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农林类高校开展大学生党史教育探究

时间:2024-05-24

昌堃

摘 要:党史教育是新时代农林类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所在。高校应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重要形式,密切围绕新时代“两个一百年”现代化建设,丰富党史价值认同。当前农林类高校开展大学生党史教育存在诸多问题,通识类课程不强、常态化教育力度不够、实践化教学形式不新。需要从领、学、悟三重维度探讨开展党史教育的路径,引导农林类大学生做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农林类高校;大学生;党史教育

一、农林类高校开展党史教育的时代意义

党的历史教育实践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现实需要,是贯彻落实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活动载体。开展党史教育既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善于用好大思政课之际,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际,深入农林类高校开展大学生党史教育可以说是恰逢其时。结合农业发展背景,把握党的发展脉络,探索党带领人民不断奋斗的本质特征,正确认识历史发展的本质,在理论与历史演进中汲取农科青年群体成长成才的文化养料,为新时代立德树人提供理论遵循和实践指向。这就要求我们通过牢记党史历史进程,准确把握党史的深刻内涵,进一步提高高校大学生对“三农”事业的认同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更好地成为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农林类高校开展党史教育的价值意蕴

农林类高校开展党史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任务为主线,以为社会服务为根本,强化农林类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从而促使大学生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与使命。

(一)具备高尚的“三农”情怀

农林类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还肩负着强农兴农的时代责任。2019年9月5日,***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中,寄语广大师生要“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农林类高校大学生作为人才振兴的重要力量,是否树立服务“三农”意识,对于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对农林类高校大学生加强党史教育十分必要。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以及乡村振兴过程中,亟须新农科人才坚定自身理想信念。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可帮助农林类大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为民服务、为农服务的决心,坚定“四个自信”,坚定服务“三农”的理想信念,厚植“三农”情怀,真正做到科技助农、强农兴农。

(二)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念

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历史意识至关重要。农林类高校开展党史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历史知识与通识教育二者之间的结合,以引导大学生群体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农林类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较为缺失,所以在学校开展党史教育,要让学生全面而具体地了解过去,更好地感悟党史背后的红色基因,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理想信念教育,让青年学生在缅怀历史中得到精神传承。把不同阶段的党史放在当时的背景条件下去分析,进行客观的评价,找到历史事件与当时社会发展进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探讨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被人民所选择。有针对性地为农林类大学生梳理党史事件及中国共产党的最新理论,以凝聚党的思想共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更多层次地培养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党史观,有效防范历史虚无主义,强化时代新人的文化自信。

三、农林类高校开展党史教育中的现实问题

随着党史学习的快速推进,农林类高校党史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通识类教学课程不强

中共党史作为一本鲜活的“教科书”,要想真正做到讲清讲透,需要授课教师具备突出的科研能力与扎实的理论功底。党史内容的讲授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承担,除了日常课程教学外,教师们的党史授课教学时间与内容安排有限,部分思政课教师只注重讲授历史事件的时间、影响,未能突出党史背后的导向作用。党史教育在重视完整性的基础上还需要强调全面性,教师很难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讲清楚党史的现实逻辑。大多数农林类高校没有开设党史专业课程,缺少通识类课程教育,对学生的党史学习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化和规范化教学大纲,对党史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缺乏明确的要求,未能突出党史教育的政治性,意识形态导向作用不够明显。

(二)常态化教育力度不足

党史教育需有效融入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如何厘清专业课程与党史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农林类高校顺利开展党史教育的关键。除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外,学生很难在其他课堂或课堂外接触到党史知识,没有形成常态化机制。农林类高校大部分专业为自然科学、生命科学,部分专业课教师对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敏感度不高,没有深层次领悟到思政教育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性作用。在日常课堂讲授中很少精心设计思政课程,没有将所教授课程与思政元素有效结合,未充分发挥课堂育人功能,把党史学习教育简单归于专职思政教师的任务,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实践化教学形式不新

目前,高校大多数是以思政课堂、专家讲座的形式进行党史教学,教学形式仅限于课堂教育教学范围,一本书,一张讲台,没有丰富的实践活动,造成党史教育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农林类高校的学生高中以理工科居多,这就导致学生缺乏一定的历史知识与文化素养,对党的基本纲领、基本路线等基础知识理解较浅。再加上当代大学生受国外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他们认为思政课是枯燥无味的,甚至会对思政课产生排斥心理,导致党史教学效果差,很难做到将党史教育入脑入心。另外,党史实践活动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开展的活动过于俗套,例如观看红色影片、演讲比赛、红歌演唱,没有依据新时代教学手段的变化以及学生心理而丰富党史开展路径,没有充分发挥党史“鉴往知来,服务现实”的教育功能。

四、农林类高校开展党史教育的三重维度

农林类高校应结合其社会定位及办学特色,打造符合农林特色的党史教育品牌,从重、学、悟三重维度开展教育探究路径,将实践活动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真正将党史教育的路径做新、做细、做活、做实。

