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4
林永华
摘 要:该研究通过对福建省建瓯市2001年营造鹅掌楸纯林和混交林进行调查,对不同的造林模式进行研究,分析不同林分中林木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鹅掌楸与南酸枣混交生长表现最好,鹅掌楸纯林、鹅掌楸与枫香混交生长情况次之,鹅掌楸与乳源木莲混交表现最差。研究结果可为闽北发展阔叶树造林提供思路,为林地经营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闽北;鹅掌楸;纯林;混交林;造林效果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7-114-03
Abstract:To study the growth performance,this paper investigated different plots of different afforestation model for Liriodendron chinense pure forests and mixed forests(planted in 2001)in North Fujia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Liriodendron chinense & 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mixed with the best growth performance,Liriodendron chinense pure forests,Liriodendron chinense & Liquidambar formosana mixed with the followed growth performance. Liriodendron chinense& Manglietia yuyuanensis mixed with the worst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are avail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rth Fujian broadleaf planting ideas,providing the basis for forest management,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Northern Fujian;Liriodendron chinense;Pure forests;Mixed forests;Afforestation effect
我国南方集体林区人工造林成效十分显著,但由于传统的造林模式的树种结构不合理,导致造林树种单一,人工林针叶化现象明显,加之长期“砍阔栽针”政策,致使大量天然阔叶林丧失,使得森林生态环境严重恶化[1-2]。虽然许多林业工作者已意识到发展和保护珍贵阔叶树种的重要性,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对珍贵阔叶树种还处在发掘试验阶段。而大力营造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有利于提升森林生态功能,改善森林景观,促进森林旅游开发,带动社会就业,满足社会对林木的多种需求。为此,本研究通过对福建省建瓯市小松镇的鹅掌楸纯林和混交林样方进行调查,对不同的造林模式进行研究,分析不同林分中林木的生长表现,旨在为闽北山地乃至南方山地发展阔叶树人工林提供参考。
鹅掌楸又名马褂木、双飘树,为木兰科鹅掌楸属落叶大乔木。叶大,形似马褂,故有马褂木之称;树高可达60m以上,胸径3m左右,树干通直光滑;生长快,耐旱,对病虫害抗性极强;花大而美丽,秋季叶色金黄,似一个个黄马褂,是珍贵的行道树和庭园观赏树种,栽种后能很快成荫,也是建筑及制作家具的上好木材。主要生长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其分布区东起浙江省青天县,向西直至云南省金平县,北界为陕西省紫阳县,向南也至云南省金平县,再向南一直可延伸到越南北部[3-4]。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地处武夷山脉东南面,鹫峰山脉西北侧,闽北大盆地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7°5?12?~27°16′59″,东经118°17?45″~118°28′11″。海拔220~373m。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7℃,年均降水量1 665.7mm,年均蒸发量1 458.4mm,年均相对湿度8l%,无霜期276.6d,年日照总时数1 829.3h。土壤为山地红壤,土层深厚。林下灌木主要是藤本月季、孝顺竹等,草本植物主要是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等。具体位于福建省建瓯市小松镇中村村“将军山”73林班1大班2小班,2大班5小班,面积14.2hm2,树龄16年,坡度25~27°,2001年造林时对该地块进行劈草炼山清杂、挖穴,选Ⅰ级苗按4种不同种植措施进行块状造林,造林密度2 505株/hm2,造林地前茬为杉木林地。
2 研究方法
