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4
新技术将农田秸秆转化成饲料
京郊农作物秸秆产量较大、分布广、种类多,容易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与此同时,北京市养殖业发展相对稳定,而粗饲料的短缺制约了北京市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鼓励养殖场(户)或饲料加工企业制作黄贮、青贮或颗粒等秸秆饲料是解决当前矛盾的有效措施。对此,由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了“农田秸秆资源清洁饲料化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
该项目主要技术内容有3个:其一是秸秆资源加工草食家畜粗饲料技术,重点是以黄化小麦秸秆为主要原料的粗饲料调制工艺研究、黄化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的粗饲料调制工艺研究及玉米秸秆青贮调制工艺研究等。其二是秸秆粗饲料快速分析方法和技术,主要包括秸秆原料成分近红外光谱速测分析研究、粗饲料品质近红外光谱速测分析研究。其三是专用微生物菌剂的研究开发,主要是木质纤维素分解软化技术研究、木质纤维素部分分解软化技术研究、乳酸菌复合系的筛选及新型发酵饲料的研究。
项目实施途径与措施是:根据项目建立示范区和核心区及其他技术指标的要求,对京郊秸秆使用现状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对北京市养殖业尤其是养牛进行了重点调研,摸清了京郊养殖业粗饲料的需求及加工技术;同时,重点做了秸秆粉碎回收机、揉搓机的选型,每个机型选国内生产性能较好的2~3台进行生产性能试验,综合考虑后确定适合北京市黄贮作业的机型;在2个核心示范区和一个示范区各进行了2次技术培训。
据了解,为确保项目任务的完成,合作单位技术人员半年召开一次项目进展交流会,组织全市“玉米秸秆黄贮”加工作业现场会,宣传此项技术,展示作业机具和工艺路线,并以简报形式把课题执行进展情况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汇报,使相关领导了解该课题的进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重视与示范区所在的区县相关部门探索采用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运行机制推动项目的实施,通过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统一规范作业,保证了项目任务的顺利完成。
项目实施3年来,将京郊1.6万公顷的玉米黄秸秆转化为粗饲料。项目组将研制出的成果迅速在示范区应用试验,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缩短,提高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使老百姓也得到了实惠。
(樊 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