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4
张朋伟 孙新博 魏珅
长期以来,以农业科教片为代表的农业科教影视作品在农业科学技术普及、农业致富信息传播、农业电视教学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为我国 “三农”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进入以新媒体异军突起为主要特征的融媒体时代,受众获取信息的途径明显趋于多样化,对信息传播主体、内容、效果的要求都与传统媒体时期迥然不同。加强对新时代农业科教影视传播的研究,努力提升农业科技的传播效果,对推动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发展和加快农村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科教影视发展历程回顾
我国的农业科教影视创作始于1918年,商务印书馆制作的《养蚕》等科教片,是我国最早的一批农业科教片,但数量少,传播范围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京郊小麦选种》等为代表的一批新中国农业科教片逐步出现。《京郊小麦选种》拍摄于1951年,由原农业部领导的农业电影社拍摄。在当时农业产能低下、国家急需粮食的时代背景下,这部不足5分钟的影片围绕选好种、长好苗、多出粮,深入讲解了如何选择小麦良种。由于影片选对了季节,及时指导农民选择品种,因此影片受到极大的欢迎。新中国农业科教片一诞生,就紧贴实际,植根农业,服务农民,带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20世纪60年代全国十大城市科教片展览,群众拿科教片与故事片相提并论,说“《李双双》解决思想问题,科教片解决生产问题。”新中国科教电影从1951年农业技术推广片问世,至1985年已创作了农业技术推广片1000余部,约占全部科教片的三分之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出现了以《地膜覆盖》(北京科影)、《以螨治螨》《叶面施肥》(上海科影)、《综合治理盐碱地》(中国农影)、《岳滩小麦高产之路》(河南电影制片厂)、《预防鸡瘟》(山东农业电影社)等第一届全国优秀农业科教影片获奖作品为代表的精品力作。
到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电视的崛起,农业科教片进入了影视并举的时代。农技推广片跃上电视荧屏,继续服务广大农民观众,并取得了不错的收视效果,也逐渐出现了诸多品牌栏目,比如《科技苑》《农广天地》《乡村季风》等。这些农技推广节目在长期发展中,由于顺应农业形势,符合生产实际,紧贴农民需求,广为农民观众所欢迎。
当前,随着以抖音、快手、视频号、西瓜视频等为代表的视频自媒体崛起,农业科教影视传播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科教影视推广有了新的渠道和方式,正向新的方向发展和转变。
二、农业科教影视面临的新环境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生着深刻变革,农业科教影视创作传播面临不同于以往的媒体环境和受众需求。
(一)传统科教片受到挑战
进入网络信息时代,受众获取信息的途径明显趋于多样化,对信息质量、传播效果的要求大大提高。但是,与受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我国当前许多农业科教片还停留在刻板无趣的说教阶段,部分农业科教片创作手法单一,选题不精准,制作不精良,表现力不强,缺少对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特征和农村观众接受心理的研究,难以拍出受众关注的题材,很少在让受众收看节目时产生共鸣。
(二)短视频异军突起
《2023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中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40亿,网络视听网民使用率为97.4%,短视频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超过2.5小时。短视频已成为互联网底层应用和主流内容社交平台重要的流量支柱。原有的大众媒体传播模式为点对面,新兴媒体则实现了点对点传播模式,使传播对象精准、传播效果大幅度提高。
(三)农业科教影视出现新的内容需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关键阶段,相较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具有高效、高产、优质、低耗等特点,生产手段、科技水平、经营理念、增长方式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诞生于传统农业时代的农业科教影视作品,应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扬弃只讲技术、单说品种的理念,拓展节目内容,拓宽传播视野,瞄准农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进行全方位的推广服务。
三、新时期农业科教影视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创新科教片创作方式
1.内容上增强前瞻性
