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4
齐波 陈新红
摘 要:对《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进行了改革探索,通过丰富课程教学内容,集聚校内外教学资源,实行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比例,优化课程考核体系等教学改革措施,强化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种子加工与贮藏;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22-0149-0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国外种业巨头的涌入,国内种业企业面临着国内外双重竞争,因此,只有不断提高种业竞争力,才能做大做强国内种业市场。种子是农业生产资料中科技创新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是影响农业增产增收的关键内在因素之一,关乎着国家粮食安全性问题。种子质量是种业间的竞争关键,高质量的种子是加快推进种子产业化的根本保障[1],其质量好坏直接决定着粮食的产量和质量。
《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涉及种子加工与种子贮藏2个方面的重要原理和技术,在理论上和生产实践上均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2,3]。随着现代种子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种子加工与贮藏对保障国内种业健康快速发展以及未来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必将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这对我国种子科技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培养一批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富于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实用技能型人才[4-6]。淮阴工学院是江苏省首批国家技能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试点项目的省属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致力于服务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助推科研成果转化,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区域内涉农企业竞争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下,《种子加工与贮藏》作为卓越农学专业种子模块的必修课程,课程教学应侧重于高素质高水平的实用技能型种业人才的培养,教学上应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其自学能力与兴趣,不断提高其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随着新形势下种业的迅猛发展,种子加工与贮藏相关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成果不断推陈出新,并在种子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展现出了广阔的前景,与此同时,这也对当前种子加工与贮藏方面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基于此,笔者对《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实践探讨。
1 当前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课程内容陈旧,教材更新滞后 新形势下,种子加工与贮藏的新理念和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而现有的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知识陈旧,不能适应当前形势下种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如种子贮藏期间关于仓库虫害防治方法的内容,现行教材中提到的多数化学防治药剂目前已不再用或被禁止使用,未及时补充新方法与新内容。现有教材内容更新速度滞后,严重限制了学生对学科前沿理论与技术的认知,不能及时了解相关原理与技术的研究进展,易造成种子加工与贮藏方面的人才培养无法满足现代种业快速发展对种业人才的迫切要求。
1.2 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教学欠缺 《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传统教学模式普遍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但由于学生间个体差异的存在,这种授课方式方法不能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学生的主体性突出不强,起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互动环节较少,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出现精力不集中、听课走神、打瞌睡或玩手机等不良现象,学生的课堂表现反过来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情绪,形成教学上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效果。此外,课程内容涉及种子加工与种子贮藏的相关设备种类繁多,如当前种子加工设备向系列化、大型化和智能化发展,若通过现场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每一章节所涉及的原理与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但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实践教学比例小,“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严重,学生对种子加工贮藏的技术与设备没有实物感觉。如果仅凭教材和图片进行教学演示,不利于学生对实物的想像和认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对相关知识点的全面理解与吸收,导致动手操作能力差,难以达到国家卓越农林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中所提出的新要求。
1.3 考核方式简单,能力考查不足 《种子加工与贮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考核过程中应注意理论与实践内容比例的平衡,不能偏颇。以前单凭教材内容为主进行考查,主要采用期末闭卷考试以及课程实验报告等方式的评价方法,容易误导学生固步自封,止步于对课本知识的了解与掌握,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而且也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强,平时听课不认真,考前找教师划重点、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现象严重。这种考核方式只注重结果评价,严重忽视了过程考核,会对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学习造成硬伤,难以体现学生掌握实用技能的真实水平,易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知识应用能力差、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