(一)重党史:焕发党史教育活力。

1.优化顶层设计,完成治理体系建构。党的十九大以来,***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来越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问题。高校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擦亮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鲜亮底色,将党史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优化顶层指导设计,捋清党史教育的工作思路与重点、难点,统筹学校党史教育开展工作,解决好“抓什么”与“怎么抓”的系统问题。在人事、财务、学科等方面划定好责任田,分工协作,保证党史推进工作有序、有质、有量。完善三级治理体系,在学校党委层面成立以校党委书记为中心的党史工作领导小组、二级学院为党史推进工作把航定向、一线教师与学生辅导员全体参与的网格治理模式。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党史教育教学的考核与评价力度,选拔优秀党史教育工作者做榜样参考。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既能体现党史工作的导向性,又能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落實主题教育,打造党史金牌教育。学校应明确围绕主要任务开展教育是党史教育的核心内容,积极依据党史教育内容与要求在全校教师队伍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座谈会、主旨报告、理论宣讲等形式定时定期邀请校内外党史专家、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为学校干部讲授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以组织化的形式开展党史学习,加大党史学习教育的力度,通过党史教育加强学校干部及党员教师的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将党史教育与新时期高校教育工作结合起来,深化党史教育效果。从主体角度提升学校干部及党员教师的历史素养及理论水平,不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史活动走深走实,为不断推进开展农林类高校大学生党史教育提供后勤保障。

(二)学党史:凝聚时代精神力量

1.加强课程建设,强化思政育人效果。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程是按照课程体系的不同进行分类的思政教育,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林类高校教师更应该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重视党史教育在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以为我国“三农”事业发展培养更多的后备力量。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历史经验,是新时代开展党史教育的宝贵财富。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农林类高校意识形态宣传的主阵地,要积极发挥“领头羊”作用,将历史经验有效融入党史教学中,充分挖掘和整合现有教材体系中的党史教育内容,探索党史教育与思政教学的结合点,有效发挥党史价值,推动党史教育的标准化、时代化、理论化。各二级学院教师应围绕自身授课特色,结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要点,深入挖掘本学科的思政元素,自觉将思政元素、党史元素加入到课程教学甚至是培养方案中去。主次分明,把握重点,带领学生赴田间地头开展实践教学,真正做到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2.开设党史课程,扎实党史理论基础。党史教育不是单纯建立在历史学科上的知识点讲授,而是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汲取奋斗精神力量,以党的方针政策为理论基础,契合政治时局与新时代立德树人任务的需要。农林类高校主要以理工科教学为主,在专业课堂之外,可以开设党史专题选修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选修课,中国革命史选修课,中国共产党与“三农”选修课、形势与政策选修课等通识类课程,丰富学生学习党史知识的渠道,拓宽党史知识的讲授面,满足农林类高校大学生实际学习的需要。在讲授过程中也要注意新时代党史课程的教育目标所在,有的放矢。例如,在中国共产党与“三农”选修课中,要给学生讲清楚***总书记对我们党、国家、民族与“三农”关系的深刻论述。

(三)悟党史,引导学生知行合一

1.借助党史资源,深入了解历史进程。全国各地都掀起类党史学习教育热潮,社会学习氛围较为浓厚,各类中共党史教育资源较为丰富,可以有效借助这些资源,让党史课程走出课堂,开拓实践教学内容。第一类是实物资源,各地纷纷建立党史学习基地,建立了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党史教育品牌。例如北京市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郑州市圆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学院等,这些基地作为党史教育的重要场所,依托现实展厅更好地回顾党的百年历史。也可以组织优秀学生党员成立宣讲团,赴党史学习基地开展志愿讲解,发挥朋辈效应,讲好党史故事。第二类是红色主旋律影视剧,电影电视作为新时代党史传播的有力手段,《长津湖》《红船》《觉醒年代》等一部部优秀红色影视剧在黄金时段播放,将历史人物变得鲜活起来,历史故事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影视化的教学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从视频中学习党史,吸取精神力量,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第三类是书籍资料,在党史学习教育用书出版座谈会暨专题宣讲动员会上,正式推出了《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四本党史图书,通过对党史问题的认真梳理,理论的高度概括,为大学生深入学习和掌握党的历史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夯实党史资政育人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2.树立农学榜样,突出为国育才指引。在高校开展党史教育就是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情操,进一步践行为党育才、为国育才的目标。革命理想高于天,一批又一批具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的共产党员,其无私奉献、建设祖国的精神与现阶段农林类高校教育理念是高度一致的。因此在农林类高校党史教育过程中可以巧妙加入百年奋斗史中的榜样事迹,以坚定农林类高校大学生的信仰与理想信念。还可以动员学生采访学校退休老教师、老党员,作为党史教学实践的一部分,整理他们的入党动机,述说老党员的工作经历。通过身边以及农业党史中这些正面的农林类党员榜样的价值引导,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意识,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和爱党情怀。使其对自己的学业作出更明确的规划,主动担负起新时代乡村振兴建设任务,将自身与民族复兴有机融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4]胡博成,朱忆天.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实践的演进历程与现实启示——兼论其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价值意义[J].广西社会科学,2021(3):172-177.

[2]沈壮海,刘灿.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J]. 中国高等教育,2021(13).

[3]***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本文系河南农业大学2021年“新时代加强农林类高校大学生党史教育路径探究”(项目编号:SZJY-2021-02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