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宿州地区冬小麦田间杂草类型及其防治技术

时间:2024-05-24

吴思大

摘 要:冬小麦是宿州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生产在当地粮食生产中占据较大比例。近些年不断加重的草害给当地小麦的优质丰产带来了不利影响。该文结合实际,对冬小麦田内杂草的种类及发生特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大检疫力度、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杂草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小麦生产上防除杂草提供参考。

关键词:冬小麦;杂草;类型;防治技术;宿州市

中图分类号 S451.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2)05-0131-03

冬小麦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麦田内常发的杂草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小麦的安全生产,需要重视防控,以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宿州是皖北地区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小麦是宿州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据农业部门统计,2021全市小麦种植面积47.8万hm2,平均单产达6525.0kg/hm2以上,总产达311.9万t。因此,保证小麦产量优质高产对全市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致富有着重要意义。然而,近年来当地麦田杂草为害逐年加重,对小麦的安全生产造成了较大程度的不利影响。据调查,当地冬麦田内杂草类型多,群落结构非常复杂,有生长1年或多年的杂草,有湿生或旱生的杂草,有攀援式或直立式生长的杂草,表现出形态各异的多层次、高密度的杂草为害群落。杂草不仅占据了麦田内大部分的空间(有的麦田内杂草占比可达到4%,严重的达到15%左右),还严重消耗了土壤内的大量养分、水分等资源,对小麦植株的正常生长极为不利,其中影响最大的杂草类型为禾本科杂草[1]。因此,要加大对冬麦田内杂草的防治,打好冬小麦丰产基础。

1 冬小麦田杂草种类及发生特点

宿州地区冬麦田内杂草类型主要为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等,甚至2类杂草混生,因此需根据麦田草相,选择对路除草剂,及时施药防除。

1.1 阔叶杂草

1.1.1 播娘蒿 当地冬麦田内一类主要的杂草类型即为播娘蒿,属于十字花科、播娘蒿属的旱生植物,又被称为米面蒿、麦蒿等,有的生长1年,也有的越年生长。播娘蒿主要的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一般小麦出苗后播娘蒿即逐渐开始出苗,大量出苗期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0—11月,有的第2年开春温度上升后还有一些播娘蒿种子出苗。幼苗刚出土时有2片叶,整个植株颜色为灰绿。每年的4—6月为播娘蒿的花果期,花的颜色为黄色。与小麦相比,播娘蒿的种子成熟期稍早,角果易出现开裂现象,导致多数种子提前脱落到土壤中,未脱落的一部分种子在麦穗成熟时一起被收获,与小麦籽粒混合在一起。播娘蒿种子有3~4个月的休眠期。

1.1.2 泽漆 当地冬麦田内的一类主要杂草即为泽漆,属于大戟科草本植物,有生长1年或2年的类型,也被称为奶浆草、五朵云等。泽漆植株内有乳白色的汁液,株高10~30cm[2]。茎秆的基部有分枝长出,颜色偏紫红色。叶片呈互生状生长,长1~3cm、宽7~10mm,形状为匙形或倒卵形;叶片没有柄,叶顶端微微凹陷,边缘中部朝上位置有细锯齿[3]。茎顶部有顶叶状苞5片,呈轮生状;总花序的着生方式因形状不同而有所差异。蒴果上没有毛。泽漆种子形状为卵状,表面有网纹,呈凸起状。花、果期分别在每年的4—5月和6—7月。

1.1.3 猪殃殃 猪殃殃属于1年生或越年生的杂草,又被称为粘粘草、拉拉藤等。猪殃殃主要的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出苗期主要集中在秋季,早春季节温度回升后也有少量出苗。杂草叶片刚长出时有轮生状的叶片4~6片(披针形)。花、果期分别在4—5月和5—6月。其果实可在收获小麦时与麦粒混合在一起,也可脱落直接掉到土壤中。

1.1.4 荠菜 荠菜属于十字花科荠菜属植物,有1年生,也有越年生,也被称为香荠菜等。荠菜的主要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出苗期主要集中在秋季,幼苗越冬,春季温度上升后逐渐抽薹开花,初夏时种子逐渐成熟、脱落。

1.1.5 其他 除了以上4类主要的阔叶类杂草类型外,冬麦田内的阔叶类杂草还包括面条菜、婆婆纳、大巢菜、田旋花等。

1.2 禾本科杂草 当地冬麦田类禾本科杂草主要类型为野燕麦,为旱地生杂草,有1年生,也有越年生,又被称为燕麦草等。野燕麦的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发芽出苗的时间在秋季,幼苗越冬,抽穗开花的时间在第2年的4—5月,颖果在5月底后逐渐成熟,一直持续到6月初左右,期间一些种子脱落到土壤中,一些种子在小麦收获时与麦粒混在一起。

