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4
杨丹丹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发展股份合作,引导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近年来,不少地方探索建立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促进了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以及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风险,需要破解和防范。
农民倾向于“拿租金”
2015年11月底,安徽省农委发布指导意见,在全省开展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试点。“具体来讲,推进这项工作至少有五个方面的作用。推进农民土地入股可以促进农民合作社的规范合作,让农民土地体现和分享增值效益,推进偏远撂荒的土地加快流转,没有生产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土地提高土地收益比例,降低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流转土地的成本。”安徽省农委合作经济指导处处长钱东方介绍,今年已经确定试点的合作社有60个;2017年,土地股份合作社试点将逐步扩大到每个农业县(市、区),力争到“十三五”末全省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占种植业类型的各级示范社30%左右。
钱东方介绍,根据安徽省农委的相关调研,目前土地股份合作主要有自主经营型、内股外租型、内股外租+自主经营型这三种类型。据调研,在这三种类型中,目前多数农户仍然看重市场风险相对较小的土地出租形式。安徽省土地流转价格大多在每亩500~1000元,正常情况下亩均纯收益也只在1300元左右,如管理不善,分红收入有可能低于出租收益。“拿租金旱涝保收,入股万一经营亏损了咋办?”这是农民普遍的担忧。
需严密防范各类风险
“土地入股难在风险防控。”安徽大学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崔宝玉副教授认为,首先是规模风险。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规模到底要有多大,规模的大小影响到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边界在哪里?这又涉及到与人打交道,更为复杂。
二是市场风险。无论内股外租型还是自主经营型抑或是内股外租+自主经营型,产品都会受到市场行情波动影响。如果农民没有收益,肯定合作不起来,土地股份合作社也发展不起来。
三是收益风险。目前,多数土地股份合作社一方面向入股农户承诺保底分红数额,一方面再与承租者签订出租协议。如果承租者出现亏损而无法支付租金,合作社将难以兑现保底分红。
四是治理风险。“内部人”控制容易使得股东(代表)大会、监事会形同虚设,合作社做不到一人一票,造成社员之间不能做到同心同力,影响社员之间的合作。
五是“政社合一”风险。作为独立的企业法人,合作社须有独立的名称、住所、出资方式和数额,与村行政组织之间必须完全脱钩。但是,现实情况是,村领导常常要兼顾合作社具体管理事务,合作社的经费开支有时也从村行政费用中列支,短期内难以做到真正的“政社分开”。
钱东方认为,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入股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土地确权是前提,只有土地进行确权登记颁证后,农民的股权才能明晰、股份才能确认;农民自愿是原则,农民自愿关键取决于就近有没有较多的就业渠道和相对稳定的务工收入;土地整理是基础;农民增收是目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