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双季早稻控释肥应用效果研究

时间:2024-05-24

朱大明 吴小文 吴晨阳 潘志军 张晓红 尹玲 周兵 吕和平

摘 要:以常规早籼稻品种浙辐203为供试品种,控释肥为供试肥料,采用软盘旱育抛栽模式栽植,探究新型控释肥料在沿江双季稻北缘地区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水稻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控释肥应用于双季稻北缘地区,其构建的群体结构类似于庐江地区常规高产施肥,产量构成指标稳定,产量略高于当地常规高产施肥,通过肥料一次性基施控释肥模式可减少施肥2~3次,提高水稻生产效率,是一种适宜于双季稻北缘地区双季早稻生产的轻简施肥模式。

关键词:控释肥;双季早稻;生长特性;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22-0075-02

水稻是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中双季稻在我国水稻生产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伴随肥料的大量投入,特别是化学肥料的使用,水稻单产不断提高。但化肥的不科学施用导致资源浪费、降低商品品质、造成环境污染以及影响稻田生态系统的再生产能力,不符合我国现代水稻对绿色高效生产的发展要求。陈建生等[1-3]研究表明,控释肥料可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有利于构建优质群体,同时通过肥料一次性基施,减少了施肥次数,提高了生产效率。本试验选取控释肥,采用软盘旱育抛栽技术模式栽植,旨在探究该新型控释肥料在沿江双季稻北缘地区应用效果和控释施肥条件下双季稻生长特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田位于庐江县汤池镇双墩村,田块面积3000m2;土壤类型为河流冲积物母质发育形成的潴育型水稻土亚类沙泥田土属沙泥田土种,土壤肥力水平中上等,田块肥力均匀;理化性质如下:pH6.0,有机质33.0g/kg,全氮0.88g/kg,有效磷(P2O5)3.2mg/kg,速效钾(K2O)40.8mg/kg。

1.2 供试材料 供试品种为浙辐203;供试肥料为心连心牌新一代控释肥料(N-P2O5-K2O比例为26-10-12,总养分含量≥48%),六国牌45%复合肥(N-P2O5-K2O比例为15-15-15),心连心牌尿素(纯N含量≥46%),中石化产氯化钾(K2O含量≥60%)。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3个施肥处理:T1为48%(26-10-12)高氮控释复合肥一次性基施,并在基肥中补充钾肥,其他时期不再补施任何肥料;T2为基施45%(15-15-15)常规复合肥,氮肥基∶蘖∶穗比例为60∶25∶15,钾肥基∶蘖∶穗比例为4∶3∶3;T3为不施肥空白对照,全生育期不施肥。试验采用软盘旱育秧抛栽。抛栽密度为52.5万穴/hm2。各施肥处理设计水平与田间施肥实施方案见表1。

1.4 测定方法 按照一致的测定标准记载数据,定点记载叶龄变化和茎蘖动态,每隔7d左右测定1次;成熟期取样调查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重复取3穴考种测定穗总粒数和结实率;成熟期统一进行单打单收测定产量,分别取样晾晒至标准水分,取样测定千粒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新型控释肥对生育期的影响 所有处理均于3月31日播种,4月25日移栽,在始穗期、播始历期和全生育期方面差距不大,T1比T2提前1d,控释施肥处理播始历期为81d,全生育期113d。不施肥空白对照全生育期较施肥处理提前2~3d。

2.2 叶蘖动态 通过对各处理茎蘖数的动态追踪发现(图1),施肥处理间茎蘖动态变化总体趋势一致,T3的茎蘖消长较为平缓,茎蘖消长起点和终点较接近。从5月12日左右开始,T1、T2与T3逐渐出现差异,且在高峰苗时期(5月30日)差距达到最大,后期差距又逐渐缩小,成熟时2个施肥处理的每穴茎蘖数较接近,均大于T3,茎蘖动态总体呈现T1>T2>T3,控释肥处理群体数量高于常规施肥处理。

2.3 产量及其构成 经实收测产,控释施肥与常规高产施肥处理实测产量均高于7800.0kg/hm2,均较对照显著增产,控释施肥处理较常规高产施肥处理增产1.4%,增产未达到显著水平。通过对产量构成指标的分析发现,各处理在单位面积基本苗数上无显著差异,群体起点基本一致;2种施肥处理在每穗总粒数、有效穗数和结实率方面均显著优于空白对照,控释施肥处理穗粒结构表现好于常规施肥处理,但差异不显著;在千粒重方面各处理差异不大,综合产量构成指标发现,理论产量从小到大依次为T3

3 讨论与结论

化肥的施用对中国和全世界的粮食增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存在肥料利用率低的问题。氮肥用量过高、施用时期不合理等原因是造成氮肥利用率低的主因,加之新水稻品种的改良和产量水平提高,稻田施氮量不断提高,不仅造成氮肥利用率的不断降低,还给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近些年,随着控释技术和控释肥料的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了提高氮肥利用率的一种有效途径[4-6]。相关研究表明[7-10],水稻生产中施用控释和控释肥料,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效率。

本研究选择1种新型控释肥料和1种普通复合肥料作基肥,通过水稻后期关键时期补施,营造出2种完全一致NPK配比的施肥模式。研究结果发现,在一致的NPK配比情况下,控释肥料相比于本地常规高产施肥,可获得相接近的产量和相同的生育期。控释肥料采取一次性基施,后期不再补施任何肥料,在施肥次数明显少于常规高产施肥,且仍能获得和常规高产施肥相近的产量构成指标。可见,控释肥模式在控制肥料肥效缓慢释放、提高肥料利用率等方面效果明显,可有效节约人力物力和生产成本。因此,在未来的水稻生产过程中,施用控释肥料或许是人力投入少、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率高的一种重要的施肥方式,也是大规模、集约化种植的主推方向。

参考文献

[1]陈建生,徐培智,唐拴虎,等.一次基施水稻控释肥技术的养分利用率及增产效果[J].应用生态学报,2005(10):1868-1871.

[2]李方敏,樊小林,陈文东.控释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04):494-500.

[3]谢春生,唐拴虎,徐培智,等.一次性施用控释肥对水稻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6(02):2177-2182.

[4]许秀成.我国资源与环境呼唤优先发展缓控释肥料[J].中国农资,2006(09):52-53.

[5]李宝刚,谭超,何容信.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9(04):193-194.

[6]鲍先琬.化肥、环境与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J].统计与决策,2007(01):73-74.

[7]徐明岗,孙小凤,邹长明,等.稻田控释氮肥的施用效果与合理施用技术[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04):487-493.

[8]唐拴虎,陈建生,徐培智,等.控釋肥料氮素释放与水稻吸收动态研究[J].土壤通报,2004(02):186-190.

[9]彭玉,马均,蒋明金,等.缓/控释肥对杂交水稻根系形态、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3,19(05):1048-1057.

[10]陈贤友,吴良欢,李金先,等.新型控释肥对水稻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探讨[J].土壤通报,2010,41(01):133-137.

(责编:张宏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