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真心挖掘海南之美的人——一个网络大V的海南寻觅

时间:2024-04-24

□本刊记者 钟瑜

他有着一种特别的洒脱,揣着“徐霞客”的情怀,游走天涯;他也有着铁汉的柔情,谈到海南本土文化的遭遇,有点伤感;他在海南20余年间,走村串巷,寻访古迹,所到之处,无不被海南留下的人文景观所惊叹,用镜头摄下数以万张图片和撰写了近百万文字,利用网络平台发声,几乎每条微博的更新,都会引发数万粉丝的呼应——他就是全国著名网络名人,曾获得腾讯网全国十大网络意见领袖,海南网意见领袖的刚峰。

与刚峰的第一次见面,是在一家茶艺馆里,他戴着一顶有些发旧的旅行帽,一身皱巴巴的休闲装扮,坐在角落,看似有些不羁,但与他交谈过后,你会感到他文人墨客的细腻情感。谈到与海南的结缘,刚峰笑称是一见钟情,海南是一位美丽的姑娘,是他毕生想追寻的梦想。

(一)

刚峰自从踏入海南这方水土伊始,便开始了他的“文化苦旅”,他自费带领着一群与他同样热爱海南本土文化的“驴友”踏迹海南乡野,用笔墨的方式将海南本土文化的精髓展现,即便再穷困潦倒也依旧不改变作为“徐霞客”的初心。

概括海南之美,估计很多人首先联想到的是海南碧海蓝天的壮阔、四季花开的秀美,而刚峰眼中的海南之美更多体现在人文之美,他认为海南拥有着中国独有的半农耕半海洋的文化,古村落里的大榕树、海滩边的旧渔船,抑或是农村老妇的一颦一笑、破旧残缺的老屋,背后往往掩藏着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刚峰认为,这些故事也正是海南文化美的体现。

刚峰在西沙

刚峰认同的海南之美体现在他的笔锋里,海南的琼侨文化、庙宇文化、黎苗文化等都是他平日创作的题材。2010年,刚峰开设了“刚峰看世界”的博客,用自己的视角观天下、体民风、写文化,将踏迹过的每一处撰写成文章,目前已达500余篇。截至2014年5月,他的新浪微博已发出了近一万条原创微博,目前拥有18万铁杆粉丝。

刚峰曾在天涯社区中发表过一篇长达万余字的文章《琼侨留守阿婆的凄美人生》,这是他十余次驱车前往文昌、琼海、万宁等地挖掘出来的。故事的背景要回放到清末民初,海南琼北地区正进行一次本地岛民的大迁徙,一拨一拨的海南男人“过番”下南洋,将自己的老婆留守空闺,这一去就是半个世纪,甚至很多琼侨娘等不到再见夫君而含泪逝去。

“当年留守在琼北大地上的琼侨娘们至今活着的也不多了,她们用尽一生坚守清贫与妇道的凄婉,如同中国妇道最后一道风景线,让人在唏嘘中扼腕长叹。”刚峰说起琼侨娘激动不已。或许当年华侨从海外带回的一件小物,其背后可能就有一段令人怦动的故事,他认为,这些琼侨留守阿婆一生的凄婉就是海南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琼侨文化的根之所在。琼侨留守阿婆的文章发表过后,有将近10万读者跟进阅读,琼侨阿婆的人生况味引起了网友的共鸣,他们表示要抓紧挖掘才能留住弥足珍贵的记忆。

刚峰的另一篇文章《对海南疍民文化活化石的担忧》,是一次刚峰随摄友孔乙己来到他的家乡外墩村过公期时,在那里发现的另一项本土文化——疍民文化,他惊诧于这个地方因为偏僻与多年的封闭导致没有经过汉化的快速脱化反而保存着最原始最完好的中国疍民文化,疍民们常年漂泊在海上,以舟楫为家,刚峰堪称其为“疍民文化的活化石”。他指出,疍民文化是海南少有保存完整的本土文化,他能做的就是用镜头将疍民们沿袭祖上的生活方式拍摄下来,以期为这些正在消失的文化留下点什么。

随着信息更替加速,微博开始流行,刚峰喜欢上用微博与网友互动,随手发一条即时微博成为刚峰的习惯,深入民间走访,看到感兴趣的事物,他会撰写一条微博发送出去。浏览刚峰的微博,你会看到在海南最真实的影像,无论是逝去的历史还是正在发生的民风民俗,那一张张写实的照片会唤醒你的知觉:原来在海南还有这么美好的事物未被发掘;同时配以的文字也能让大家体会到他正在为这些美好的消失而揪心。去年他所细心经营的新浪微博统计出超过一亿的浏览量。

