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草莓根腐病的发病症状、原因与防治措施

时间:2024-05-24

钱小强 宁志怨 张殿兴

摘 要:该文介绍了草莓根腐病的症状,分析了草莓根腐病发生的原因和发病规律,从避免重茬与土壤消毒、种苗优选与处理、科学种植与合理密度、带土起苗与定植、科学施用肥料、科学浇水与控湿、合理调控温度和药物防治8个方面提出了草莓根腐病的防治措施,为草莓根腐病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草莓;根腐病;症状;原因和规律;科学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6.6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6-0087-02

草莓根腐病是影響广大草莓种植户收益最大的病害之一,以草莓定植后发生最为严重,具有发病广、危害重的特点,表现出叶片发黄、变褐、坏死、卷缩、萎焉以及黄枯干死的现象,严重时造成大面积死亡,甚至绝产。目前,草莓根腐病的发生有逐年上升趋势, 已成为制约草莓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1]。

1 发病症状

1.1 根部 发病初期,病根上出现不规则的变色小病斑,整个病根的颜色会逐步加深(变红、变褐、变黑等)、组织细胞坏死,导致整个根系黑褐色腐烂或干枯死亡,切开病根,病根的纤维管、木质部等组织已经呈变黑褐色腐烂。

1.2 植株 草莓植株上叶片的外叶边缘会逐步的退绿变黄,呈现出变褐或紫褐、萎焉、卷缩、坏死、枯萎等症状,由根基部老叶向顶端新叶蔓延的顺序发展,后期会因根系完全腐烂而导致整株苗株黄、萎、枯死亡。

2 发病原因和规律

2.1 发病原因 草莓根腐病发生与草莓生长的土壤环境、气候条件、水肥营养、栽种模式以及田间管理方法不当等因素有关。

2.1.1 土壤环境 长期重茬栽植,土壤中的病原菌累积,病原菌能够在土壤中存活多年,从而大幅增加了根腐病发生的风险,而且草莓重茬年限越长,草莓根腐病的发病率就越高、危害程度就越重[2]。

2.1.2 湿度过大 草莓根腐病菌属于低温高湿的土传病害类型,低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病害菌的繁殖和侵染。草莓生长期内遭遇持续低温多雨、经常浇灌大水、土壤瘠薄或黏性重或板结、地势低洼积水、雨后排水不及时、土壤湿度过大等不良生长环境时,发病机率就会大幅增加。

2.1.3 管理不当 在草莓种植管理过程中,未使用抗病抗逆性品种、种苗带菌而未消毒处理、平地平畦种植、种植密度过大、中耕或施肥不当伤根、整枝除叶不及时、田间郁闭透风透光条件差、过量使用氮肥而有机肥、磷钾肥使用不足等,都会造成根腐病频发,引发大量烂根或死棵现象。

2.1.4 苗株偏弱 对于苗株长势较弱、根系损伤、土壤湿度较大以及长期重茬种植的种植地,其发病率和受害程度,均要更加严重。

2.2 发病规律 草莓根腐病的病原菌,一般潜藏在土壤中,在田间土壤湿度较大的情况下,草莓根腐病菌在10~20℃左右的温度环境中不断的繁殖、侵染,其中8~13℃左右的温度环境最有利于发病,当温度超过25℃时,病菌繁殖侵染会严重受抑。

3 防治措施

草莓根腐病属于土传病害类,要树立“防早防小、防大于治”的理念,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进行科学防治。

3.1 避免重茬与土壤消毒

3.1.1 清除残留病原菌 对前茬作物残留下的残枝、落叶、枯草、病株、碎石等进行全面清理,集中移出田外进行焚烧深埋处理,保持田园清洁,减少病原菌残留数量。

3.1.2 轮作换茬 选择3年以上、没种过草莓、茄子等作物的地块,建议采用与禾本科作物、十字花科或百合类作物等作物进行4~5年及以上的轮茬种植,最好能与水稻等水田作物进行轮茬,减少或控制土壤中长期积累残留的病原菌数量。

3.1.3 土壤消毒 在草莓育苗、移栽定植前,进行土壤消毒杀菌处理,利用夏季歇棚高温季节,采用干湿交替高温熏棚的方法进行土壤消毒处理(闷棚20d左右,10cm土壤湿度65%左右、温度70℃左右),在闷、熏棚时,配合使用石灰氮、棉隆、威百亩等土壤消毒剂,提高闷、熏棚的防治效果。

3.1.4 增施生物菌剂 土壤消毒杀菌后,在整地施肥时适量增施生物菌剂或生物菌肥,促使草莓种苗根际周围形成较强的有益微生物菌群落。

3.2 优选与处理种苗 选用叶片、叶柄无病斑、无畸形,基部不发红发褐、主根纵剖后髓心不变色、不发黄的优质脱毒苗作为草莓育苗时的种苗。种苗移栽前用嘧菌酯+甲霜恶霉灵+1.8%阿维菌素对种苗进行沾根杀菌处理。

