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6种茶油中酚类物质含量的测定

时间:2024-05-24

陈灼娟

摘 要:酚类物质是茶油的主要功能性成分之一,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该研究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产地、不同加工程度的6种茶油中的4种酚类物质含量。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茶油中的酚类物质种类和含量差别较大,加工程度较小的毛油中酚类物质含量略高于精煉油。6个样品中没食子酸和槲皮素普遍存在,而3,4-二羟基苯乙酸和表儿茶素则因样品的不同,含量差异悬殊。

关键词:茶油;酚类物质;高效液相色谱;没食子酸

中图分类号 TS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20-0030-3

Determination of Phenols in Six Kinds of Camellia Oil

Chen Zhuojuan

(Zhicheng College,Fuzhou University,Fuzhou 350002,China)

Astract:Polyphenols are one of the main functional components of camellia oil which have significant antioxidant effects. The Polyphenols in camellia oil differ from each other in type and content. In this study,the content of phenols in six types of camellia oil in different places and with different processing degrees was determined by solid-phase extraction and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henols in camellia oil in different places had a large difference in type and content,and the phenols in crude oil was slightly better than that in refined oil. Gallic acid and quercetin were common in the six samples,while 3,4-dihydroxyphenylacetic acid and epicatechin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content in the samples.

Key words:Polyphenols;Camellia oil;HPLC;Gallic Acid

茶油中的多酚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1],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肿瘤、抗病毒、神经保护、防治心血管疾病等诸多药理功能。茶多酚含量的测定对茶油品质的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茶油中酚类物质的测定方法主要有总酚含量测定和各酚类组分含量测定。工业化生产的茶油,往往添加脂溶性酚类抗氧化剂叔丁基羟基茴香醚(BHA)、3,5-二(七-丁基)-4-羟基甲苯(BHT)、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等[2],以达到延长保质期的作用。这些酚类物质的存在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油中总酚含量的测定结果。各酚类组分含量测定,往往需要以每种纯组分作为对照品来测定各组分的含量,目前经分离鉴定的茶多酚化合物高达400多种,测定每种茶多酚组分的含量工作量大而不切实际。以茶油中常见的天然酚类物质作为参考,进行茶油酚类物质含量分析评价具有可行性。相关研究表明[3-5],茶油中常见的多酚物质有3,4-二羟基苯乙酸、没食子酸、表儿茶素、槲皮素等,将上述酚类物质作为测定标准,具有实践意义。国外对橄榄油中酚类物质含量测定方法包括液相色谱法、电泳法、气相色谱法等,其中液相色谱法最为常见。国内对茶油中酚类物质测定也主要通过液相色谱法[3-5]。本文建立了茶油中没食子酸、表儿茶素、3,4-二羟基苯乙酸、槲皮素的液相色谱检测方法,为茶油中酚类物质含量的检测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本实验中的6个样品生产日期均为实验近3个月,精炼油购于超市,毛油购于各产地农家作坊。样品具体信息见表1。

1.2 实验试剂 没食子酸、3,4-二羟基苯乙酸、表儿茶素、槲皮素标准品均购于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甲醇、正已烷、乙酸乙酯、冰乙酸等购于国药集团化学有限公司。

1.3 实验仪器 WATTERS 2695-2998高效液相色谱系统;资生堂CAPCELL PAK C18mgⅡ(4.6mm×250mm 5μm)色谱柱;METTLER AE250 电子分析天平;WATTERS 二醇基固相萃取小柱(Diol-SPE)(500mg,6mL);岛津SEP 5010型萃取真空装置;METTLER Toledo FE20型pH计。

1.4 实验方法

1.4.1 标准溶液的配置 准确称取没食子酸10.8mg、3,4-二羟基苯乙酸13.1mg、表儿茶素10.3mg、槲皮素 14.4mg,分别用甲醇定容至10mL,得到各标准品的标准溶液。分别移取1.0mL上述标准溶液,用流动相2%乙酸-甲醇(85∶15)定容至20mL得多酚混合标准贮备液。使用时用流动相稀释成不同浓度梯度的标准溶液,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待测。

