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倒刺鲃提纯复壮技术研究

时间:2024-05-24

林伟强 梁文浪 许政生等

摘 要:该研究通过调查与检测确定倒刺鲃选育目标,按选育目标选留西江野生群体、西江养殖群体、北江野生群体和北江养殖群体等不同来源群体的个体,建立了4个倒刺鲃繁殖群体;选择西江野生群体的雄鱼和北江养殖群体的雌鱼繁殖子代开展群体选育,按照选育目标,分夏花鱼种、一龄鱼种、后备亲鱼等3个阶段选育倒刺鲃优良个体,每个选择阶段的中选比率分别为10%、20%和10%,最终选育出倒刺鲃后备亲鱼314尾,中选比率为0.2%。

关键词:倒刺鲃;群体选育;提纯复壮

中图分类号 S91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2-0108-02

倒刺鲃(Spinibarbus denticulatus)又名青竹鲤、竹柏鲤,分类上属于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是珠江水系著名的优质经济鱼类,广东省肇庆的西江和阳山、连山的小北江是其主要分布区域。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成鱼体型优美、颜色碧绿,鳃部胭脂红色,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倒刺鲃开发养殖后,在广东省的西、北江流域形成了养殖产业,大大满足了消费市场的需求。为了提高养殖效率与经济效益,保障倒刺鲃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于2014—2015年在肇庆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开展了倒刺鲃的提纯复壮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池塘准备 按照项目试验的要求,将肇庆市水产科学研究所规格为0.2hm2、0.27hm2和0.53hm2的池塘进行塘堤加固、清理淤泥等整治,确保不渗漏,保持水位1.5m以上。倒刺鲃培育用水为经充分曝气的井水,水质符合《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1.2 亲鱼培育 倒刺鲃后备亲鱼是从西江和北江流域收购的养殖个体和野生个体,个体规格为0.75kg/尾。按来源将倒刺鲃后备亲鱼分成4个群体,即西江野生群体、西江养殖群体、北江野生群体和北江养殖群体,并将其分区隔离培育,防止个体混杂。4个倒刺鲃群体以3 000尾/hm2的放养密度进行培育,配养规格为0.25kg/尾的鳙鱼450尾/hm2、鲢鱼150尾/hm2。配备叶轮式增氧机0.27hm2/台,日常确保养殖水体溶解氧不低于5mg/L。培育全程投喂粗蛋白含量28%以上的商品饲料,每15d换水一次,换水量为20%,每15d投放一次活力菌素调节水质。

1.3 选育方法 选育目标要求:(1)体色要求鳃盖及鳍条呈鲜红色,背部及体侧翠绿色。(2)体型要求呈纺锤型,并通过对倒刺鲃养殖现状的充分调研,挑选一定数量的倒刺鲃个体进行检测体长和体高,根据体长体高比的分布情况确定选育目标的体长体高比值。(3)生长率比选育前生长率快10%以上。对收集的倒刺鲃个体进行培育,建立4个群体,按选择目标进行选留后备亲鱼,保留倒刺鲃繁殖群体。选择西江野生群体的雄鱼和北江养殖群体的雌鱼繁殖子代开展群体选育,根据选育目标,按阶段选择倒刺鲃优良个体。选择分为夏花鱼种、一龄鱼种、后备亲鱼3个阶段,每个选择阶段的中选比率分别为10%、20%和10%。

2 结果与分析

2.1 选育目标体长体高比值的确定 从图1的体长体高比值的分布情况看,占测量总数87%的倒刺鲃的体长体高比值为3.10~3.50,因此,选育目标的体长体高比值确定为3.10~3.50。

2.2 繁育群体的选留 按照选育目标的要求,从培育的西江、北江的野生和养殖个体中分别进行选择,选留出西江野生群体、西江养殖群体、北江野生群体和北江养殖群体各100尾,雌雄比例为1∶1。

2.3 群体选育 通过对比,选择了成熟度较好的西江野生群体中的雄鱼和北江养殖群体中的雌鱼开展繁殖子代,分阶段进行子代选育。人工繁殖试验、苗种培育、子代选育具体结果分别见表1、表2和表3。

利用西江野生群体中的雄鱼和北江养殖群体中的雌鱼所繁育的子代进行夏花鱼种、一龄鱼种、后备亲鱼3个阶段选择,具体情况如下:(1)夏花阶段的选择:2014年6月倒刺鲃鱼苗培育40d后,先用八朝筛选出4.5cm的个体,并用手选出健壮、无畸形的个体,中选比率为10%,选择出的15 700尾夏花鱼种以15 000尾/hm2密度继续培育。(2)一龄鱼种阶段的选择:2014年12月上旬越冬前进行倒刺鲃鱼种选择,以淘汰体弱和体型差的个体为主,2015年4月选择生长快、越冬适应性强的个体,中选比率为20%。选择出的一龄鱼种3 140尾以3 000尾/hm2放养密度继续培育。(3)后备亲鱼的选择:2015年12月选择体色、体型、生长、体重等符合选育目标的倒刺鲃后备亲鱼,其中雌鱼体重达到1kg、雄鱼达到0.75kg以上,中选比率为10%。经两年的选育,最终选择出优良的倒刺鲃后备亲鱼314尾,中选比率为0.2%。将选择出的314尾后备亲鱼以1 500尾/hm2放养密度继续培育,后备亲鱼达到4龄以上性成熟后,可以繁殖子二代推广养殖,或繁殖后代继续群体选育,复壮出综合性能更好的倒刺鲃。