尊敬他的人称他为海南民俗文化的专家,他却戏称自己为海南文化“义工”,先后撰写和主编过《大三亚》《走进文昌》《魅力万宁》《人文海口》等独具海南地域特色的书籍,撰写了《印象三亚》《凝望万宁》《文昌沉重》《寂寞临高》等网络随笔。“越是深入海南,越是感到其美所在。”刚峰常年行走在海南,他希望能够将自己亲眼所见的海南之美展示出来。

(二)

刚峰认为,海南不是外界矮化的“文化沙漠”,而是风情浓郁、积淀深厚、源远流长的文化沃土。海南从来就不缺文化,缺的是真心为海南挖掘文化的人。自从国际旅游岛牌打响之后,海南土地瞬间升值,在守文化或要经济的抉择中,人们似乎陷入纠结。这两个本应相得益彰的命题,在一些低水平的开发面前,竟成了一对矛盾体。

“这些年,政府一直猛打文化牌,但总感觉挖掘的功夫还下得不够,海南先贤们留下的不少文物古迹面临漠视或被闲置,很多文物古迹所在的四周被高楼大厦掩盖,极不相称。”说着说着,这位性情男子竟不禁潸然落泪。

一次痛心回忆是关于黎族建筑物。苗家有吊脚楼,云南有竹楼,这两种独具少数民族风味的建筑风格已被大多数人熟知,但在海南东方市白查村仍保有的黎族船形屋却鲜有人知,仅存的80余栋也屋漏墙塌。刚峰认为,白查村是海南省乃至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黎族自然村寨,但这个村寨正在消失。

2009年,刚峰随友人来到东方白查村进行采风,所到之处无不让他欣喜若狂,村民沿袭着古时的生活方式——刀耕火种,但随后发生的事情让他担忧,只要刚峰提起相机准备拍照,村寨中无论老人或小孩均向他示意给钱,开口要价二三十元不等。“我们在拍摄最淳朴的乡村,却遇上最有商品意识的村民。”刚峰调侃之余说,“千年黎村的生活方式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中,将会与时代渐行渐远,成为一种遗产而怀念而记忆而守望。”

读其微博、博客,你会感受到太多正在消失或已经消失的海南文化风貌,三亚落笔洞遗址的杂草丛生、快要消逝的五指山黎族婚礼、南丰镇上海南最后一条消失的客家人老街……类似这种本土文化遭遇,刚峰不胜枚举。作为民间热爱海南本土文化的个体,刚峰自觉影响力不够,好在他的微博粉丝群逐渐增多,他也更愿意利用微博工具把本土文化之美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

他虽然不是海南人,但却比许多海南人更了解海南的历史,更知道海南珍贵之处。他认为海南是一块文化沃土,适宜深耕细作。谈及对海南本土文化的保护,刚峰说到几点误区:一是对本土文化的保护意识薄弱,包括政府官员、企业家们之所以会做出要经济弃文化的举动,就是没有真正理解海南文化的精髓,没有树立这是祖先留下的大财富的意识;二是保护文化只注重建筑或实物的保护,不注重人文内涵的传播,只停留在初级的保护方式上。他认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根与魂,全浓缩在祖先们历经千年传承下来的那一座座文化富矿里,保护刻不容缓。

(三)

刚峰认为,这个社会不缺政治家,也不缺企业家,缺的是文化保护群体,而这个群体就在民间。

言语犀利是刚峰的特点。要是被他发现哪个市县对本土文化保护不力或破坏严重,他总会在自己的微博或博客上说道说道。他深入乡村小巷,用微博开讲海南历史文化,仅一条微博就达上百万人次的浏览。他说,不坐在办公室里谈文化,不在会堂里论道,而以行者的角度走村串巷,采摘散落在民间的传说轶事,用微博让海南文化飞出琼州海峡,正是他的梦想。

如何保护和传承海南本土文化,刚峰提出“要转变一个观念,建立两支队伍和开展三个抢救”。

首先,要转变一个观念,将海南本土文化视作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宝库,重新认识海南本土文化的价值,把散居在海南各地的民风民俗整合纳入海南文化保护的范畴。其次,建立两支队伍,一支是以政府文化部门为核心的海南文化保护专职队伍;另一支来自民间,从民间召集一些专业的并且关心本土文化发展的民间人士组团成立民间保护本土文化协会。以政府引导,集民间行动,共同维护海南本土文化不受侵害。再次,要开展三个抢救,一是要做一个全省范围的文化普查,并将保护本土文化列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二是在海南大学或高专院校构建一批文化研究所,注重培养本土文化的人才,将海南文化增列进中小学生教辅;三是找出海南文化核心的部分,包装推广成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主体,做好保护与传承的文章,建设成旅游项目、历史博物馆是这些文化得以延续的最好载体。

经过20多年的跋山涉水,刚峰手中储藏了大量的人文史料,而下一步,他表示要将这些资料进行有序整理,写一部《海南通史》,为后人了解海南之美留下参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