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4
本栏目由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管理办公室主办十大行动“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下)
(七)大力实施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行动,强化提升农业机械装备水平。针对山东省粮食作物生产装备不全不优和经济作物生产装备短缺落后的状况,开展立项研究,集中研发提升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装备技术,创新突破经济作物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装备技术,引导发展林果等其他作物生产、设施农业和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化装备技术,努力研发创新一批关键急需、新型智能的农机装备,优化提升一批技术先进、功能适用的农机装备,验证示范一批复式高效、质量可靠的农机装备。力争通过3~5年的实施周期,遴选100~200项单项技术研究项目,在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要突破。同时,瞄准农业生产和市场两大需求,强化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加快农业机械的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推进农业机械装备及农机化发展的转型升级,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八)大力实施“万名科技人员下乡”行动,强化基层体系建设在农业技术推广的主渠道作用。以科技进村、入户、到田,推广稳产增产和抗灾减灾技术为重点,每年组织1次万名农业科技人员下乡活动,不断加大关键时节、关键环节的技术指导。坚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遴选发布制度,每年筛选、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各50项,并制订相应技术操作规程和技术指导方案向全省发布。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生产大户等为重点,每年在种植业大村、专业村、特色村积极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7.5万户,每个示范户示范带动周边10~20个农户,安排专家和技术指导员对其进行专门指导,推广普及先进适用新品种新技术。在全省农业行政村中探索建设村级农业技术服务站点1万个,为每个站点配备1~2名村级农民技术员。鼓励和支持科研教学推广单位、国有农场、良种示范场、种养大户、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参与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每年重点建设350个左右,充分发挥示范基地承接上游科研和辐射下游推广的平台作用。深入实施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工程,采取分层次分批分专业培训的方式,每年对8000名左右的县乡两级农技人员开展培训,着力解决其科技素质低、知识更新慢等问题。积极利用基于移动互联的农技推广服务云平台、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等现代信息化服务手段推广农业技术,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努力提高技术到位率。
(九)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行动,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力建设。以提升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为目标,加强新型职业农民规范管理,有针对性地加大培育实施力度,2015年遴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人数达到3.5万人。根据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实际需求,对不同类型新型职业农民按照培养目标,采取符合农业生产规律和农民学习特点的“分段式、参与式、菜单式”培育形式,分类开展系统培训和精准培育。建立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管理系统和职业农民档案,加强认定后管理和跟踪服务。研究制定出台教育培训、土地流转、生产补贴、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创业。
(十)大力实施科技型现代农业企业培育行动,强化“产学研”对接服务平台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培养科技人才,打造一批科技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努力在企业孵化、产品技术研发、品牌培育上取得新突破。鼓励龙头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按照相关申报审批程序设立国家级、省级研发中心,支持龙头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制修订和重大科学技术攻关等。鼓励龙头企业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研发,进行设备技术改造,提升精深加工能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流动站,支持龙头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鼓励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入股、转让等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农业科技资源依法向企业流动。实施农产品加工技术服务平台项目,建设科研企业对接网络服务平台,举办农产品加工科研企业对接活动,开展县域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实现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的线上线下互联互通,打通产学研结合的最后一公里。加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搭建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平台,促进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集聚发展。开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培训,对合作社、种养大户、农民等项目实施主体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本刊综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