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4
赵江涛 张岳锋
菌核病在温室大棚的番茄上发生普遍,如果不及时防治,会造成落花落果,严重的造成番茄减产20%~30%。
1 危害症状
果实被害多从果柄开始向果实蔓延。病部灰白色至淡黄色,斑面长出白色菌丝及黑色菌核,病果软腐。茎部染病后呈灰白色,稍凹陷,后期表皮纵裂,病斑大小、形状、长短不等,边缘水浸状,表面和病茎内均生有白色菌丝及黑色菌核。叶片多从叶缘开始,初呈水浸状,暗绿色,无一定形病斑,潮湿时长出白霉,后期叶片灰褐色枯死。
2 发生特点
病菌寄主范围很广,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萌发时产生子囊盘及子囊孢子,依靠气流传播,先侵染衰老叶片及果托,再进一步侵染果实及茎部。西安地区一般在1—2月为发病期。过度密植、棚内湿度高、地面潮湿,均易引起茎腐和果腐。
3 病原菌症状
病原为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菌核球形至豆瓣形或鼠粪状,直径1~10 mm,可生子囊盘1~20个,一般5~10个。子囊盘杯形,展开后为盘形,开张0.2~0.5 cm,盘浅棕色,内部较深。子囊圆筒形或棍棒状,内含8个子囊孢子,大小113.87~155.42 μm×7.7~13 μm。子囊孢子椭圆形或梭形,单胞,无色,大小8.7~13.67 μm×4.97~8.08 μm。菌核由菌丝组成,外层系皮层,内层为细胞结合很紧的拟薄壁组织,中央为菌丝不紧密的疏丝组织。菌核无休眠期,但抗逆力很强,温度18~22 ℃,有光照及足够水分条件,菌核即萌发,产生菌丝体或子囊盘。菌核萌发时先产生小突起,约经5天伸出土面形成子囊盘,开盘4~7天后放射出孢子,后 凋萎。
4 防治方法
4.1 農业防治
1)用明净华PO膜,能提高温度、降低湿度,可起到良好的控病防病效果。
2)在播种前,将棚内前茬枯枝败叶带出棚外焚烧或深埋,每亩用15%百菌腐霉利500 g熏棚。
3)施足底肥,合理追肥。每亩施腐熟农家肥3 000 kg或二伽一有机肥40 kg作底,施高磷高钾化肥75 kg作底,防止偏施氮肥。
4)合理密植,控旺防徒长。创造合理的通风透光条件,冬季每亩2 600窝,春季每亩3 000窝。苗期喷施碧护3 g+碧欧30 g,隔20天再喷1次,防止徒长。
5)控制棚内温湿度。27 ℃时放风,降至20 ℃关闭风口,使夜间室温保持在15~17 ℃。阴天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及时通风。播种前浇足底水,实行地膜全覆盖,垄畦和过道均覆盖地膜,避免地表水分蒸发,起到增温、保墒、降湿作用。阴雨雾天禁止浇水。浇水前听预报,晴天或无雨多云天持续3天以上时可浇水,浇水后抓紧通风,降低湿度。
6)发现病叶、花、果,及时摘除并喷药,将摘除的病体带到棚外深埋或焚烧。
4.2 化学防治 发病后及时喷药防治。
1)亩用65%克得灵50 g+适乐时30 g,对水45 kg喷雾,隔6天喷1次,连喷2~3次。
2)亩用40%施佳乐80 g+50%扑海因50 g,对水45 kg喷雾,隔6天喷1次,连喷2~3次。
3)阴雨天用烟剂15%腐霉利350 g/亩,隔3~4天熏1次,连续2~3次。
4)阴雨天也可用粉尘剂乙霉威1 kg/亩,隔5~6天喷1次,连喷2~3次。
5)菌核病发生较严重时,亩用凯泽48 g+卉友12 g,对水60 kg喷雾,隔4天喷1次,连喷2~3次;或用22.2%戴唑霉40 g+50%扑海因50 g,对水60 kg喷雾,隔4天喷1次,连喷2~3次,防效可达85%以上。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