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真心为民办实事 真情奉献得民心——记商河县玉皇庙镇瓦西村党支部书记常延富

时间:2024-05-24

常延富,现任山东省商河县玉皇庙镇瓦西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黑皮冬瓜协会理事长。他在1989年5月任职以来的29年工作历程中,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艰苦打拼,使瓦西村从一个贫穷落后的贫困村发展成一个富裕和谐的文明村,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黑皮冬瓜生产基地,村集体收入达到26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生产的瓦西黑皮冬瓜被国家农业部门认定为“无公害产品”,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瓦西村被授予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先后荣获“泉城先锋基层党组织”“山东省科普惠农示范工程先进单位”“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冬瓜产业初战告捷

2000年,惠民县的蔬菜销售公司来商河县发展订单农业,通过联系镇林管站,在全镇一共发展了十多个村种黑皮冬瓜,预计每667平方米除去成本纯利润可达到1000元。常延富和村干部们一商量,觉得行,当年就种植了2公顷冬瓜,结果没想到赔钱了。销售代表收了村民种植的黑皮冬瓜存着等着涨价,没有及时往外卖,过了冬至冬瓜全冻了,这个人赔钱了,老百姓的钱也没要回来。其他村的村民一看销售代表赔钱了,到第二年就退缩了,不种了。可是常延富参与了全过程,知道之所以赔钱,不是冬瓜卖不出去,而是销售代表错过了出售时间,为了多挣点钱,存着不卖,结果全冻了,于是他选择了继续坚持。

在冬瓜种植过程中,常延富和广东来的技术员成了好朋友。这位技术员不但指导冬瓜种植,还向他传授了冬瓜储存的经验,就是挖地坑。常延富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地坑里存了5000多千克冬瓜,结果存的冬瓜卖了好价钱。2001年刚过了年,常延富又去广东把这个技术员请回来,指导冬瓜种植方面的技术,冬瓜喜获丰收。667平方米净利润竟然达到了2000多元,老百姓开心了。瓦西村的冬瓜种植面积一下达到了33公顷,其他村里的老百姓看到瓦西村种冬瓜挣钱了,也纷纷种上了冬瓜。2002年,全镇种植面积达到133公顷。

由产到销全面发展

2002年,冬瓜又是大丰收。但是当年冬瓜价格偏低,老百姓舍不得卖,想等冬瓜价格涨一涨,好卖个好价格,多挣点钱,结果储存到冬至,又冻了。常延富认识到,冬瓜虽然是个好东西,但是卖不出去也只能烂在地里,变不成钱就不保险。于是他就给村民做工作,讲明蔬菜价格每年都不一样,不能看去年的价格,要掌握当年的市场行情,能卖就卖,变成钱才行。

光有好的产品不行,必须有好的渠道与市场接轨。2003年,常延富接受了2002年客户少的教训,9月份,冬瓜还没上市,他就印了宣传材料,拿着名片,只身一人北上,联系销售,联系客户,黄河以北所有的大型蔬菜销售市场都转遍了,结识了不少客户。到了冬瓜上市的季节,联系的客户都来了,价格合适,而且还上门收购,村里的冬瓜销售一空。

到了2004年,冬瓜价格偏低,再加上在2003年销售过程中有的客户为了利益,哄抬价格导致瓜农受损。常延富及时召开村“两委”会议,决定对冬瓜销售实行价格、销售统一管理。从此,瓦西村的黑皮冬瓜种植销售逐步走上了正轨。村里又成立了黑皮冬瓜种植协会,同时注册了瓦西黑皮冬瓜商标,在冬瓜种植、销售上的经验越来越丰富,老百姓的种植热情也在不断提高。

2008年,周边村庄的老百姓看瓦西村种植黑皮冬瓜发了财,也纷纷种上了黑皮冬瓜。这一年瓦西和周边的几个村种植面积发展到267公顷,加上种植技术的提升,每667平方米产量达到了近1万千克,总产量达到了4000多万千克,冬瓜种植出现了一个小高潮。

多元经营再开新路

瓦西村的冬瓜产业有了规模、成了气候,但常延富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借着瓦西黑皮冬瓜响亮的名号,继续拓展致富新路子。前段时间他带领着种植大户,到周边县市进行观摩学习,把济阳县太平镇小拱棚种植西瓜的技术利用到黑皮冬瓜种植当中,让每棵冬瓜从一年结一个瓜变成一年结两个,增加了冬瓜产量;引进种植富硒西瓜、富硒甜瓜,丰富产业内容,拓宽收入渠道。同时,每年举办黑皮冬瓜大赛,邀请省、市电视台进行宣传报道,大大增加了瓦西冬瓜的知名度。在此基础上,他还在村里推广有机韭菜种植,成立了有机韭菜合作社,经过检验,22项指标全部达到标准,通过了农业部门的有机认证。2015年底,常延富带着韭菜去济南,《济南日报》连续几天免费进行宣传报道,还在报社大楼前面专门找了一块区域搞义卖,以十倍于普通韭菜的价格销售,供不应求。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