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4
高青县蓑衣樊村创造的土地流转+稻虾蟹共养+三产融合做法是一项很有推广价值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农业部及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的专家认为,该村“稻虾蟹共养”模式可在全省复制推广。
蓑衣樊村稻虾蟹共养已有十多年历史。早年,就有农民尝试在稻田里放养河蟹,结果不是死就是逃。“地邻喷施农药毒死蟹苗;大雨河蟹顺水逃掉。”大芦湖文化旅游公司经理刘树海告诉记者,土地全流转为稻虾蟹共养创造了条件。水稻插秧20天后,将虾苗、螃蟹放进稻田,因为稻田里有龙虾、螃蟹,就不能施用化肥、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只能用物理方法。龙虾、螃蟹吃水中浮萍、浮游生物、虫卵、杂草,它们在禾苗间来回穿梭,不仅能给水稻除虫、松土,其排泄物还能直到肥田作用。龙虾、螃蟹成了稻田卫士。
“虾叫稻田清水虾,米叫虾田米,双双达到了有机品质。”刘树海介绍说,有机大米667平方米产450~500千克,大米产值达到7000元,龙虾667平方米产70千克,产值达4500元,与原来相比,每667平方米增收6000多元。稻虾蟹共养养出了大芦湖农产品品牌,养出了蓑衣水乡、休闲天堂的优美环境,养出了经济、生态效益。凭借稻虾蟹共养的经验做法,蓑衣樊村被认定为全国第七批一村一品示范村。
稻虾蟹共养为蓑衣樊村赢得好收益的同时,也让其成了远近有名的旅游村。今年预计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000余万元。 (李晓博)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