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4
王湘琳 刘振 谭雪红
摘 要:该文以徐州市大龙湖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勘察、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调查分析了湿地公园内生态环境、场地及相关设施的现状,并从景观美学及使用功能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大龙湖湿地公园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湿地公园;大龙湖;景观;调查
中图分类号 TU98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22-0107-02
徐州市大龙湖湿地公园位于徐州新区起步区的中心地带,设计方案围绕生态、岩石、黄河故道3种文化,以生态为主题,营造休闲、健身、游憩与文化交流4项功能有机整合的大型城市中心滨水绿地。湿地公园作为一种特殊的滨水环境,在湿地公园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1]。湿地的分布非常广泛,其在改善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灾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2]。大龙湖景区同时也是新城区的自然氧吧和最重要的旅游休闲场所。本研究在对大龙湖湿地公园景观及功能使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大龙湖现有人文及自然条件,提出了大龙湖湿地公园的优化策略。
1 现状调查及分析
1.1 景观环境
1.1.1 草坪景观 游人在公园中更加倾向于“静”的活动,对草坪的选址及设计要考虑到私密性。结合实地调研及行为观察,研究游人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中的主要行为特征。从游人行为时间、空间关系的角度剖析休憩草坪现存问题,了解产生这些行为特征的原因,从而提出休憩草坪的设计要点[3]。大龙湖湿地公园北门一进门就有一片大草坪,形成广阔的、可供游乐的草坪景观。在草坪中间有一木制栈道,栈道两侧黑麦草长势变化明显,栈道左右两侧黑麦草部分已经枯黄,进入越冬休眠状态,部分则刚刚新长出来;草坪上的黑麦草为春秋混播——于秋末冬初追播黑麦草,即在春季种进入休眠枯黄的情况下,弥补和保持冬季草坪的绿色,使得四季都有常绿草坪可观。
1.1.2 桃花岛 通往桃花岛的道路左侧有较为密集的建筑及其他公共区域,但是通过珊瑚树、紫叶李、丁香、大叶黄杨、麦冬等形成的植物屏障将其遮掩;道路右侧植物种类相对丰富,结合次园路及游步道的设计,打造成小游园。其中的植物通过挂牌介绍植物,增加游园功能,使其有一定的教育性和科普性。桃花岛内的木栈道旁种植了多种水生植物,增强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但是由于后期的管理不到位导致了生长不良。
1.1.3 湿地岸线景观 大龙湖湿地公园的驳岸有规则式石质驳岸、自然式生态驳岸2种类型[4]。规则式石质驳岸分布在大龙湖主要分布北岸及南岸,和游客活动密集区相连接,其中一段驳岸附近是以鸢尾和樟树组成的树池,调查期间正值樟树落果,黑色的浆果掉落之后污染路面,影响整洁;另外,该段路照明系统不够完善。自然式生态驳岸主要分布在湖东岸和西岸,主要以自然栽植的水生植物、湿生植物为主。如临水边栽种了池杉林,具有很好的景观效果。
1.2 场地使用
1.2.1 东入口至大草坪处的小广场 场地较为开阔,本应成为许多中老年人广场舞、健身的首选场地,却人迹罕至,主要问题在于交通游线不通畅,东入口至大草坪有1条宽约5m的公园主路,视野开阔,引导性较强,游人一般都选择沿主路前行;加之广场前的绿化种植密度较高,棕榈和广玉兰等常绿乔木将不远处的大龙湖遮挡,无法满足游人的观湖需求。
1.2.2 大草坪至西入口的小广场 场地面积不大,但由于紧贴主园路,且能透过前方乔木看到大龙湖,相比于上处小广场能看到部分游人在此停留;但是由于场地面积小,略显局促,未设遮阴和座椅,游人只会在此做短暂停留。右上角有一条通往湖边的小路,刚好被垃圾桶和一株海桐遮挡,很少有人注意。
1.2.3 “日月同辉”广场 场地面积合理,地势较高,能满足人们眺望湖景的需求,也不会因为雕塑的遮挡而显得太过局促,但是却很少有人在此停留;因为场地较为空旷,且充当出入口广场的集散功能;除此之外,广场右侧弯曲的湖岸线会给人很强的心理暗示,其间的休憩廊架也会对游人造成吸引。