3.3 科学种植

3.3.1 高垄覆膜 避免平畦种植,按照垄高25cm、垄距80cm、垄上宽40cm的方法起垄,采用高垄覆膜种植模式。

3.3.2 合理密度 种植密度掌握在15~18株/m2左右,土壤肥沃、地力高的地块可以增加栽种密度至23株/m2,土壤贫瘠、地力地的地块可以降低栽种密度至12株/m2。

3.4 带土起苗与定植

3.4.1 起苗 起苗前应提前浇水,带土起苗,避免幼苗根系发生较大的损伤;在定植时,使用甲霜恶霉灵、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等药物进行蘸根,以此来切断病菌侵害草莓根系的途径。

3.4.2 壮苗定植 选用4叶1心、根系发达、茎粗1.0cm左右、株重25g以上,且植株矮壮、叶色黄绿的健壮苗定植;定植时,施入45kg/hm2的枯草芽孢杆菌,采用深沟弓背的畦面种植。

3.5 合理施用肥料 严格按照“有机生物菌肥为主、氮磷钾化肥为辅”、“适量增施磷钾肥、控制使用氮肥、及时补充中微量元素叶面肥”的原则进行。

3.5.1 基肥与追肥 基肥按照每施有机质≥45%、优益菌≥200亿/kg工厂化生产的有机生物菌肥600~750g[3]、氮磷钾等元素三元复合肥60~75g;在草莓显蕾期、第1批果实膨大期、第1批果采收后分别随水追肥1次,每m2追施8~12g含铁的氮磷钾水溶肥。

3.5.2 叶面补肥 及时补充中、微量元素叶面肥,促使植株健壮、抗逆防病。从草莓开花开始,每隔10d左右用0.3%的磷酸二氢钾、0.2%~0.3%的硼酸或硼酸溶液、1%过磷酸钙滤液等叶面肥配合甲壳素、腐殖酸、芸苔素内酯等功能性叶面肥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3.6 科学浇水与控湿

3.6.1 适度浇水 在定植移栽缓苗后到开花前,适度控水蹲苗;当草莓进入到开花坐果期时,每隔10~15d浇水1次,土壤的含水量保持在75%~85%左右;草莓果实即将成熟时,适当控水。

3.6.2 降低湿度 避免大水漫灌,采用喷灌、膜下滴灌或早晚小水勤浇方式,每次浇水后要立即通风排湿,以防田间土壤湿度过大而诱发根腐病。遇持续阴雨天气或大雨时,应及时清沟挖渠、排水排涝,做到雨后2h地面无明水,并及时进行中耕划锄,促进土壤水分尽快散发。

3.6.3 分区浇灌 为防止病害田内草莓根腐病菌通过浇水传染,对草莓发病区域未发病区分开浇灌。

3.7 适时调控温度

3.7.1 各生育期温度调控 草莓最适合生长温度在15~28℃左右,根系旺盛生长期温度调空在17~22℃左右,茎叶旺盛生长期温度调控在20~28℃左右,在草莓花芽分化期温度调控在10~18℃,在草莓花期温度调控在15~25℃左右,在浆果膨大期温度调控在18~20℃左右,在浆果成熟期温度调控在18~25℃左右。

3.7.2 适时调控 温度过高,应当及时揭开覆盖物和棚膜,进行通风降温,温度过低,应当及时加盖增温或临时升温,尽量避免温度低于12℃以下。

3.8 及时药物防治

3.8.1 灌根与蘸根处理 在草莓定植时,结合施肥使用适量的枯草芽孢杆菌+氨基酸进行灌根1~2次,或者用甲霜恶霉灵、嘧菌酯、咪鲜胺等杀菌剂进行蘸根处理;

3.8.2 及时清除病株 对零星发生根腐病的草莓植株,应及时拔出病株,并用石灰水、甲霜灵、吡唑醚菌酯等喷灌病穴周围,进行杀菌处理。

3.8.3 对症用药 对于大面积发生根腐病的草莓园,在发病初期时使用1500倍的甲霜恶霉灵、1200倍的恶霉灵、1000倍的福双美、1000倍的咯菌腈、4000倍的苯醚甲环唑、500倍的霜脲锰锌、600倍的甲霜锰锌、1000倍的恶霉福美双等藥物进行喷施。

3.8.3 生物防治 对于草莓根腐病的防治,可以增施适量的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也可以使用中生菌素、申嗪霉素、氨基寡糖素、嘧啶核苷类抗生素,同时进行药物喷施和灌根,还可以搭配大蒜油、有机硅等一起使用,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宁志怨,董玲,廖华俊,等.安徽省长丰县草莓根腐病病原的鉴定[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7,44(01),130-134.

[2]路河.日光温室草莓红中柱根腐病症状识别与综合防治[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8(2):48-49.

[3]钱小强,张殿兴.皖北地区设施草莓重茬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15(20):60-61.

(责编:张 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