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理论探索

时间:2024-05-24

李园园

摘 要:2020年,我国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1亿左右贫困人口顺利完成了脱贫任务。到2050年,我国将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在两大战略的重要历史交汇期,如何将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进行有效衔接,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必须长期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阐释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分析了当前衔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以期对我国“三农”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精准脱贫;乡村振兴;衔接问题

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是中国共产党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使命出发而作出的两个重要决策,对农村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努力实现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客观需要,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举措。

一、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概念浅析

(一)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理论内涵

***总书记在黨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动员全国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仅明确了我国扶贫减贫的新目标,也为新时期“三农”发展指明了方向。贫困问题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农村是我国贫困人口主要聚集的地方,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精准脱贫就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主要途径。做好精准脱贫工作,成败在于精准,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对症下药,充分集合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从而为农村贫困地区精准脱贫注入强大动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作出乡村振兴重大决策部署。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对这一问题作出的重要回应,是从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出发的。乡村振兴战略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为实践要求,强调的是农村的全面振兴,产业振兴是前提,人才振兴是关键,文化振兴是核心,生态振兴是条件,组织振兴是保障。“五大振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对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发展事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

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具有价值目标的内在统一性,都是以人民立场为重要导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集中出台了一系列围绕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的举措,将人力、物力、财力大量投入农村地区,补齐贫困地区短板,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追求中,没有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全面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为国家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农业农村发展滞后,使得我国现代化发展极不平衡。由此,必须调整城乡关系,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都是推动中国特色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精准脱贫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前提工作,乡村振兴战略是巩固精准脱贫成果的根本途径。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在时间维度上是先后关系,在目标维度上是绝对性和相对性关系,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是前者质变的重要体现。在实施精准脱贫的过程中,培养锻炼了一大批驻村干部,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保障;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特别是农田水利、道路交通,为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物质基础;构建了属于当地的考核评估体系,积累了经验教训,为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提供了稳定的政策支持。

二、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充足的人才人力支持

精准脱贫使农村消除了绝对贫困,一部分贫困人口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地区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当前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乡村常住人口通常只占村庄户籍人口的50%左右,中西部地区贫困乡村这一比例甚至不足40%,且常住人口以老人、妇女和儿童为主。农村劳动力外移、人才流失问题严重,主要原因在于当地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无法满足当地人才和年轻劳动力对工资的需求。农村大量人才的外移增加了家庭收入,提高了家庭生活水平,但是当地的二、三产业难以开展,没有足够的人才支撑,为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在实施国家号召的策略中,需要能力出众的领导人才进行有效的经营管理,但是村组织缺乏有经营才能的能干之人,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乡村治理的有效推进。

(二)工作实施难度进一步增大

精准脱贫聚焦的是农村深度贫困地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脱贫后极易返贫,是难啃的“硬骨头”。乡村振兴聚焦的是整个农村地区,包括非贫困村。乡村振兴既要关注深度贫困村这一农村发展短板,防止贫困村摘帽以后发展陷入停滞,更要着眼于乡村发展的全局性,对农村问题进行全方位“把脉问诊”。要求精准脱贫在与乡村振兴的衔接中既要实施分类策略,照顾不同区域的差异性,也要统筹协调,突出乡村发展的整体性。

三、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途径选择

(一)实施有效的人才引进战略

人才在任何决策的解读和实施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领导作用,把握着工作的前进方向和实施细则,顺利推进精准脱贫向乡村振兴转化必须实施人才引进战略。首先,对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乡村能人和致富带头人给予政策性表扬,对工作中的杰出表现和优秀成果给予合理嘉奖,在农村形成一种积极向上、敢为人先的社会风气,调动起全体成员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其次,应积极培育国家、社会、高等院校等层面的“三农”人才,引进一大批应用型人才队伍到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引导他们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农村地区运用所学理论助力当地经济发展。最后,应在农村当地开展相关知识普及教育活动,提高村民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策略的理解程度,对学习能力、领悟能力较强的村民加以培养,并将其吸收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领导人才。

(二)健全有机衔接的制度机制

精准脱贫实施完成以后,农村的贫困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脱贫任务从曾经的主要矛盾转化为次要矛盾,乡村振兴在这一阶段成为主要矛盾。在精准脱贫向乡村振兴转化的过程中,必须构建两者有机衔接的制度机制。首先,必须重视脱贫人口在短时间内返贫问题,持续实施精准脱贫政策,研究制定巩固精准脱贫成果的长效制度机制,为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稳固坚实的制度条件。其次,充分借鉴精准脱贫驻村帮扶制度,根据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法,进一步推动完善驻村帮扶制度,推进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为农村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保持持久的外部力量,提高乡村治理成果的有效性。最后,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注重农民群众的切身感受和满意认可度,将多方面考核评价有机结合,参考脱贫攻坚考核评价机制,加强考核评价结果的运用,推动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三)推进城乡发展深度融合

应根据城乡不同资源状况构建一套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易的融合系统。首先,加快构建城乡之间人才、土地、资金的流通渠道,使得生产要素能够平等交流、自由组合,城市资本能够在农村土地上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推动城市人才和技术在乡村实现价值,逐渐消除乡村产业发展的窘境。其次,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乡村可以根据当地的资源状况、发展优势、产业或特色产业,依据当地的劳动力情况和技术状况寻求发展规模适中的项目,加大与城市经济和技术联系,从而为乡村产业振兴带来充足活力。最后,根据已有的产业基础,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精准脱贫向乡村振兴的有效转化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学武,杨国涛.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与转型[J].甘肃社会科学,2020(06):87-93.

[2]姜正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贯通:逻辑、难题与路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1(12):107-113.

[3]王国丽,罗以洪.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衔接耦合机制研究[J].农业经济,2021(01):35-37.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