猪、牛粪水400~500公斤或多元复合肥10~12公斤。马铃薯枝蔓生长中后期叶面喷施2~3次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每亩每次喷50公斤,每次间隔10天左右。马铃薯幼苗生长期,田间土壤持水量以50%左右为宜,结薯和薯膨大期土壤持水量以80%~85%为宜。土壤含水量过高或雨后,要及时开沟排水,中耕松土;土壤干旱时,应及时沟灌,干旱天气每隔7~10天灌水一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