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有备者无患:郏县从容抗旱启示

时间:2024-05-24

卞瑞鹤 陈香萍

作为河南省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平顶山市郏县,在抗旱浇麦中取得的成绩令人赞叹。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诸多借鉴。

一场大雪,在三月悄然降临。田间的麦苗,在雪水的滋润下恢复了生机。

作为河南省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平顶山市郏县,在抗旱浇麦中取得的成绩令人赞叹。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诸多借鉴。

旱情解除

“我们村已经摆脱了旱情,小麦基本不会减产。”3月6日,郏县旱情严重的安良镇高楼村村委会主任王国通电话里的声音很是兴奋,“抗旱专用资金拨下来后,村里一连挖了5个储水池,旱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郏县水利局党组副书记宋国利也报来喜讯:前几天的雨雪使郏县旱情彻底解除。安良、白庙、茨芭、李口、堂街、黄道、冢头等山丘地区乡镇的麦苗长势甚至超过往年,今年郏县小麦基本不会减产。

站在抗旱浇麦第一线

2月13号,4个多月没下雨的河南乡村,严重干旱。电视、广播、报纸上,关于河南干旱的报道铺天盖地。

而此时,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这个水资源并不丰富的地区,却领起了全省抗旱的大潮。在县领导的从容指挥下,捷报连传。

白庙、黄道、茨芭、李口……一路走来,麦田是湿润的,麦苗是青绿的。

“这些麦子已经浇过一遍,浇得早的,现在又开始浇第二遍了。”宋国利说,“这些麦子不用担心减产。”

在渣元乡宋堡村一麦田里,渣元乡副乡长王怀亮正在指导浇麦。

“第一遍灌溉几天前已经结束,现在正着手第二遍,全乡旱情基本解决,再有20天不下雨麦苗也不会受到影响。”王怀亮指着地里的灌溉装置高兴地说,“这叫微喷装置,每套2000元,县里补助800元,剩下的钱由村里出资,这种装置主要优点是节约水源、灌溉均匀,今年抗旱多亏有了它。”

微喷装置的主要部位是一条橡胶管,管上密集着出水孔。水从出水孔喷出,形成一条条优美柔细的曲线,撒在绿色的麦苗上。春风轻拂而过,清凉的水雾夹杂着麦苗的清香,沁人心脾。

“这些地方旱情都得到了控制,由于浇灌及时,麦苗长势还好于往年。安良镇高楼村那边现在还存在旱情。”宋国利把记者带到了旱情严重的高楼村。

安良镇高楼村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带。田地里,村委会主任王国通正忙得不可开交。

“要不是你们的帮助,我们现在恐怕也难浇上麦。我正组织村民挖蓄水池呢。”王国通大老远就认出了宋国利,并上前表示谢意。

为了抗旱浇麦的顺利进行,郏县水利局成立了37人组成的抗旱服务队。抗旱服务队拥有价值244万元的灌溉设备,他们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充分发挥机动能力,无偿为群众提供灌溉设备,帮助困难群众浇麦,免费维修机器,哪里困难他们就到哪里去。这支抗旱服务队自然没有少给灌溉相对困难的高楼村提供方便。

在高楼村地势较高的丘陵地段,有些麦田还没浇上水。

“什么时候能出水?”村民们很着急。

“就这两天,正在挖蓄水池。”王国通的话让村民们很欣慰。

由于地势较高,高楼村田间有5个蓄水池。往年,仅蓄水池里的水就能满足周边灌溉需要。

“今年天旱,蓄水池也干了。其中一个蓄水池往年水量比较大,政府已经拨款2万元,让把这个蓄水池的泉眼挖出来,这样就能解决周边几十亩地的灌溉。”王国通介绍着情况。

“能多浇一分是一分,能多浇一亩是一亩。”宋国利态度很坚决。

从为抗旱浇麦立下汗马功劳的广阔渠来到汝河引水口,两名负责广阔渠清理工作的同志正守候在那里。

“他们是王主任和徐主任。”宋国利介绍说,“抗旱的顺利进行,多亏了他们,他们负责河道的清理。为了从汝河引到更多的水,他们想尽办法清除淤泥,加大、加宽引水口。这段时间,更是不分昼夜地坚守在抗旱一线。”