2 麦田内杂草发生的原因

2.1 用药不科学,增加了杂草的抗药性 防除冬麦田内杂草时,如果用药不合理,则可导致杂草对药剂的抗性增强,降低防效,且杂草种类也会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目前宿州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以知识程度偏低的老年人为主,对科学使用除草剂的技术把握不好,一直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导致麦田内杂草的抗药性逐渐增加,抗性杂草的种类逐渐增多。以荠菜、播娘蒿、婆婆纳等杂草为主的麦田为例,如果长期选择苯磺隆作为防治药剂,则会大大提高这些杂草的抗性。

2.2 异地调种,导致恶性草种扩散 目前很多收获机械存在跨区作业,且种子常从异地调入,种子中如果携带了恶性草种,则可导致恶性杂草快速扩散。近些年宿州一些麦田内禾本科类杂草发生趋势偏重,如看麦娘、节节麦、雀麦等。

2.3 耕作方式改变,劳动力缺乏 目前小麦生产中的耕作方式有所改变,由之前的深耕深翻措施改为旋耕机,提高了效率,但是耕层浅,导致杂草种子埋入的深度浅,以地表为主,很快即可发芽,产生草害。除此之外,目前农业生产中推广的作物秸秆还田措施也导致了土壤中富集大量的杂草种子,大大增加了杂草发生的几率及程度。目前农村地区劳动力缺乏,留守的人员以老人、兒童为主,人工拔除、物理防治等手段难以开展,生产中还是以药剂防治为主,导致了杂草抗性增强,防治难度增大。

2.4 播种期延迟,未及时进行防治 近些年,受异常气温影响,宿州市冬季温度较之前有所增加,为避免冬前小麦出现旺长现象,有的地区适当延迟播种,之前一般在10月1日之前即进行播种,现在推迟到10月10日之后播种,播种期存在较长的间隔,影响到麦种的出苗,导致出苗时间不一致、幼苗品质良莠不齐,如果遇到低温、干旱等气候,则易错过杂草2~5叶的最佳防治期,之后在杂草处于较大龄时进行防治则效果不理想。为了提高防效,农户往往加大药剂用量,不仅利于杂草产生抗药性,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危害到下茬作物的安全。

3 麦田杂草综合防治技术

宿州地区部分冬麦田内杂草的发生具有类型多、密度大等特点,因此要及时立足于经济、生态、社会3方面效益,针对杂草发生实际做好防治,推行统防统治[3-4]。如果冬麦田内杂草发生程度轻,则防除主要采取农业措施;如果发生程度重,则在农业防治措施为主的基础上重点针对性开展药剂防治,且适当补充其他防治措施,尽量在杂草为害暴发前将其控制住。

3.1 加大检疫力度 小麦种子播种前要加强检验、检疫,精选种子,避免其中混入了杂草种子。混杂有杂草种子的麦种不合格,不可上市销售,可通过水选、风选、筛选等方式将麦粒中混入的杂草种子清除干净,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如果麦种从外地引入,一定要严格检疫。对于因跨区作业、异地调种等导致携带恶性草种进入的问题,可严格按照生产要求在收获后做好清理,彻底销毁机舱内携带的杂草种子,杜绝人为方式将杂草传入。

3.2 农业防治

3.2.1 轮作换茬 冬麦田内杂草防控最为经济的措施即为合理地进行轮作换茬。对于冬麦田内的主要杂草猪殃殃、播娘蒿等,其出苗时间一般在秋季,开花结实的时间在第2年的春季,如果春季进行播种,则在播种前需对其进行彻底防除。一般各种作物种植过程中均有一些伴生或者寄生的杂草生长,其生存环境与作物生长环境一致或者几乎一致。通过轮作换茬等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变杂草生活的环境条件,对降低杂草危害比较有利。如在小麦行间套种大豆或花生等,可减少伴生杂草发生;在冬小麦与夏玉米轮作地块内,小麦生长期间易发播娘蒿、荠菜等,夏玉米生长期间易发苋菜、马塘等杂草,此种情况下将冬小麦改种为春玉米,且播种前先将地块内已经长出的杂草全部清理干净,即可对马塘有很好的抑制效果。推广小麦—玉米—大豆轮作模式,对杂草为害有着很好的抑制效果,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