2 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1 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侧重技能人才培养 随着现代种业的快速发展,种子加工与贮藏技术日新月异,应及时更新和补充相关的课程教学内容。一是在现有教材基础上,结合使用最新的种子专业教材,及时关注种子加工与贮藏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新编讲义的形式将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提供给学生。二是重视科研反哺教学,教师要以科研发展的视角,及时吸收、消化科学文献报道的新理念、新成果和新理论,作为教材内容的延伸和扩展,弥补教材内容滞后性的问题。三是教师要广泛收集、整理典型的案例、图片、视频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课后带领学生实地参观种子生产加工大型设备仪器、种子仓库等,开展现场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合理衔接理论与实践教学,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比例,合理安排课时。如将种子清选精选分级、种子干燥、种子包装等章节内容讲授后,及时安排學生进行现场参观学习,事后在课堂上就相关知识点进行讨论,以达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连贯结合的目的,适应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2.2 使用多种教学形式,实现线上线下教学 结合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分组布置自学课程内容,学生按照所分发的任务,自主查阅文献、图片、视频等相关素材,掌握对应章节内容的原理与方法,并整理制作成课件进行课堂讲解。学生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教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法进行引导,强化课堂互动环节,期间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适当引导或答疑。在教改实践中,灵活的教学方法既锻炼了学生查阅、搜集与整理资料的能力,独立制作与设计课件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也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关于种子加工与贮藏原理与技术章节内容的授课时,采用案例教学法,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搜集相关教学内容的典型案例素材,进一步结合讨论式教学法,不仅将《种子贮藏与加工》理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清晰形象地传授给学生,,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主动思考。此外,充分利用泛雅平台,将教学课件、视频、图片、典型案例等教学资料进行整理与优化,搭建线上教学平台。课后学生可以利用线上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通过平台与教师进行互动,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习随时随地学习并巩固课程知识。
2.3 集聚校内外资源,打造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补充与完善,也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按照就近原则,积极与区域内种子公司、科研院所等单位开展长期战略合作,搭建起良好的《种子加工与贮藏》实践教学平台。目前学校已初步与江苏大华种业白马湖分公司、华苏种业有限公司、江苏徐淮地区农科所等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建立了种子加工与贮藏教学实践实训基地。通过校外实践实训基地平台的搭建,将实践教学搬到生产现场,加强学生对现代化种子加工与贮藏的大型设施、设备、仪器等的感性认知。教师与校聘专家共同参与开展全过程现场教学,监督学生独立完成对种子加工与贮藏仪器设备准备、检查以及实际操作,并适时给予必要的技术指导。这不仅适应新形势下对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也为今后学生就业提供了实战经验与选择机会。
2.4 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校企合作共建课程 《种子加工与贮藏》是一门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课程,且偏重于实践性,由于任课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不平衡不充分,对种子加工与贮藏方面的实际生产经验不足,导致不能精通种子加工贮藏各环节技术与方法。为解决这一问题,积极开展了校企合作共建优秀课程建设。一是聘请从事种子加工与贮藏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外专家进课堂,以专题讲座的形式给学生讲解种子加工与贮藏的关键技术和实际经验。校聘专家进讲堂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同时对学生的职业规划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二是采取青年教师企业挂职的形式,要求专职教师深入生产一线,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有利于在今后课堂教学中更加形象、直观地阐述教学重点与难点。
2.5 完善课程考核体系,注重应用技能的培养 本课程成绩依据课堂表现(讲解、课件制作、互动提问)、实践实验和期末闭卷考试等各项成绩按照不同比例进行综合评定。期末考试题型注重多元化,以知识和能力考核为主,且成绩占比不超过40%。针对课程安排的自主学习内容的考核,主要依据学生在资料整理、课件制作、课堂讲解的情况,以及师生提问互动环节的具体表现,进行综合打分,不超过总成绩的30%。实践环节通过现场教学后进行现场考核,主要采取互动提问和动手操作等形式,再综合实习报告的质量进行打分,不超过课程总成绩的30%。这种考核方式改变了以往仅凭卷面成绩评定学生对《种子加工与贮藏》知识点熟悉与掌握程度,通过完善与优化考核体系,侧重于过程与结果综合评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也提升了学生对实验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主动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显著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3 结语
通过教学改革与实践,《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教学,取得良好的成效。课程的改革与实践证明,只有进一步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显著提高教学效果,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现代种业对高素质高水平实用技能型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严敏,江绪文,李军.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风,2015(18):227.
[2]麻浩,种子加工与贮藏(第二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
[3]王洋,赵光武,吕尊富,等.种子贮藏加工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5(27):351-352+355.
[4]王春莲.《种子加工与贮藏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安徽农学通报,2017(16):170-171.
[5]王建华,刘庆昌,江绪文,等.中国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种业,2012(11):8-11.
[6]曹高燚,杜锦,赵飞,等.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培養种业高素质人才[J].中国种业,2016(12):27-29.
(责编:张宏民)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