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4
种养脱节,不仅影响了种养业自身效益的提高,而且影响了生态环境,因此,种养业“破镜重圆”意义重大。为此,在粪污资源化利用上,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和市场化运作的方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畜牧业绿色发展。
养殖业与种植业互为供需,是农牧循环、共生互动的两大主体。在以往多侧重从养殖环节发力,对种植环节关注的少,缺乏足够的工作和行动支撑,减弱了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工作推动和实施效果。因此,今后也要在种植环节上、特别在有机肥的引导使用上多发力、多做些实质性的推动工作,积极打通有机肥施用的通道、农牧结合通道。比如,对有机肥生产、装备采购、流通、施用等环节给予补贴和资金扶持;鼓励种植业与畜禽养殖业联姻,使用腐熟处理的原生态有机肥料,并借助当前化肥完善的销售渠道和网络来营销商品有机肥;引导化肥生产者和经销者利用好国家产业政策,涉及或转向有机肥生产深加工、经营业务等;通过有机农牧产业的培育、有机农牧产品的产业化生产和规范化运营以及有机农牧产品消费市场的引导和培育来带动有机肥的推广应用。
一是科学划定“三区”。关闭搬迁禁养区养殖场户,支持畜禽养殖向适宜养殖区集中,严格控制限养区畜禽养殖的数量和规模,引导养殖生产向粮经饲主产区、果菜茶优势区和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率先在蔬菜、果园、茶园、园艺苗圃、优质品牌农产品生产等高效种植业上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二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各行政区域要进行畜禽粪污土壤承载能力测算,合理配置养殖量和养殖规模,宜增则增、宜减则减,使养殖生产能配套废弃物消纳用地;同时,制定畜禽粪便综合养分管理计划,粪肥科学还田,使种养业在布局上相协调,在规模上相匹配。三是调整畜种结构。抓住国家粮改饲、支持草食畜牧业发展的利好机遇,提高肉牛、肉羊等草食动物饲养比重,提升草食畜牧业发展的质量、效率,降低粪污尤其是污水产生量,实现结构性减排。
依托科技支撑,开展产学研推用协作攻关。源头减排方面,通过研究开发推广低氮磷饲料配方、新型饲料产品和微生物产品、矿物元素类饲料添加剂减量使用等措施,提高饲草料转化效率,降低氨、氮及重金属的排放。过程控制方面,重点是从改进饮水工艺、圈舍清洗消毒工艺、推广干清粪方式、电脑控制喷淋降温、雨污分离和加强日常管理等环节入手,控制用水量压减粪水产生量,加快生态环保型禽舍的设计应用。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方面,重点开展粪污全量还田、粪水肥料化利用、固体粪便堆肥、粪污专业化能源利用、异位发酵床、粪便垫料回用、水肥一体化等标准的制定,畜禽粪污养分管理专业人才培训培养,以及技术模式的推广等。此外,加快粮改饲、草畜一体化相关配套技术的创新、集成及推广普及,如不同生态区青粗饲料营养价值评定、草食家畜TMR日粮配合及生产技术、草食健康养殖中功能性添加剂的研究及应用技术等。
积极争取、创设政策,在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改扩建、环保设备和生物菌种购置、养殖废弃物和病死动物处理、有机肥使用等方面给予补贴,在绿色生态养殖、粮改饲等方面给予补助,逐步建立健全农牧业循环发展的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基建方面,扩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政策扶持范围,重点支持贮粪(污)池、节水、干湿分离、雨污分流等设施建设;支持大型龙头企业或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无害化处理或有机肥生产设施,扶持建立粪污集中处理中心,支持、补贴养殖肥水公共沟渠管道建设。财税方面,利用好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启动实施全省农牧循环系统工程试点,实施种养业循环一体化建设;贯彻落实好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政策,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装备实行敞开补贴;支持规模养殖场、第三方处理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建设粪污收集、处理设施,加快有机肥的推广应用。用地方面,落实畜禽规模养殖用地政策,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将以畜禽养殖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有机肥厂、大型沼气工程、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集中处理中心等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此外,进一步理顺土地承包流转关系,加快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经营,尽快解决种植用地碎片化的现象,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创造条件;通过一系列的项目和补助补贴政策,提高广大种植从业者利用有机肥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的积极性。
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要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当前,我国仍存在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秩序不规范、市场竞争不充分、政府监管不到位问题,影响了资源配置效率,畜禽粪污资源市场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当前依靠行政手段引导市场的培育是非常重要的途径,通过财政资金引导,完善激励政策措施,实行市场化运作,撬动更多的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建立有效的可持续运营长效机制;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形成畜禽粪污处理全产业链,培育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多种类型的粪污处理社会化服务组织,实行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营;加快构建起种养从业者、第三方处理机构共同参与的运营模式,理顺利益联结机制,使养殖者能承受、处理者有利润、使用者有价值和收益。此外,加快家庭生态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通过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引领、带动农牧结合、种养循环。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