3.2.2 深翻整地,及时清洁农机具及农田环境 一是在田间作物收获结束后对土壤进行深翻处理,将表层的杂草种子及时翻到深层土壤中,避免其出苗,即可达到降低杂草为害的效果[5]。对于一些多年生杂草,如芦苇、刺儿菜等,可通过切断其地下根茎或翻出其地下根茎进行暴晒等方法降低为害。耕作一方面可以消灭土壤中的大量杂草,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新的杂草长出,因此中耕频率要适当,一般2~3次/年即可对杂草为害起到很好的控制效果。二是小麦生产期间所用的工具、机械均要进行彻底清洁,避免其中夹杂部分杂草种子。农田内的环境与杂草的发生程度关系密切,如果耕作措施不到位、未到地头,易滋生大量杂草,并往田间逐渐蔓延;农田周边沟渠等位置的杂草也要及时清理,避免杂草种子随着灌溉水进入到田间。除此之外,农家肥内杂草种子的含量一般也比较高,因此施肥时农家肥一定要提前进行充分腐熟。

3.2.3 人工除草 冬麦田内杂草的来源主要是周围的杂草,带入的方式多样,除了随着水流、风、人畜活动等带入以外,还可能通过地下根茎的蔓延扩散到田内。通过人工方式及时将田内、田边的杂草清除干净,避免杂草种子扩散,产生大范围危害。人工除草时间以杂草处于幼龄期为好,对降低为害非常有效[2]。

3.3 化学防治 因生态区域、播种季节和轮作方式的不同,小麦田杂草采用的化除策略和除草剂品种也有一定差异。针对旱作轮作的田块,如果麦田内杂草主要以阔叶类为主,如猪殃殃等,可在小麦出苗后选择5%~6%麦喜悬浮剂150mL/hm2与600kg/hm2水混匀后进行喷施,也可在出苗到拔节之前选择20%使它隆乳油750~900mL/hm2等与450~900kg/hm2水混匀后进行喷施。如果麦田内杂草类型多样,可选择20%使它隆乳油750~900mL/hm2+20%二甲四氯1500mL/hm2+苯磺隆等混合后进行喷施。如果麦田内的杂草类型主要为播娘蒿、遏蓝菜等,则防治药剂应选择苯氧基类除草剂,可选择20%使它隆乳油750~900mL/hm2+20%二甲四氯1500mL/hm2,防除效果较好。如果麦田内的杂草类型主要为泽漆、繁缕、播娘蒿、牛繁缕等,则可选择20%使它隆乳油600~750mL/hm2,或20%使它隆乳油300~450mL/hm2+20%二甲四氯水剂1500~2250mL/hm2等,与足够的水混匀后进行喷施。药剂防治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用药量,按照说明书上推荐的用量,不可随意加大除草剂的使用量,以免导致药害,且还会影响到下茬作物的生产;也不可随意降低药剂用量,以免降低药剂防除效果。应用除草剂时,要求与杀虫剂、激素等物质分开使用,避免冬小麦出现药害。施药期间,以较高的温度条件下施药效果更好,利于提高杂草吸收药剂的能力,增加防除效果。药剂防治的对水量一定要充足,如果喷雾器为手动,则对水量至少为450kg/hm2;如果选择机动式,则对水量至少为225kg/hm2。对水量不足的情况下,药液与杂草叶面无法充分接触,进而影响防效。喷药时一定要均匀喷施,不发生漏滴、重喷等。重视用药安全性,2次用药时间至少间隔7d以上。

3.4 生物防治 对麦田内可以有效防控杂草的生物进行保护以起到防治杂草效果的方法即为杂草的生物防治方法。目前国内外在以虫治草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多,如豚草的防除可通过保护麦田内的豚草夜蛾、豚草卷蛾等生物来实现,看麦娘、泽泻的防治可通过保护东北斑水螟来实现,扁秆簏草的控制可通过保护尖翅小卷蛾来实现。除此之外,还可以菌治草、以草治草,均可在不对生态环境、小麦植株产生危害的情况下实现杂草的防控。总体而言,生物除草剂对非靶标生物及哺乳类动物安全,环境兼容性好,具有转基因作物不具备的优点,不会同野生物杂交产生更难以消除的超级杂草[5]。

4 结语

麦田内杂草大面积发生给冬小麦的高产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一定要科学做好防控管理,及早加强预防,在结合农业防治等措施的基础上,必要时结合田间发生的杂草类型,在杂草防治关键期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防除药剂进行施药,一来可以避免对小麦的安全产生影响,二来可以达到消除杂草的效果。另外,为了避免杂草群落出现抗药性,药剂的选择要求合理轮换或混合施用,以确保杂草防除效果,实现小麦安全生产及稳产增产。

參考文献

[1]程洁.河南地区冬小麦杂草发生特点、原因及其防治措施[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8):35-36.

[2]安晓兵.冬小麦田间杂草精准防控技术研究[J].种子科技,2021(12):78-79.

[3]孙秋萍.小麦草害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21(07):113-114,118.

[4]刘波.淮北地区麦田杂草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24):91,94.

[5]韩云静,张勇,周振荣,等.安徽省麦田杂草种类组成变化及群落特征分析[J].植物保护,2020(04):210-216.

(责编:徐世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