1.3 设施 座椅的布置主要集中在入口广场处,其他区域的座椅较少,且使用率不高,座椅周边的环境也不符合人的瞭望与庇护的心理。沿主园路可以看到不少导览图,设有部分路标,形式感很强但是内容过于简单,并且指向不是很明确,引导性不强。位于桃花岛附近的木栈道,架空在湖上,景观与观景效果都很好,使用率也很高;但是部分游线通往幽处,两侧芦苇丛生,较为杂乱,景观与安全性不高;栈道上的木板、護栏与铁链都呈现出哑光的状态,管理方面有所欠缺。沿湖的造型雕塑,多采用塑料,制作成色彩鲜艳且富于童趣的造型,能够对孩童起到一定的吸引作用;湖园路旁的雕像则为铜制,具有真实感的心理量感效应[5]。绕湖园路东侧有两个廊架,其中一个廊架的主要功能为造景,没有布置坐凳,也不具备平常廊架的遮阳、避雨功能;相比之下,另一个廊架设有座椅且形式更为美观,游人更愿意在此停留。主园路两侧设有夜晚开放的路灯,而绕湖园路一侧虽有灯柱,晚上却并不开放,经了解,傍晚时分,游人更愿意选择绕湖的园路从大草坪至“日月同辉”广场路段进行散步,而照明系统不够完善也对游人造成一定困扰。
1.4 文化 综观全园,自东入口进入,沿路景观多为植物造景或者造型奇特的雕塑,与其他公园的形式大同小异,且未体现徐州当地的特色文化。但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龙湖最“热”的一项活动就是放风筝,从早上到傍晚,均有不同的人群进行该项活动。根据传说,早在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九里战场之时,风筝的雏形就在这片土地上出现了,徐州自张良放风筝起,将这一习俗沿袭至今,已有了2000余年的历史,是一项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民间传统活动[6]。2006年,“徐州风筝”被列为徐州市第1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打造相应的特色文化景观时,可以考虑把放风筝这一项活动作为大龙湖特色活动来宣传。
2 优化策略
2.1 休憩及游乐设施 公园中可以在人群聚集处设置适当的置物处,结合休憩场所,尤其是大草坪附近的树荫下,可以结合草坪做成景观节点,使其闲置时也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公园座椅大部分位于2级道路边缘,但由于该园树木冠幅不大而且分枝点高,导致座椅无法获得有效遮阴从而使用率低下。建议可选用分枝点较低主干短粗且冠幅大的树种来进行遮阴,例如国槐、刺槐等。座椅位于2级道路边缘不利于游人瞭望与庇护的需求,会被眼前的树木遮挡部分视线,可以考虑在座椅正前方留出较空旷的透景线,便于游人瞭望[7]。廊架本是点缀园林景观的常用建筑,也可供人休憩,而位于大龙湖东侧的廊架既没有满足游憩功能,本身也不具备较好的景观效果,且与下一处廊架相距较近,建议对其做修整,可以改建成风雨廊等形式。建议在草坪两侧布置游乐设施,增添有趣味性的场景,如滑坡,台阶甚至是绿化雕塑都会成为小孩子游玩的焦点。
2.2 广场 园中大部分小型广场均满足了透景功能,可以适当调整临湖与背湖两侧的种植密度,剩下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满足交通功能,在没有园路通往的地带可以增设汀步;园路不明显的,可以在小广场上采用具有引导性的铺装或者一些有导向性的装饰,从而暗示引导游人前往,以增加小广场的使用率或是结合指示牌与导览图作出标记。大草坪前方的入口广场为体量较大的主入口广场,视野较为开阔,但是缺少相应的导览、指示设施。“日月同辉”与下方的广场由两侧台阶相连,但是缺少应急通道,建议将此处改造成道路,为上下班高峰时期的人群提供便利,同时也保护了周边的环境被进一步的破坏。
2.3 草坪景观 大草坪为该湿地公园的主要活动区,根据活动需求,建议适当增设一些内含式的绿篱,营造半围和开敞空间,既给游人一定封闭性安全感,又不影响与其他游人开展社交活动。
参考文献
[1]朱桂华.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苏州工业园区湿地公园设计[J].园林,2007,7:22-24.
[2]范旭,葛琳,高侃.浅谈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意义[J].城市勘查设计,2012,11:44-46.
[3]马婷慧.哈尔滨金河湾湿地公园POE调查及优化策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4]蒋昕怡.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驳岸调查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6.
[5]杨云峰.天然类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
[6]黄丹丹.游乐型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7]申艾青.湿地公园游客的游憩冲击感知与环境态度及总体满意度关系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5.
(责编:张宏民)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