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4
王家有 赵曦 冷春旭 李晓娟 陆杰 黄元炬 王春 赵杨 赵伟 王珣
摘 要:籽用南瓜种植广泛,是人们常吃的重要蔬菜作物之一,不仅有较高的食用和营养价值,还具有药用价值,南瓜全株皆可供药用。如何解决好籽用南瓜在种植过程中因辣椒疫霉菌导致的产量减损,是当前籽用南瓜生产关注的焦点。因此,探索籽用南瓜辣椒疫霉防控技术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阐述了籽用南瓜辣椒疫霉菌的致病机理,介绍了黑龙江省籽用南瓜辣椒疫霉菌防控技术,对籽用南瓜辣椒疫霉菌防控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为今后黑龙江省籽用南瓜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辣椒疫霉菌;籽用南瓜;木霉菌;南瓜疫病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2)05-0126-03
Abstract: Use seed-used pumpkin is planted widely, people often eat one of the important vegetable crops, not only has high nutritional value of food and also has medicinal value, pumpkin plants for medicinal, the whole pumpkin plant can be used for medicine. How to solve the seed of pepper caused by the fungus in the process of planting production loss is the focus of current use pumpkin seed production.Therefore, it is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seed squash Phytophthora capsici control technology. In this paper, the pathogenic mechanism of Phytophthora spp. for seed was describe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Phytophthora spp. for seed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were proposed, an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Phytophthora spp. for seed in was prospected,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afe production of seed-used pumpkin in the futur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Key words: Phytophthora capsici; Seed-used pumpkin; Trichoderma strains; Squash blight
1 辣椒疫霉菌简介
1.1 起源 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a Leonian)是一种世界性且具有毁灭性的植物病原菌,寄生在世界范围内的花卉、林木植物以及农作物中[1]。辣椒疫霉菌是于1922年由美国新模型农业研究站LE-ONIAN首次鉴定和描述的,命名为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并确定寄主有葫芦科、豆科、茄科及其他多年生草本植物[1]。
1.2 危害特点 南瓜疫病是由鞭毛菌亚门真菌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侵染引起的,病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4~26℃[2],在高温且多雨的夏季有利于疫病的发生,尤其是阴雨连绵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迅速蔓延的田间病害,造成受害作物成片死亡[3]。
辣椒疫霉菌是我国南瓜主产区的严重病害,辣椒疫霉菌引起辣椒茎部、叶片、果实呈暗绿色水渍状,当湿度较大时会有白色菌丝层出现,最终导致坏死。该病菌给全世界的蔬菜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现广泛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北京、湖南、上海、山东、甘肃、云南、新疆、青海、台湾、内蒙古等地区,尤其给长江中下游地区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损失 [4]。
辣椒疫霉菌作为来年病害发生的初侵染源,主要以厚垣孢子和卵孢子在土壤中或残留在地上的病残体内越冬。卵孢子存活于土中的病残体内,可存活3年之久,在达到适宜的环境条件时,植物的根系或地下部分可被萌发的卵孢子侵染,或萌发后产生孢子囊并释放出游动的孢子,经灌溉或雨水传播至地上植物的果实、茎叶部发病。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短短几天内辣椒疫霉菌就可以在所入侵植物寄主的病害部表面产生大量的孢子囊,并且释放出游动的孢子。这些孢子将随带病菌的苗木、土壤、风、灌溉水和雨水进行扩散传播[5]。
2 辣椒疫霉菌的防控方法
2.1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控制辣椒疫霉菌的重要手段,防控效果明顯,见效快。但应注意的是,辣椒疫霉菌对化学杀菌剂的抗性也在不断地增强,随着化学药剂使用量的不断加大,对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产生了不利影响。主要的化学防控药剂如表1所示[6-19]。
2.2 生物防治 微生物防控辣椒疫病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对辣椒疫霉菌具有的拮抗作用,这种方法对于黑土地保护也是有利的。目前主要有木霉菌和芽孢杆菌,这2种菌因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较快的繁殖速度,并且可以产生对植株具有促生作用的有机酸、酶以及抗菌肽等代谢物,这些代谢物对病原菌具有寄生作用[7-8]。试验证明,土壤中氨氧化细菌(AOB)数量在DMPP作用下受到抑制,并在较长时间内使得铵态氮浓度保持较高的水平,硝态氮含量则显著的下降,而土壤pH上升,致使土壤中疫霉菌数量显著下降,辣椒疫病的发病率下降[24]。
3 籽用南瓜辣椒疫霉菌的防控措施
3.1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的籽用南瓜品种,无病种子,培育无病状苗。孙文秀等[21]研究表明,大部分辣椒疫霉菌的菌株遗传分化与位置区域没有直接关系,由此证明,选用抗病性强的籽用南瓜品种至关重要,除了常规育种方法外,还可以利用分子育种等方法快速培育新的抗病性强的籽用南瓜品种。
3.2 种子处理 播前可以选用4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4%拌种;或者用30%恶霉灵水剂1200~1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浸种30min后清水浸种6h,催芽播种[17-20]。
3.3 土壤消毒 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30%恶霉灵水剂1200~1500倍液对土壤进行杀菌消毒[19]。
