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4
常在功 杨建华 吕德强 董桂新
摘 要:近年来,我国越来越注重农村的建设与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对供水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对我国农村供水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村供水;现状;思考
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共同努力,我国已经建成了比较完备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共提升了2.7亿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解决了171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和1095万人饮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问题。现在,我国农村集中供水率达88%,自来水普及率达83%,整个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一、农村供水现状
根据我国农村饮用水水源政策要求,当农村供水工程的范围达千人以上时,该地区的水源地须建设水源保护区进行管理。当地区人数低于百人时,供水工程主要以引泉、修建浅井为主,高于百人则以集中供水为主,并统一管理。近几年,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千人以上的农村人口都能够保障基本供水需求。但在集中供水时,百人以上千人以下的农村地区相对较多,在实际供水时,各地区通过各自情况进行管理,造成了标准不统一的现象,使得水源保护难以顺利开展。在供水管理时,相应承接部门的不同也会导致工作混乱,并且缺乏管理经验。
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要求,截至目前,农村饮水安全方面还存在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现在水源還不稳定,很多山区的农村供水工程用的是山泉水。山泉水不是很稳定,天旱的时候有时供不上水。很多分散的供水工程,还有一些小型的集中供水工程,标准也相对较低。特别是还有10%的供水工程是在2005年以前建设的,这些老旧工程管网亟待改造。此外,还有一些乡村供水工程面临管护薄弱的问题。为此,水利部制定了《“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将“固底板”“补齐短板”“竖长板”“强管理”作为重点工作,更加重视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并且要稳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向农村供水保障转变,延展了边界。
为全面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固底板。为巩固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成果,要加强全面排查、动态监测,及时解决脱贫地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要通过加强管理来巩固已建工程成果。第二,补齐短板。很多农村饮水工程水源还有短板,工程建设还有短板。要尽快补齐这些短板,提升保障水平。第三,竖长板。要对标对表乡村振兴的需要,积极统筹发展城乡供水。比如,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推进集中化、规模化供水。还要积极促进农村供水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提升农村供水管护水平。第四,强管理。农村供水工程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特别是量大面广、很分散的农村居民供水,更需要有一支强有力的管护队伍进行管理。要以县域为单元,让专业化队伍进行管护,提升保障水平。通过“十四五”时期的努力,要把农村供水的自来水普及率再进一步提高,将饮水的标准、供水的标准也进一步提高,以满足乡村振兴的需要。
二、农村供水问题解决办法
(一)落实政策,完善制度
顶层设计,要全面落实“三个责任”,健全完善“三项制度”。农村饮水安全实行“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需要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的“三个责任”,即地方人民政府的主体责任、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行业监管责任、供水单位的运行管理责任。这就需要在不同部门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协作机制,明确各自的职责分工,从而压实责任。
在农村饮水中,县一级其实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单元。需要健全完善县级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机构、运行管理办法和运行管理经费“三项制度”,确保农村饮水工程有机构和人员管理、有政策支持、有经费保障。
(二)保护水源,健全体系
强化水源保护应引导村级组织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纳入村规民约。为从源头上保障农村居民的用水稳定性,需要加强对农村水源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评估和风险排查,合理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立健全水源保护长效机制,在保护区范围内落实水源保护措施。分散在农村地区的水源,可以引导村级组织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要求纳入村规民约。
健全三级水质监测检测体系是农村供水运行管理中最重要的核心因素。要进一步完善乡镇水厂和单村水站的水质监测检测体系,健全农村饮用水“单村水站送检、乡镇水厂自检、卫生主管部门抽检”的三级监测检测体系,确保农村居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明白水。此外,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背景之下,农村供水的水质标准也应逐步向城市供水靠拢,逐步缩小城乡供水差距。
(三)理性建设,科学管理
农村供水工程非常分散,线长面广的管网维护难度也很大。因此,应理性建设智能化、信息化水务管理体系,推进对农村水源、水厂、水站、管网的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升级改造,加强对农村供水设施的高效利用,提升供水运营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从而保障农村供水安全。
不可否认,智能化运营手段将为农村供水管理带来很多的便利性和安全保障,同时势必会带来较大的资金投入。因此,是否属于真需求?整个投资建设运营体系能否承受得起?这些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一些地处偏远的供水设施,确实有必要安装远程监控和在线监测系统,以便对周围的环境变化和水质情况做出及时反馈,还可节省人力物力。
(四)创新方式,合理收费
水费收取一直是农村供水的核心症结所在,直接与供水设施的管养状况、供水运营的稳定性相挂钩。水利部办公厅曾在2019年发文对农村供水工程的水费收缴率制订了清晰的目标,到2021年底,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水费收缴率要达95%以上。可采取多种方式提高水费收缴率,不足部分财政兜底。各地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水费收缴率。例如,创新水价机制,在“两部制”水价、“阶梯式水价”的基础上,进行叠加与细化。水费结构可优化,大大提升缴费的科学性和用户的接受度,提升供水服务水平,完善供水服务举措,定期向村民公示水费收支情况,让规范化、标准化的服务对水费收取产生积极作用。
三、农村供水的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水利部门对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越来越重视。在今后的建设当中,各地政府应依旧加大对农村供水的投入,完善饮用水的相关管理制度。通过我国的先进科技手段,实现对供水工程建设的全面创新,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有利技术支撑。为了让政策能够有效落实到基层,需要水利部门与相关供水工作人员结合具体情况,充分进行分析与探讨。基于我国的地理情况,实现统一管理的难度较大。在供水工程建设时,可以采用村庄联合的管理模式进行供水建设。此方式虽不能保证全中国农村的用水,但可以通过联合的方式提高建设工程的水平,以此保障农村居民饮水质量。
进行工程建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对农村供水工程创设科学的管理机构,这样可以对供水工程做到及时检查与实时监控。与此同时,因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在供水工程建设前,应进行实地考察,以便对不同地区的情况进行深入了解。第二,在全国农村开展供水工作时,应有专门的勘查人员进行定期数据汇报,及时通过历年数据对供水工程建设作出调整。对供水基础设施的维修与保养应制订完善体系,做好防护工作,以免出现安全隐患,影响供水顺利进行。第三,应根据现阶段农村供水设备,进行大规模数据统计,通过现有设备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统一维修。与此同时,应培养专业的技术人员,提高其操作技能与维修水平,并选拔优秀的管理人才,确保农村供水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结 语
千人及千人以下集中供水工程运行维护较为薄弱,出了问题难以及时得到妥善解决。因此,只有提高基层供水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大力加强农村供水基层队伍建设,才能更高效地解决农村供水工程和供水设施的运行管理问题,从而更好地保障农村供水工程的高效优质运行与服务。
参考文献:
[1]田青.团结村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农村的个例现实问题和对农村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J].黑河学刊,2012(05):191-192.
[2]胡友飞.农村饮用水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1(21):163-165.
(作者单位:常在功,东营市自来水公司;杨建华、吕德强、董桂新,山东净泽膜科技有限公司)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