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乡村振兴中乡村产业发展规划的思考

时间:2024-05-24

苏启

摘 要: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也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产业的振兴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本文拟在通过实证调研,摸清乡村产业发展规划现状、存在的问题,以期找到乡村产业发展的新的突破口。

关键词: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规划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2月21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发布,提出“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由此拉开了大幕。

一、乡村产业振兴应该重视规划引领的作用

乡村的振兴是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而其中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只有牵住了这个“牛鼻子”,才能真正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近年来,农村在发展好农业产业这个关键的基础上,又涌现了许多新产业、新业态,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存在产业链条较短、质量效益不高、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产业不能盲目发展,不能无序发展,无论是选取产业项目、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还是做好风险防控,都离不开合理的规划布局。如果没有科学规划作引领,产业就可能成为劳民伤财的瞎折腾,最终损害的还是农民利益。做好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有助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农业绿色、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有效实现经济增长、农民增收,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因此有必要对乡村产业发展规划作积极的探索。

二、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存在的问题

为摸清乡镇和村级农村产业规划的现状,我们分别选取了中部某市产业基础较好、产业基础薄弱、无产业基础的4个乡镇、8个村子进行调研,实地走访了8个产业项目,并深入农户家中与群众进行交流、访谈。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规划缺乏专业性

虽然乡级政府在全域内发展中都有了基本的思路,有的地方也请了专业的团队进行了规划,但是重点都放在了产业的分区上,对产业发展规划只停留在表面,针对产业振兴的专项规划鲜有涉及。大部分村庄对产业发展规划较少,多数村子产业发展路径一直停留在传统农作物种植业上,产业底子薄弱,产业升级缺乏突破口;但对于现有产业如何升级转型,如何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如何利用现有闲置房屋、土地等问题鲜有规划。有的村庄并没有对村庄区位条件、资源利用情况以及村民情况等问题做出分析,而是盲目跟风,屡屡失败,始终没有找到适合本村发展的产业路径。

(二)规划缺乏宏观思维

有的村子规划只着眼于本村的情况,而没有将其纳入镇区、城市、省域等各层级总体规划之中,综合效益较低,难以形成持续、规模的发展。有的村子产业规划比较片面,没有把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自然人文资源、人才建设、土地利用等协调起来;这也造成项目发展的后期,会面临一系列难题和阻碍。部分地区对产业的谋划没有从长远的角度去统筹考虑,产业规模也小,多数处在粗放式的层面,形不成产业链,产业项目集中连片发展的较少,产业带动能力也比较弱。有些地区为了追求产业的发展,引进的产业项目偏离农业及其相关行业,甚至引进的是城市的落后产能、污染产业。

(三)规划缺乏防控性

第一,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产业发展受阻。产业发展带来机遇和效益的同时,也会面临一些特殊的风险,特别是自然灾害、市场波动、资金接续和合作经营等风险,在谋划产业项目过程中,干部将承担指导的风险,群众将承担发展的风险,导致部分干部和群众往往在这个时候选择了回避。如多数地方在财政资金的使用上,只是粗放地把财政资金分配给村,投入到企业,实现分红收益,“一分了之”,实则群众并没有参与到产业发展链条中,不利于群众内生动力的激发,不利于群众收入的提高。第二,项目的规划缺乏风险防控。有些地方的项目追求高大上,项目和规划无法落地,或者即便落地,也无法可持续发展和壮大,成为烂尾项目和工程。

(四)规划缺乏创新性

部分乡村对自身定位不清楚,谋划产业发展思路时,缺乏系统性思维,没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禀赋,跟风复制,盲目投资,集中发展周期短、门槛低的传统种植养殖业,出现同质化现象严重、竞争力不强等问题,难以适应产业发展需要。调研发现,在某河两侧,各个乡镇和村子规划了大量的同质化旅游项目,比如蔬菜大棚如雨后春笋般在各个村子出现,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

三、乡村产业发展规划的思考和建议

(一)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展

对于村庄产业规划来讲,要坚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自身的自然、人文等资源,综合考虑村庄历史沿革、群众意愿、政府相关政策以及市场因素等相关内容,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突破口,突出特色化、差异化,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核心竞争力,使之在自然和文化意义上真正成为不可替代的“特”,进而促进品牌建设,构建符合当地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体系。

(二)注重融合发展,突出拓展延伸

在规划中要注重三产融合,着眼于优化一产,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促进农旅结合、农网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引扶结合培育龙头,通过招商招引外地的龙头企业落户,大力扶持培育本地优质企业发展壮大,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做出做好区域品牌,带动本地产业的发展。在规划中要注重城乡产业融合、协同发展,把城市的先进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向农村辐射,以新型城镇化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全面振兴。

(三)重视科技支撑,突出科学引领

在规划中要重视科技的作用。挖掘村子的自然禀赋,科技支撑非常关键,依靠科技对自然条件如温度、降雨、日照、土壤等进行系统分析,确认本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经济活动。在生产产前、产中、产后不同环节更需要技术的支撑。要结合农村实际,把加大科技创新与应用纳入发展规划中去,提升科技与乡村产业的渗透和融合的力度,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建立大数据监测和信息发布平台,对产业的形势、市场的动态进行密切跟踪,科学指导产业的投资、生产和销售决策,有效预防产业同质化发展问题。与此同时,充分运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使小农户与大市场更好地对接,不断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有效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四)解决机制问题,突出多元保障

在做好规划时,要考虑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如用地建设、金融支持等,都要同步做好规划。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健全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强化各类资源要素保障,确保政策支持力度最大化。要建立健全资金投入机制,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推进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激发产业发展动力。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流转政策措施,加大乡村农业产业建设用地支持力度。要做好人才培养的长远规划,加快培育造就一支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高素质农民队伍。要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健全多主体、多渠道的风险分担机制,政府要承担起产业项目风险论证的任务,防止不顾产业发展条件的过急推进和过度推广;要探索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产业保险机制,通过多种手段来抵御由于自然灾害、市场波动、政策变动等不可控因素导致的风险。

(五)强化各司其职,突出统筹协调

政府要组建专业的乡村产业规划团队,编制好市域产业规划,统筹指导各县(区)乡(镇)的乡村产业规划编制。县(区)乡(镇)级政府要承担起统筹的主要责任,要做好产业发展的专项规划,突出城乡规划统筹,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村级规划应是在村“两委”班子主导下,邀请村民代表、乡贤、帮扶单位、乡镇相应部门、专家学者进行多层次的讨论,最好能邀请到专业规划团队,深入挖掘自然、人文等资源禀赋,做出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

综上所述,发展乡村产业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产业要发展,规划需先行。只有发挥规划引领的“指挥棒”作用,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才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持续发展,真正起到“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作用。

參考文献:

[1]陈锡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2]邓红蒂,赵雲泰,王晓莉.中国乡村空间规划的发展[J].中国土地 ,2016(05).

(作者系中共许昌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乡村振兴、党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