3.4 合理间作 选择通风好地势高的地块,排水性好的沙土地种植南瓜,地块应尽量远离辣椒、瓜类、西葫芦等易感病的作物,同时也应避免与甜菜茬、茄科作物等葫芦科蔬菜作物重、迎茬。与小麦、玉米等非瓜类作物轮作,以3年以上为宜[18-19]。利用作物间作或混作来增强农田生物多样性是持续实现对病害控制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利用玉米和辣椒多样性种植的化感作用建立防病机制逐步得到证实。试验表明,在一定程度上玉米和辣椒间作所产生的化感作用可以有效抑制辣椒疫霉菌在作物之间的传播,其主要作用机制是致病菌的游动孢子能够被玉米发达的根系所吸附,同时分泌一些能够抑制孢子的萌发化学物质,甚至疫霉菌产生的孢子会被裂解,从而有效控制辣椒疫病[22-23]。
3.5 科学田管 田间管理应避免田间渍水,中午高温时不可浇水,严禁浸灌或串灌;进入高温雨季,要注意大雨后及时排出积水,雨季应控制浇水、防止田间湿度过高或湿气过大并及时检查植株根部,发现异常要灌根和喷洒药剂。要多次田间观察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及时清理死株、病叶、烂瓜等并带到田外进行深埋或烧毁处理,在病穴周围浇注药液或撒石灰粉灭菌消毒。南瓜果实膨大以后可以采用稻草等垫瓜,避免果面直接接触地面[16-19]。
3.6 及时开展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用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1%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6%靠山水分散微颗粒剂600~800倍液等喷雾或灌根防治,效果明显。
南瓜进入生长中、后期,可喷洒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600~800倍液、56%靠山水分散微颗粒剂600~8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8%甲霜胺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可选用以上药剂中2~3种轮换喷雾使用,每7~10d喷1次,连灌3~4次防止病菌再侵染。采收前3d停止用药[15-20]。
4 展望
籽用南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但南瓜疫病的频发是造成南瓜减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挫伤了农民种植南瓜的积极性,致使近几年南瓜的种植面积大幅度缩减。目前,木霉属真菌活体在南瓜疫病生物防治方面具有优势,针对木霉属真菌以次生代谢产物为主的生物药剂开发将是未来新型药剂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单一木霉真菌与植物病原的拮抗机制已经基本了解,但是对于多种菌对植物病原菌的拮抗机制研究也将成为未来的研究难点。生物制剂防控辣椒疫霉菌的防控效率因受多方面影响不易把控,因而化学药剂和生物药剂的联合施用技术也是未来研究的关键点。
参考文献
[1]席亚东,陈国华,谢丙炎,等.不同木霉菌株对辣椒疫霉菌的防控作用[J].北方园艺,2016(21):115-119.
[2]张政兵,高必达,程毅,等.辣椒疫霉菌的致病力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7(08):40,42.
[3]武華国.辣椒疫病病原特征特性、害循环及其防治措施[J].湖南农业科学,2000(5):35-36.
[4]李萍,张茜茹,吴亚,等.辣椒疫霉产孢能力与致病力的相关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4):78-79,82.
[5]SUJKOWSKI L S,PARRA G R,GUMPERTZ M L.Temporal dynamics ofphytophthora blight on bell pepper in relation to the mechanisms of dis-persal of primary inoculum of Phytophthora capsici in soil[J].Phytopa-thology,2000,90:148-156.
[6]彭玉梅,黄玲芝,裴冬丽,等.辣椒疫病致病因子及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瓜菜,2020,33(09):7-11.
[7]叶旻硕,俞键烽,马艳,等.不同微生物菌剂对辣椒疫病的防控效果及对土壤性状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19,35(04):811-817.
[8]韩长志.植物病原拮抗菌木霉属真菌的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学报,2016,32(04):946-952.
[9]张东海,张莉,杨德松,等.第十师籽用南瓜病虫害调查及防治[J].新疆农业科技,2018(03):45-46.
[10]李霞.浅谈籽用南瓜疫病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2012(12):36-37
[11]温玲,赵丹.寒地露地南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瓜菜,2017,30(04):52,57.
[12]王金玲,王秀岩,李慧姝,等.青冈县南瓜栽培中常见病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17):101,104.
[13]刘金库,张洪伟,马莉莉.青冈县籽用南瓜常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7(23):99,101.
[14]张琦,朱宗源,张繁琴.辣椒疫霉菌在山西省土壤中的季节性变化[J].山西农业科学,2000(04):65-67.
[15]王斌斌.南瓜疫病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化农业,2011(03):9-10.
[16]江铮.南瓜根茎病虫害的防治技术[J].现代园艺,2018(09):157-158.
[17]李安勇,欧阳美,高思玉.南瓜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J].上海蔬菜,2016(02):48.
[18]王立梅.南瓜疫病的识别与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4(11):5.
[19]刘英,汪磊.黑龙江省籽用南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吉林蔬菜,2014(Z1):34-35.
[20]王迪轩,王佐林.南瓜疫病的显微镜检识别与综合防治[J].农药市场信息,2016(17):56-57.
[21]孙文秀,张修国,贾永健,等.不同地区辣椒疫霉菌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J].植物病理学报,2005,35(4):340-344.
[22]李怡文,白水欣,字变仙,等.玉米和辣椒单间作调控根围土壤细菌降低病害的效果和机制初探[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20,35(05):765-774.
[23]YANG M,ZHANG Y,QI L,et al.Plant-plant-microb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soil-borne disease suppression onamaize and pepper inter-cropping system[J].PLos One,2014,9(12):e115052.
[24]曹云,王光飛,郭德杰,等.DMPP增强碳酸氢铵防控辣椒疫病的效果与机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6,24(10):1382-1390.
(责编:张宏民)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