由于旱情基本得到控制,在这里没能看到紧迫的抗旱浇麦场面。但在宋国利拿出的近期抗旱浇麦简报上记者看到:

2009年1月15日,县水利局全力投入抗旱浇麦工作;

2009年1月20日,县长郑理检查抗旱浇麦工作;

2009年2月2日,市委书记赵倾霖等市领导来郏县检查抗旱浇麦工作;

2009年2月6日,县政府召开山丘地区抗旱浇麦现场会;

2009年2月9日,白庙乡抗旱决心大,拉水上山浇麦田;

其他地区抗旱浇麦正紧锣密鼓进行的时候,郏县旱情已经基本缓解。看得出来,为了取得抗旱的胜利,郏县各级领导和群众一起站在了抗旱浇麦第一线。

健全的水利设施

郏县水资源并不丰富,甚至十年九旱,人均可利用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40立方米,是全省人均的一半。在旱情来临的时候,之所以能够从容应对,应归功于全县健全的水利设施。

走在郏县的田地里,我们可以发现,农用电线杆屹立在田间地头,田间机井随处可见。宋国利告诉记者,全县机井7000多眼,一般情况下,50亩地就有一眼机井。许多地方,井水灌溉就能解除旱情。

广阔渠是郏县较大的引水灌溉工程。广阔渠复建于2001年,全长35公里,流经4个乡镇,惠及十几万农民。为使广阔渠充分发挥效益,近年来,郏县在灌区修建了长藤结瓜式的20多处蓄水工程,总蓄水量达360万立方米,丰水期蓄水,干旱时放水,广阔渠为全县抗旱提供了最有力的保证。

“井渠并用是我们抗旱取得胜利的关键。”宋国利说,“广阔渠使补源区范围内的机井水位提升2~3米,保证了沿途乡镇抗旱时2000多眼机井有水可抽,可浇面积达12万亩。”

全国第一座恒压喷灌试验工程建在郏县堂街镇东部山岗区,这显然是郏县又一大亮点工程。抗旱期间,县水利部门一方面对恒压田间工程进行改造,一方面利用恒压工程水源和输水管道,大力开展延伸管道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努力扩大缺水地区节水灌溉面积,建设3批提水上山节水灌溉工程,利用地形落差实现自压喷灌,利用恒压喷灌的节水灌溉设施,购置200套1万米微喷管,进行微喷浇麦,在恒压的山丘灌区,新发展节水灌溉面积6000多亩,总面积达到1万多亩。

完善的水利设施,为郏县抵御旱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个个数字之后

自2008年10月22日,降雨较常年同期减少八成。冬春100多天的持续干旱,迫使郏县启动I级抗旱响应机制。

茨芭、安良、李口、黄道、薛店、堂街、白庙、渣园8个乡镇的山区、岗丘区,一个个村庄甚至出现了吃水紧张。

解决拉水工具、水源清淤、购置机泵和买水,乡镇村组织帮扶队给无劳力困难户送水,17.5万元的资金迅速到位,在县政府的指导下,吃水问题首先得到了解决。

解决吃水问题虽然显得紧迫,但真正的考验却是抗旱浇麦。

在抗旱浇麦期间,该县累计出动劳力21万人次,出动各种抗旱机具1.2万台次,行动机井7100眼,自流灌区20处,蓄水坑塘150处,蓄水闸10座,提灌站35处,恒压喷灌等节水灌溉工程12个。

截至2月15日,郏县累计投入抗旱资金718.46万元,其中中央及省财政投资106万元,市、县财政投资134万元,群众自筹478.46万元。

这一个个数字之后是郏县抗旱的胜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