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庐江县适宜机插早籼稻新品种筛选试验

时间:2024-05-24

葛亮

摘 要:在沿江平原双季稻北缘地区,以10个早籼稻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窄行毯苗机插,通过对各品种生育特征、产量及其构成指标的综合分析,以筛选本生态区适宜机插的早籼稻品种。结果表明,中早25、中早33、中早39和嘉早311生育期116~117d,穗粒结构均衡,丰产性较好,分别较对照品种增产2.36%、5.02%、8.94%和3.67%,适合在庐江县以及相同生态区作为毯苗机插早籼稻配套品种。

关键词:早籼稻;机插;品种;早稻

中图分类号 S511.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6-0101-02

水稻是庐江县主要粮食作物,全县水稻生产面积超过10万hm2[1],该地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温资源用于水稻生产1季有余,2季略显不足。同时,随着农村劳动人口转移,务农人力资源日渐短缺,提高水稻生产效率迫在眉睫。水稻栽插机械化是提高水稻生产效率和水稻生产现代化的重要发展方向。有研究表明,毯苗机插适宜于沿江平原双季稻北缘区水稻生产,且在水稻群体调控、穗粒结构及病虫草害防控等方面优于传统直播或盘育抛栽方式[2-3]。近年来,毯苗机插技术在庐江县大面积推广,但适宜窄行毯苗机插的配套优质、高产和高抗的品种储备还较少,本试验以常规早籼稻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毯苗机械栽插,通过对参试品种生育进程、穗粒结构和产量等性状考察,筛选适宜本生态区适宜毯苗机插的优质早籼稻品种,优化双季早稻毯苗机插集成技术模式,为庐江县双季早稻生产提供品种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安徽庐江县乐桥镇瑞生家庭农场,试验田土壤类型:砂泥田。土壤肥力水平中等,肥力均匀,庐江地区年平均降水量1200mm左右,年平均气温约16.5℃,年平均最低气温约为2.1℃,年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底8月初,约为29.5℃,年平均日照时数1600h左右。

1.2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中早25、中早33、中早39、早籼310、早籼320、早籼402、中嘉早17、嘉早311、嘉早15-143、浙辐203(对照品种),品种详细信息见表1。供试栽插机械为井关PC8-25。供试肥料为常规45%(15-15-15)复合肥、46%尿素和60%氯化钾。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为90m2,每品种作为1个处理,其中浙辐203作为对照品种,采用井关PC8-25型高速插秧机栽插,栽插株行距為11㎝×25㎝,移栽密度为36万穴/hm2,每穴栽植苗数4.5左右,每个小区之间走道宽设为45㎝左右。各处理除了品种不一致,其余措施保持一致。

1.4 试验管理 采用机械流水线播种,播种前3d将种子浸泡在药剂中进行消毒,72h后捞出用热水淋洗、催芽,当少量种子开始破胸后即可摊晾、炼芽备用。3月22日在育秧大棚内做秧床,23日进行播种,播种量为120g/盘。播种结束后全部在育秧大棚内堆码整齐,采取增(保)温暗化方式管理,苗齐后将秧床充分刮平,整齐地摆放好秧盘。秧苗转绿前秧床内的水保持在满沟状态,绿化后将水放干实施旱育秧管理。秧苗进入1叶1心后,对准秧盘土壤灌入敌克松800倍液进行病害预防,进入2叶后,均匀喷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进行化控,其他管理方式同当地常规育苗。秧苗进入4叶期即可移栽。移栽大田在3月5日进行土壤翻耕,移栽前3d对田面进行耙耖整平处理,确保田间高低差在2㎝以内,移栽前2d施入底肥,之后旋耕,让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整平后沉淀2d左右。

1.5 调查内容及方法 试验时间为2019年。试验期间对各品种的生育动态进行调查、统计,比较各品种的全生育期;在水稻成熟期,每处理随机选取40穴数测定有效穗数,取5穴测定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各小区单打单收测定产量,3次重复,最后取平均值[4-5]。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的生育期差异 通过对各品种生育期考察发现(表2),各早籼稻品种均在3月27日播种,6月12—20日进入始穗期,抽穗时间在6月15—23日,成熟期在7月18—23日,全生育期在113~119d,其中嘉早15-143的全生育期最长,为119d,早籼310最短,为113d,其余品种集中在116~117d。

2.2 不同品种的产量结构及产量差异 通过分析各品种产量及其构成指标(表3),发现各品种有效穗数在363.45万~415.30万穗/hm2,其中超过400万穗/hm2的品种有中早39和嘉早311,嘉早15-143的有效穗数最少,穗总粒数在98.7~123.9粒;超过115粒的品种有中早33、中早39、早籼402、早籼310、嘉早311和浙辐203,早籼320的穗总粒数最少;结实率超过80%的品种有中早39、浙辐203和嘉早311,早籼310的结实率为最低;千粒重超过27g的品种有中早25、中早39和浙辐203,早籼320千粒重最轻;理论产量超过1万㎏/hm2的品种有中早39、嘉早311和浙辐203,早籼320的理论产量最低;实际产量在4434.00~8539.80㎏/hm2;其中中早25、中早33、中早39和嘉早311分别较对照品种增产2.36%、5.02%、8.94%和3.67%。

3 结论

双季早稻的秧龄短、缓苗时间比较长,容易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存在茬口衔接紧张等问题,因此产量高但是生育期稍长的品种无法在早籼稻中得到应用[6-8]。本研究表明,中早25、中早33、中早39和嘉早311全生育期中等偏短,与对照品种相比全生育期相同或差距1d;实际产量都在8000㎏/hm2以上,分别较对照品种增产2.36%、5.02%、8.94%和3.67%;通过对其产量构成指标的分析发现,中早33、中早25、中早39和嘉早311穗总粒数大于114粒,结实率大于75%,千粒重大于25g,穗粒结构较为均衡,中早25、中早33、中早39和嘉早311在本生态区适应性和丰产性较好,适合在庐江县以及生态区位类似的区域作为毯苗机插早籼稻配套品种。

参考文献

[1]吴周.庐江县粮食生产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7(07):152,182.

[2]吴小文,徐济春,张晓红,等.庐江县早籼稻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3(24):27-29.

[3]周兵.庐江县早籼稻适宜机插新品种(系)筛选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18(3):28-30.

[4]黄建余,陈公贤,高超,等.洞庭湖区双季稻机插秧品种筛选试验初报[J].湖南农业科学,2018,397(10):14-20.

[5]沈春晓,黄锋,施惠国,等.绿肥茬早熟优质机插水稻新品种(系)的引种与筛选[J].上海农业科技,2017(3):20.

[6]陶社亮,张晓红,吴小文,等.庐江县单季晚粳稻适宜机插新品种(系)筛选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7(7):58-61.

[7]李妍霏.水稻双季机插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5.

[8]朱德峰,陈惠哲,徐一成,等.我国双季稻生产机械化制约因子与发展对策[J].中国稻米,2013,19(04):1-4.

(责编:张 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