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一二三四”绿色发展模式助推农业产业全链条提档升级

时间:2024-05-24

尚凡芹 张晓东 李花芳 于金虎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安。近年来,广饶县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端牢“中国碗”,盛满“中国粮”,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探索出把好“一道关”、构建两个“体系”、奏响协作“三部曲”和完善“四推广”的农业绿色发展模式,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一、基本情况

广饶县土壤肥沃,农业基础雄厚,辖8个镇街,全县耕地面积76.2万亩,土地流转率达69%。2023年全县小麦播种面积50.35万亩,平均亩产498.68千克,乐安街道榆林村地块最高亩产700千克,全县小麦总产量为25.08万吨,较去年增加2.52万吨,同比增长11.17%。广饶县先后获评“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全省现代农业强县”“全省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评价先进县”。2023年3月和6月分别获评“全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督查激励县”和“全省农产业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

二、主要做法

(一)把好“建设关”,压实“丰产粮仓”

耕地是粮食的“命根子”,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广饶县严守耕地红线,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盐碱地改良等农田水利建设,加大土地整理力度,近五年完成补充耕地项目19个,实施规模50861亩,新增耕地14019亩;加强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信息化建设和农用地环境质量分类管理,推进各类受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100%。目前,全县建设高标准农田46.44万亩,实施喷灌、管灌等高效节水灌溉7.48万亩,总计节约水量635.4万立方米,灌溉水利用率提高28%,有效改造提升了耕地质量,夯实了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础。如李鹊镇作为全市首批“吨粮乡”,现拥有5万亩成方连片优质粮食产区,真正实现旱能浇、涝能排,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9万亩左右,年产量5.2万吨以上。

(二)构建“两个全链条”体系,助推粮食产业集群发展

广饶县紧扣“优质粮食”“设施蔬菜”两大特色定位,建强粮食“生产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推动粮食高产高优,做强粮食收储保障体系,促进粮食保值增值。

1.构建粮食加工流通体系

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和粮食产业龙头企业,加强粮食供应链体系建设,统筹推动粮食精深加工与初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相继建成元灏、胜大、汇通等11个优质产业和粮食产后服务体系项目,推动了全县粮油产品逐年提档升级。如广饶汇通粮食投资6000万元,配套了全流程自动化设备及中转物流设施,实现了粮食自动分级,省时省工,可带动1000余名粮食经纪人从事粮食收购、物流行业,发展优质小麦订单种植面积达35万亩。

2.打造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体系

加强品牌塑造及示范带动,以推进名牌战略为着力点,助推粮食产业集群发展。打造半球、元灏、飞雪等知名面粉品牌,形成了“东营面粉”地理标志,擦亮了区域粮食特色品牌。积极开展“三品一标”农产品产地认证,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已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食品246个,认证产地面积28.76万亩。

(三)奏响协作“三部曲”,“生态包袱”变身“绿色财富”

1.发挥项目“鲇鱼效应”

积极争取上级重点项目资金扶持3621万元,成立8个蔬菜秸秆收储运组织,完善全县秸秆收储运组织建设,负责收集和运输蔬菜秸秆到各镇街指定地点生产有机肥。扶持设立广饶县瀚海科技有限公司实作为全县秸秆储运示范点,对农作物秸秆、尾菜、农副产品加工废弃物等利用生物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生产有机肥,发挥项目资金“鲇鱼效益”,激活农业绿色发展活力。

2.设立县级专项资金

广饶县属于蔬菜种植大县,每年种植蔬菜10万亩左右,每年产生的蔬菜秸秆和废弃物达到5万吨,县委、县政府连续五年出台政策,设立秸秆还田专项资金,按照每亩50元的標准对玉米(高粱)、小麦秸秆和尾菜还田给予财政补贴,累计发放秸秆还田财政补贴7000余万元,实现小麦统防统治全覆盖,累计投入县镇两级财政资金1670万元;全面完成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改造提升,完成提标改造粪污处理设施71处,补贴资金494.22万元。

3.发挥“第三方”技术支撑作用

创新实施了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集中委托处理项目,逐步推行受益者付费、专业化处理、市场化运作的第三方治理模式,推动形成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全产业链,促进畜禽粪污转化增值。引导30余家养殖场与周边的农场、大棚建立种养结合对接机制,实现畜禽粪污还田消纳。如东营延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第三方,与全县1021家养殖场户签订了处理协议。目前,全县粪污处理设施配件率达到100%,粪污处理设施配件率达到90%。

(四)完善“四推广”模式,拧紧农业绿色发展“安全阀”

1.推广有机肥

采取“以奖代补、直接补贴”等方式,鼓励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使用配方肥,开展蔬菜有机肥替代化肥专项行动,强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推进配方肥到田、到户。目前,已精心安排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配方肥22个,累计开展补贴增施商品有机肥2.41万吨。

2.推广绿色防控

大力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指导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利用物联网技术建成8个田间智能监测点,组建了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42家,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绿色防控示范区45个,完善农作物病虫害智能化监测网络建设,提高病虫害预测预报准确率。目前,已累计安装草地贪夜蛾诱捕器4795套,全县小麦农药使用量减少10%以上。

3.推广标准地膜

大力推广使用标准地膜和可降解地膜,引导群众推广使用0.01mm标准地膜和可降解地膜,全县建立废旧地膜回收点8个,确定具备废弃地膜回收点1处,提高农用薄膜回收利用率,减少面源污染。2022年,推广使用0.015mm加厚高强度地膜5万亩,推广全生物可降解地膜3000亩。废旧地膜回收点向山东铭浩科技橡塑有限公司运送废旧地膜269.904吨。

4.推广水肥一体化

加强田间节水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水源到田间管道输水管网,重点推广应用滴灌、微灌、喷灌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水肥资源高效利用。目前,全县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达3.79万亩。其中,采用桁架式喷灌、地埋伸缩式喷灌、地埋低压管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措施的实施面积达到2.29万亩,占总面积比例达到68.3%,年可节水8万立方米,节肥824吨。如广饶县瀚翔家庭农场今年4500多亩的大田小麦安装了500米的自走式桁架喷灌机,覆盖面积达570亩,5天时间就能完成浇灌,节水率达到60%,能节省人工费16万元左右,有效增加了农户收入。

三、工作成效

(一)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通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提高单产,提升产能。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耕地地力提升,有效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节能减排,加快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步伐,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自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来,全县增产粮食22.45万吨。

(二)实现经济生态效益“双丰收”

自推广农业绿色发展以来,全县探索出“资源-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年处理绿色垃圾4万吨以上,应用生物有机肥2万余亩,有效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减轻了环境保护压力,增加了农民收入,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例如,东营市后稷家庭农场将蔬菜大棚茄子秸秆粉碎还田,20分钟即可完成一个60米长的蔬菜大棚还田作业,能节省人工和有机肥费用700元,降低生产成本,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了农业生态循环发展。

(三)初步形成粮食产业全链条闭环模式

全面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着力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大文章,初步形成集品种选育、作物种植、粮食加工及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实现粮食从种植到食用的一体化全面发展、“种子”到“筷子”的全链条拉伸。目前,全县共有面粉加工企业30家,年加工能力达120万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