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4
丁栋
60岁的安徽农民张常宝选了一个好日子,卖掉自己种的2万斤粳稻,按照今年的国家粮食收购政策,100斤二级粳稻的价格是157元,他这次卖粮的收入是31400元。
在安徽省巢湖市一家粮食收购库,正在卖粮的张常宝告诉记者,自己和58岁的老伴丁大宝两个人承包了300亩耕地,亩产1220斤、总共36.6万斤的粳稻已经卖了六成,不算成本费用,一年种稻谷的毛收入是57万多元。
张常宝告诉记者,300亩耕地每亩的承包费用是500到1000元,此外还有种子、管理、农药、化肥、人工等费用,一亩地的成本费用接近1500元,即使这样,自己每亩地的纯收入也有600到800元,一年种田纯收入20多万元“没有问题”。
在收购粳稻的安徽光明槐祥工贸集团总经理郭少祥看来,在安徽省巢湖市,像张常宝一样的“大户”占了卖粮农民的大多数,从此前一家一户平均三四亩耕地,到现在平均几百亩、多达上千亩的耕地面积,他估计,接近一半的耕地已经流转到这样的包田大户。
张常宝种田的秘诀之一是多种经营。当地历史上就是鱼米之乡、江南粮仓,气候和水土条件可以一年两熟到三熟,在粳稻的种植季节之外,还可以种小麦、油菜,小麦亩产700~1000斤,每斤能卖到1.2元,仅此一项,每亩地可以为张常宝增收近1000元。
为了鼓励张常宝这样的种粮大户,提高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程度,安徽省提出,将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争到2015年,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经营面积占承包耕地50%以上。这意味着,中国最早实行“分田到户”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改革的安徽,将继续通过产权分离、土地流转的“第二轮土地制度改革”,创造改革红利。
新一轮土改的核心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2014年,中国在安徽等三省开展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试点覆盖面积达3.3亿亩;2015年,中国还将修订土地承包法,赋予农民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为土地顺利流转、农业规模经营提供法律保障。
要管好300亩地,光靠两个人怎么能做到?对于记者的问题,张常宝给出了答案,从种到收的整个环节都用了机械化,而在除草、施肥、打药、收割等环节,还要雇佣10多个人进行专业管理。机械化种植加上社会化服务,张常宝说,自己再承包几百亩地“没有一点问题”。
张常宝给出的答案,官方的版本称之为“三产融合”。今后的农业将不仅局限于“第一产业”,而是与现代工业和新兴服务业深度融合对接,实现“1+2+3=6”,实行生产、制造、销售、贸易等全产业链经营,这将成为中国未来农业的主要形态。
如今张常宝和老伴都到了该退休的年龄,两个孩子都在外地打工,“谁来种粮”是他以后面临的一大问题。不过张常宝相信,只要国家政策“对路”,种粮“有钱赚”,农业就是有希望的行业,像自己一样的“包田大户”就会越来越多。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