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低产胶园不“低产”胶工转岗收入高

时间:2024-05-24

摇曳在温暖的清风里,沐浴在秋日的阳光中,一棵棵蜜柚、一株株凤梨栽在海胶集团曾经的低产胶园里,更栽在了该集团积极探索发展非胶农业,带领职工脱贫致富、奔向小康的梦想大道上。

“和以前割胶相比,现在虽然每天要顶着大太阳工作,但是收入稳定。我们夫妻俩在这里打工,一个月能赚五六千元!”海胶集团红光分公司蜜柚基地的工人李达勇喜滋滋地对记者说。

“蜜柚基地招收的固定工,均为农垦系统职工,平均工资每月3 500元。临时工用工人次105人,其中约45 %为农垦系统职工,5 %为外地务工,50 %为当地农民,月平均工资3 000元。”该基地负责人、海胶闽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庄庆生说。

站在蜜柚基地里放眼远望,只见高低起伏的山坡上都是绿油油的蜜柚苗,排列得整整齐齐,每一行地里都有一根黑色的小细管,细管在对应的苗根部有个小口子,施肥时工作人员只需要打开储存池总闸,水分与肥料就会通过细管输送至果苗根部。

谁能想得到,这一片配备了先进水肥滴灌系统的蜜柚基地,原本是一片产能低下的橡胶林。

近年来,由于天然橡胶市场价格持续低迷,海胶集团橡胶产业发展受到极大影响。2015年,该集团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非胶农业,从23.53万hm2胶园的土地中规划出13.33万hm2核心胶园之后,调整出遭受自然灾害严重、产量低下的胶园土地2.67万hm2,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用地,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以提高土地产值,增加职工收入,抵御单一的产业结构带来的市场风险。

“在确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做好产业项目规划的基础上,海胶集团采取招商引智的办法,引进有实力、讲诚信的企业进行项目合作开发,建立农业示范基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项目的发展。”海胶集团副总裁李昌说。

2015年1月,海胶集团出资1.2亿元注册了海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该集团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热带现代农业的平台和龙头公司。自成立以来,该公司先后考察了多个项目,选择有实力的合作伙伴加盟。

海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福建闽星集团联手于去年共同投资建设的蜜柚基地,成为了海胶首个试点非胶农业项目。目前,该基地已发展至200 hm2的种植规模,预计明年将有两万株果树挂果。

参观完蜜柚基地,记者又来到金鸡岭分公司红明片区的凤梨种植基地,这是海胶集团与四川华信集团联手建设的现代农业项目。该基地从去年8月份开始种植从台湾引进的金钻17号凤梨,目前已发展至133.33 hm2的种植规模,预计今年底将扩大到200 hm2。

“能够在这里打工真的很开心!”凤梨基地里,顶着烈日正在除草的工人廖秀梅对记者说。从今年春节后至今,割了20多年橡胶的退休老胶工廖秀梅就“转战”到凤梨基地里“上班”,一天能赚100元左右。

“胶园被威马逊台风破壞之后,我们就无胶可割了。现在,我们夫妻两人都在这里工作,一天工作8个小时,收入稳定,生活有了保障。”金鸡岭分公司转岗胶工范伟雄说。

“目前,基地共有60个工人,大部分都是原来的胶工,平均日薪110元。”该基地的负责人陈博对记者说,“此外,凤梨加工厂正在建设当中,预计年底建成,届时将提供30个就业机会。”

蜜柚基地、凤梨基地、桑树基地等,海胶集团曾经的低产胶园变成了一个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重新焕发了生机。而曾经的胶工则变成了基地工人,生活有了保障。

目前海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自营及合作发展了芒果、蜜柚、凤梨、桑树、鳗鱼等项目,另外香蕉、火龙果及休闲农业旅游项目,也在积极推进中。

“目前,产业结构调整项目才刚刚起步,下一步还将推行‘公司+农户模式,不仅能解决更多农垦职工的就业问题,提高职工收入,还能带动职工共同致富。”李昌说。

(信息来源:海南农垦报,2016-09-0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