优质、高效、生态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也是农业科教影视需要传播的生产理念。农业科教影视不仅要关注现在,更要关注未来,不仅要推广现有实用技术,更要聚焦未来农业。同理,将现代农业發展理念贯穿到节目中,将选题聚集在智慧农业、数字乡村等领域,将技术品种与质量安全意识、绿色发展思想、生态循环理念、新型经营模式等相结合,以起到前瞻性引领作用。比如,原山东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出品的科教片《神奇的海水稻》,选题瞄准农业科技前沿,对海水稻的生产原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被评为第四届中国农民电影节最适合农民观看的科教片。科教片《高效特色蒲公英栽培加工新技术》,不仅介绍了蒲公英的栽培过程,也介绍了蒲公英保鲜储藏和产品加工,为蒲公英产业化提供了参考。CCTV-17《三农群英汇》栏目播出的一期节目《数字农业升级记》,通过主人公在农村推广数字农业的故事,让观众对什么是数字农业有了基本了解。
2.制作上提高艺术性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教工作者与农业科技专家联合,向优秀国际科教片学习,创新叙事方式,在农业科教影视创作中引入故事化元素,通过设置悬念、巧设疑问、戏剧化结构等手法,迈出了故事化叙事创作的步伐,以故事化叙事来推动我国农业科教片科学性、观赏性、艺术性并举。故事化叙事手法能很好地实现内容通俗化,节目更有趣味性,更易与观众心理产生共鸣,带来知识欣赏的愉悦感。以央视CCTV-17《田间示范秀》节目为例,节目立足于特定的规则: 某农户生产中遇到了一个难题,发出求助——外景记者(帮小妹等)前去了解情况——协助找到乡土专家——乡土专家前去农户家解决问题——插叙农户创业的艰辛——生产技术难题解决——乡土专家邀请农户去自家基地观摩——农户对现代农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农户改进自己的生产方式。与早期的农业科教片相比,《田间示范秀》的内容更贴近时代的现状与需求。主题上,《田间示范秀》每期以一个主要农业科技问题为导向,进而糅入其他相关内容。比如《羊小伙遇到老羊倌》解决了母羊生产率低的问题,《菊香四溢情满园》解决了大棚食用菊花蚜虫的问题,《散养健康鸡冬季好产蛋》解决了冬季散养鸡产蛋率低的问题,《养好湖羊卖好价》解决了湖羊生长速度慢的问题等。由一个问题而引入,以这个问题解决为结束,选题更加聚焦,也因此能够把某一具体问题剖析得更加深入、彻底。节目在坚持以传播农业科技为宗旨的同时,从主题内容方面进行了时代性更新,定位为教育培训帮扶类栏目。节目形态从“说明”向“真人秀”演进,科普过程做到有“物”有“人”,力图实现“智志双扶”;在制作方面注重摄影技术,提升了视觉表达力。
(二)创新传播渠道
1.传统农业科教影视作品的“碎片化”传播
所谓“碎片化”,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随着大众媒介的不断发展,媒体环境逐渐呈现出互联网的思维特性,呈现“碎片化”的趋势。在此背景下,农业科教影视作品要主动适应互联网视频传播时间越来越短、内容越来越微观的发展趋势。根据新媒体传播特点,可以把一部完整的农业科教影视作品分割成以各个科技知识点为支撑点的片段,进行二次创作,提供更多微视频,使之能够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不同平台上进行“碎片化”传播。 如山东广播电视台农科频道《乡村季风》栏目,针对节目内容进行短视频制作,其中一条《女记者开拖拉机收胡萝卜,一分钟收500斤,结尾亮了》的短视频播放量达1941.5万,2.7万人留言,针对这一优势,栏目继续深耕农机领域,并推出“壶姐说农机”系列抖音短视频。
2.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农技传播
新媒体是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新兴媒介,它利用互联网技术,依靠微信、微博、短视频等平台进行传播。相对于传统传播方式,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更加直观化,既能有效克服时空限制,扩大受众覆盖面,又契合了网络受众的阅读习惯,农民可以与农业专家通过网络直接联系,个性化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难题。 “付老师种植技术团队”是今日头条上一个自媒体团队,自2017年开始通过网络为广大种植户和种植爱好者普及种植技术,分享增收技巧,帮助农户解决农业种植难题,曾在5分钟内帮助海外华人解决了困扰其10年的种植难题。目前粉丝量达63万。目前,已在今日头条上传了1300多专业视频,很多种植户和网友看了视频后者纷紛感慨:原来种植还有这么多门道。再如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近推出的《农技专家话节气》短视频专栏,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结合节气特点和物候文化,在每个节气到来之际,邀请粮棉油、果菜茶等方面的农技专家,针对每个节气阶段农作物生长发育特点,进行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讲解,通过视频号方式进行传播,为广大农民朋友普及实用农技知识,提供专业农事指导服务。专栏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推广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将科学性和艺术性相融合,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以专业化的制作手法、丰富的视听语言和通俗易懂的讲解,赢得业内专家和农民朋友的广泛好评。
综上所述,在当前媒体融合背景下,农业科教影视只有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内容形式不断创新,善于利用新兴媒体,优化拓展传播渠道,才能真正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满足农民的需求,达到理想的农技推广传播效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