2016年4月,对鹅掌楸纯林、鹅掌楸与酸枣混交林、鹅掌楸与枫香混交林、鹅掌楸与乳源木莲混交林等4种林地进行调查,对4种不同种植措施,分别在上中下3个坡位设立3个重复共12个样地进行调查,每个样地为400m2(20m×20m),调查记录样地内造林林木的胸径、树高、冠幅,并测定各样地坡向、坡度、坡位等环境因子。
林地内阔叶树的蓄积量计算采用阔叶树立木材积公式:V=0.00005276429D1.8821611H1.0093166。数据处理采用Excel 2007统计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保存株数分析 林木保存株数可反映林地内各树种的存活率,由表1可得:在每种林分调查的3个样方内,鹅掌楸纯林、混交林的林木保存数量顺序为:鹅掌楸纯林(324株)=鹅掌楸乳源木莲混交林(324株)>鹅掌楸枫香混交林(312株)=鹅掌楸南酸枣混交林(312株)。纯林与混交林的林木保存株数差别不大,说明鹅掌楸与枫香、乳源木莲、南酸枣都可共同生长,相互间的影响不大。
3.2 胸径生长分析 胸径生长对林木蓄积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由表2可得:在每种林分调查的3个样方内,鹅掌楸纯林、混交林中鹅掌楸的胸径年平均生长量顺序为:鹅掌楸南酸枣混交林(1.12cm)>鹅掌楸纯林(0.94cm)>鹅掌楸枫香混交林(0.84cm)>鹅掌楸乳源木莲混交林(0.78cm)。混交树种的胸径年平均生长量顺序为:南酸枣(0.87cm)>乳源木莲(0.75cm)>枫香(0.62cm)。由胸径生长量分析可得:鹅掌楸南酸枣混交林更有利于林木胸径的生长,纯林次之。
3.3 树高生长分析 树高生长对林木蓄积量的提高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由表3可得:在每种林分调查的3个样方内,鹅掌楸纯林、混交林中鹅掌楸的树高年平均生长量顺序为:鹅掌楸南酸枣混交林(0.84m)>鹅掌楸纯林(0.77m)>鹅掌楸枫香混交林(0.76m)>鹅掌楸乳源木莲混交林(0.65m)。混交树种的树高年平均生长量顺序为:南酸枣(0.78m)>枫香(0.61m)=乳源木莲(0.61m)。由树高生长量分析可得:鹅掌楸南酸枣混交林更有利于林木树高的生长,纯林次之。
3.4 冠幅分析 冠幅的大小对林木吸收周围环境能量的能力有影响,由表4可得:在每种林分调查的3个样方内,鹅掌楸纯林、混交林中鹅掌楸的冠幅大小顺序为:鹅掌楸南酸枣混交林(3.57m2)>鹅掌楸枫香混交林(2.88m2)>鹅掌楸纯林(2.73m2)>鹅掌楸乳源木莲混交林(2.41m2)。混交树种的冠幅年平均生长量顺序为:南酸枣(2.46m2)>枫香(2.28m2)>乳源木莲(2.18m2)。由冠幅分析可得:鹅掌楸南酸枣混交林更有利于林木冠幅的生长。
3.5 蓄积量生长分析 蓄积量生长是林木经营的主要目的,单位面积蓄积量越多,林地的效益越高。由表5可得:在每种林分调查的3个样方内,鹅掌楸纯林、混交林中鹅掌楸的蓄积年生长平均量大小顺序为:鹅掌楸南酸枣混交林(0.010 39m3)>鹅掌楸纯林(0.006 98m3)>鹅掌楸枫香混交林(0.005 51m3)>鹅掌楸乳源木莲混交林(0.004 06m3)。混交树种的蓄积量年平均生长量顺序为:南酸枣(0.006 11m3)>乳源木莲(0.004 07m3)>枫香(0.002 58m3)。且在调查的3个样方的鹅掌楸南酸枣混交林的总蓄积量63.21m3比其他造林模式都高,说明鹅掌楸和南酸枣的混交效果优于其他造林模式。由蓄积量生长分析可得:鹅掌楸南酸枣混交林更有利于林木蓄积量的生长,纯林次之。
4 结论
通过对鹅掌楸纯林与混交林的林木保存株数、胸径生长、树高生长、冠幅大小和蓄积量生长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鹅掌楸南酸枣混交林优势突出,各项指标都排在第一位,鹅掌楸和南酸枣两个树种能够互利共生,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
鹅掌楸是我国重要的保护树种,开展鹅掌楸人工不同造林模式的效果试验研究,不仅对其种质资源保存以及种群扩大有帮助,而且可以丰富南方山地的造林树种。本研究选取的鹅掌楸、枫香、乳源木莲、南酸枣在闽北地区是常用的造林阔叶树种,通过设置样方调查,对比分析各树种间的混交造林效果,能很好地揭示鹅掌楸人工林不同造林模式的林木保存率、胸径生长、树高生长、冠幅大小、蓄积量生长的差异。通过分析发现,在闽北地区发展鹅掌楸人工林时,对于以林地生物量为主要收获目标的情况下,可适当混交南酸枣进行经营。对于以大径材为主要培育目标的人工林,应选择较好的立地进行纯林经营或混交林经营,但要适当稀植,经营过程中应做好抚育间伐,伐去被压木和非目的树种以培养大径材。在较差的立地上提倡营造鹅掌楸枫香混交林[5-6]。
参考文献
[1]肖水清.王永健.23种阔叶树造林试验初报[J].江西林业科技,1997(4):9-12.
[2]冯建国,徐耀庭,陈益泰.浙西南丘陵地八种乡土阔叶树种的生长表现[J].林业科学研究,1999,12(4):438-441.
[3]杨志成.马褂木生长习性、分布与造林初探[J].林业科学研究,1988,1(3):334-39.
[4]叶桂艳.中国木兰科树种[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5]李建民,封剑文,谢芳,等.鹅掌楸人工林的丰产特性[J].林业科学研究,2000,13(6):622-627.
[6]吴运辉,石立昌.鹅掌楸不同造林密度试验初报[J].贵州林业科技,1998,26(2):42-44. (责编:张宏民)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