3 结论与讨论

(1)虽然广东省内倒刺鲃养殖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种苗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是由于未随着养殖产业的发展开展倒刺鲃提纯复壮研究,倒刺鲃种业现状比较混乱。主要表现为种苗生产企业使用亲鱼年限过长,有的亲鱼甚至使用了15a都没有更新;亲鱼群体较小;亲鱼没有进行严格的亲鱼选育,基本上是在商品鱼中直接选择,亲鱼质量差和近亲繁殖,造成了倒刺鲃种质的退化。群体选育技术是表型一致性选择使基因型趋于相同,使纯合度提高来建立性状优良的品种,再通过建立、保持不同来源的群体并经常在两个或多个群体间进行交换亲本来控制近亲繁殖,保持品种或品系具有一定水平的杂合度。由此,试验小组开展倒刺鲃提纯复壮研究,通过查阅资料、养殖调研和检测倒刺鲃收集数据,确定了倒刺鲃的选育目标,再通过培育收集的倒刺鲃群体,根据选育目标选留了西江野生群体、西江养殖群体、北江野生群体和北江养殖群体等来源不同的4个倒刺鲃繁殖群体,通过交换不同来源的倒刺鲃亲本繁殖下一代进行群体选育,提高倒刺鲃种质质量。

近交系数是指原始种群经近交后,某特定基因位点所积累的纯合基因型的频率,也即是近交所造成的纯合位点占原有杂合位点的百分率。品种近亲交配的程度(近交系数的大小)直接影响退化的速度,在封闭的群体里,从上代到下代的近交系数的递增速度取决于繁衍下一代的有效亲本数量,随机交配的群体越大,近交系数变化越小;反之群体越小,近交系数变化越大。据资料可查,在一个封闭群体中,每一世代的雌雄亲本数至少应在40~50尾以上,才可以使近交系数明显降低。要维持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至少需要50对亲鱼或50尾可产卵雌鱼。50对亲鱼的交配群体的近交系数递增率大约为每代0.5%。在倒刺鲃提纯复壮试验中,后备亲鱼的留种数量达到314尾,足以使繁殖的后代保持较大的群体杂合性,降低近交系数,防止品种退化。而且群体选育过程中,所选留的倒刺鲃最终的中选比率为0.2%,达到了鱼类选择实用中选比率的最大值的范围,选择效果较好。

(2)倒刺鲃提纯复壮过程中,选择西江野生群体中的雄鱼和北江养殖群体的雌鱼进行繁殖下一代开展群体选育,是因为这两个群体的个体的年龄都到达了4龄以上,培育的成熟度都较好,适宜进行人工繁殖,而且这两个群体来源不同,有利于生产具有较强生活力的子代,群体选择的后备亲鱼能更好地复壮倒刺鲃的生产性能。选择在倒刺鲃最适宜的5月份进行人工繁殖,采取合理剂量一次催产的方式,保证倒刺鲃催产质量防止强行催产,提高倒刺鲃卵子和种苗的质量,从而使倒刺鲃提纯复壮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3)创造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和良好的养殖制度是品种复壮和防止退化的办法之一。在倒刺鲃的提纯复壮过程中,具体的培育、人工繁殖、子代培育都是在水体溶解氧不低于5mg/L,饲料粗蛋白含量28%以上,养殖密度在合理疏养的状态下进行科学管养,这可以减少因环境引起的不利变异因素,较好地防止人为造成的负面选择,从而提高了倒刺鲃的种质水平。

参考文献

[1]潘炯华.广东淡水鱼类志[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2]杨君兴,陈银瑞.倒刺鲃属鱼类物种分化的研究[J].湛江水产学院学报,1995,15(1):1-5.

[3]黄洪贵.倒刺鲃的胚胎发育及水温胚胎发育的影响[J].河北渔业,2009(4):32-36.

[4]江林源,陈福艳,杨学明,等.养殖条件下倒刺鲃的年龄与生长[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3,23(4):11-16.

[5]贺红川.中华倒刺鲃的人工繁殖研究[J].淡水渔业,2003,33(4):43-45.

[6]范兆廷.水产动物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7]楼允东.鱼类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责编:张宏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