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4
罗成友+杨祖丽
重庆市璧山区丁家镇高古村一片蔬菜基地里,大棚里的丝瓜苗已有几厘米长。大棚外一大片刚收获过儿菜的地里,渔马蔬菜种植有限公司经理王新全带着几位工人,在用旋耕机翻地。
“天一放晴,苗子就要移栽到这地里。”王新全说,“5月初我种的丝瓜就能上市,会比周边菜农种的丝瓜至少提早半个月,相信又能卖个好价钱。”
“你就这样自信?”笔者问他。
“当然!”他搓了搓满手的泥。
在外种菜,又回乡种菜
王新全不是高古村的人,老家在璧山三河镇。他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种菜,后外出到珠海等地打工,几年前,又与别人合伙,到江苏流转土地,建起一座小型农场,专门种菜。
2015年年底,他回乡走亲戚时,发现高古村有几十亩闲置的土地,感到很可惜。于是,他将这片闲置土地的经营权流转过来。然后到江苏搬回种菜的大棚钢架、旋耕机等,组建起这家蔬菜种植公司,重新在家乡种菜。
2016年年初,王新全带着家人,请了几名当地的农民,花了整整1个月的时间,才把这30多亩闲置地整治出来,重新种上了菜。
别人亏损,他却能赚钱
在这片地上,王新全种菜的品种,与当地的菜农没有多大区别,都是黄瓜、番茄、茄子、花菜、南瓜等,种植的技术也没有多大的不同。
2016年,对于种菜人来说,是“难挨”的一年。因为价格偏低,不少菜农都没赚到钱。
“我种的菜还是有赚头。”他说,搬回来的头一年,很多事都得从头来,种菜的成本也会高许多,但去年他的几十亩菜,还是赚了几万元钱。
比别人早,也比别人晚
“种同样的品种,别人亏损,你却赚钱,这当中有啥秘诀呢?”笔者问他。
他微微一笑:“这嘛,主要是在时间差里做‘学问。”
“这‘学问怎么做?”
王新全稍微停顿了一下:“就是种同样的品种,别人种得早,我就种得晚,别人种得晚,我就种得早,在产品上市方面打时间差。”
他举例说,去年他种的花菜,比周边菜农提早了半个月上市。在这早上市的半个月里,批发价都是每斤3元。半个月后,他的花菜卖到尾声时,周边菜农种的花菜才开始大量上市,而这时,价格已经跌了一半。
种植儿菜是丁家的一项特色产业,可这批上市的儿菜,也成了菜农的“伤心菜”,价格低到二三角钱,甚至几分钱一斤,还不够请人办菜的工钱。因此,不少菜农种的儿菜,烂在了地里。但他种的10余亩儿菜,还是赚了钱。原因是提早上市了几天。他说,第一天上市的儿菜,价格是1.8元一斤,第二天就降到了1.6元一斤,第三天就降到了1元以下,然后就持续下滑到二三角钱一斤。
“这时间差的‘学问不仅可以做早,也可以做晚,甚至还可做到多季。”他说,就以丝瓜来说,他的丝瓜5月初上市,早于一般丝瓜,当周边菜农种的丝瓜大量上市时,他又把絲瓜地翻了重新栽种。当大批量上市的丝瓜卖得差不多时,他的第二季丝瓜又上市了,又能卖个好价钱。
看来,这时间差里确实有大学问。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