1.4.2 茶多酚的提取 茶油中的多酚类物质含量较低,本研究用二醇基(Diol)固相萃取柱进行样品预处理。准确称取茶油2.5g,溶于5mL正己烷中,分别用甲醇和正己烷各6mL活化固相萃取柱,将油溶液过柱,待样品全部吸收后,分别用6mL正己烷和3mL正己烷一乙酸乙酯清洗柱子,最后用6mL甲醇洗柱,洗脱液室温蒸干,残留液用甲醇和水(1∶1)定容至2mL,0.45μm滤膜过滤,待测[5]。

1.4.3 色谱条件 流速:1.0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80nm。流动相:A:甲醇,B:0.2%的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程序见表2。

2 结果与分析

2.1 检测波长的选择 采用紫外二极管矩阵检测器200~400nm全波段扫描,得到4种酚类标准溶液和混合酚标准溶液的吸收图谱。如图1所示,没食子酸、3,4-二羟基苯乙酸、表儿茶素和槲皮素在280nm处均有较大吸收,因此选择检测波长为280nm。在该色谱条件下,4种酚类物质得到了很好的分离,各峰峰型尖锐,各酚类物质的出峰时间如图2所示,出峰时间在6~33min,在较短时间内能达到有效分离。

2.2 线性范围与检出限 分别移取标准溶液,按照1.4.3色谱条件进行测定,以茶多酚的含量为横坐标,相应的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各酚类物质的标准曲线。结果表明,这4种酚类物质在测定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高效液相色谱仪最低响应值S=3N(N为仪器噪音水平),以S/N=3所对应的含量为检出限,结果见表3。

2.3 样品回收率 取5号样品3份,分别加入一定浓度的相应酚类物质的标准溶液,测定含量,计算回收率和平均标准偏差(RSD)。由表4可知,4种酚类物质的回收率在80.5%~90.2%,RSD在5%左右(n=3),说明样品预处理过程损失较大,处理方法有待改进。

2.4 样品分析及结果 由表5可知,6个茶油样品中酚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差异较大,其中样品4、5及6中酚類物质含量及种类较多。这可能与茶油的加工方式有关,毛油加工步骤简单,对酚类物质的破坏较少。而精炼油经过脱酸、脱色、除臭、去除水分以及除杂等一系列工艺后,其中的酚类物质氧化损失较大。4种酚类中,没食子酸最为常见,几乎存在于所有样品中,在食用油保藏过程中,没食子酸通常作为一种抗氧化剂使用,在精炼油中的没食子酸也有可能来自于生产过程添加。另外,槲皮素在6个样品中也比较常见,该物质具有袪痰、止咳、降低血压等功效,是茶油中重要的活性物质。3,4-二羟基苯乙酸只在2个样品中出现,这可能与茶油籽产地品种及加工的方式有关。

3 讨论

茶油中的多酚影响茶油的品质、颜色、营养价值,不同产地的茶油由于品种、土壤、气候等原因造成茶多酚的组成和含量差别很大,而不同加工方式也会影响酚类物质的含量。通过比较,我们发现相比于精炼油,毛油中的酚类物质含量及种类更为丰富些,这可能是由于精炼油在加工过程中酚类物质的氧化造成的。毛油虽然营养物质含量较为丰富,但也存在着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问题,不适合大规模生产。从活性成分的保留方面来看,目前食用油的精炼方法以及保存方法值得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

参考文献

[1]Yokozawa T,Nalc T,Kitanl K. Antioxidative Activity Of Green Tea Polyphenol in Chdestemlfed Ra[J].Agric Food Chem.2002,50(12):3549-3552.

[2]凌关庭.食品添加剂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9:303.

[3]王进英,钟海雁.RP-HPLC内标标准曲线法测定茶油中的7种酚类物质[J].中国粮油学报,2014,29(09):107-111.

[4]廖义秀. 茶油多酚分析及其抗氧化稳定性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

[5]罗凡,费学谦,方学智,等.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油中的多种天然酚类物质[J].分析测试学报,2011,30(06):696-700.

(责编:张宏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