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40%呋虫胺·吡蚜酮悬浮剂防治水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时间:2024-05-24

袁著安 孙继成 熊玉蓉 董正香

摘 要: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40%呋虫胺·吡蚜酮悬浮剂150g/hm2、225g/hm2、300g/hm2、450g/hm2和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25g/hm2等6种不同剂量和药剂对水稻稻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种不同剂量和药剂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水稻安全,其中以40%呋虫胺·吡蚜酮悬浮剂300g/hm2防治效果最佳,且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

关键词:40%呋虫胺·吡蚜酮悬浮剂;稻飞虱;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9-80-02

稻飞虱是我国水稻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的迁飞性害虫[1],近年来,由于其大面积、大范围、高集中的发生,严重威胁到水稻的安全生产。为有效控制稻飞虱的发生为害,笔者于2014年进行了40%呋虫胺·吡蚜酮悬浮剂150g/hm2、225g/hm2、300g/hm2、450g/hm2和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25g/hm2等6种不同剂量和药剂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剂 40%呋虫胺·吡蚜酮水分散粒剂,湖北省汉川瑞天利化工有限公司生产;20%呋虫胺可溶性粒剂,日本三井化学AGRO株式会社生产;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浙江天一农化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4次重复,共24个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0m2,小区间及试验田四周设保护行(表1)。试验于2014年4~9月在潜江市高石碑镇老堤二组一种粮大户的中稻田中进行,水稻品种为丰两优香一号,试验面积1 000m2,排灌良好,土质为水稻壤土,肥力较好,各小区肥水管理一致。施药时水稻生育期为抽穗杨花期,第4代稻飞虱的生育期为低龄若虫孵化高峰期。施药用工农-18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工作压力0.2~0.3Mpa,喷孔口径1mm。试验施药当日(7月25日)晴,南风2~3级,日平均温度30.6℃,相对湿度82%。药后7d内日平均温度最低为24.0℃,最高为37.0℃,相对湿度在71%~82%。整个试验过程中无影响试验效果的其它因素出现。

表1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g/hm2)

[处理编号\&药剂名称\&施药剂量\&有效成分量\&A\&40%呋虫胺·吡蚜酮悬浮剂\&150\&60\&B\&40%呋虫胺·吡蚜酮悬浮剂\&225\&90\&C\&40%呋虫胺·吡蚜酮悬浮剂\&300\&120\&D\&20%呋虫胺可溶性粒剂\&450\&90\&E\&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25\&112.5\&]

1.3 药效调查

1.3.1 调查时间 施药前进行基数调查(剔除长翅型成虫),药后1、3、7、14d各调查一次残虫量,与药前基数比较计算虫口减退率,与对照比较计算校正防效[2]。

1.3.2 调查方法 每小区查5个点,每点2丛水稻,用盆拍法调查若虫数量,并剔除长翅型成虫。

1.3.3 药效计算方法 药效计算公式如下:

虫口减退率(%)=(处理区药前虫数-处理区药后虫数)/处理区药前虫数×100[3];

防治效果(%)=[1-(ck0活虫数×pt1活虫数)/(ck1活虫数×pt0活虫数)]×100[4]

1.3.4 对作物的直接影响 试验药剂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水稻无任何不良影响,无药害产生,且对其他非靶标生物的无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的防效比较 供试药剂40%呋虫胺·吡蚜酮悬浮剂防治水稻稻飞虱,A、B、C3个处理药后1d调查,平均防效分别为40.71%、49.81%、58.79%;药后3d调查,平均防效分别为60.36%、73.32%、79.15%;药后7d调查,平均防效分别为84.84%、94.06%、99.23%;药后14d调查,平均防效分别为84.36%、93.77%、99.07%;处理D1、3、7、14d防效分别为41.73%、64.35%、90.07%、89.59%;处理E1、3、7、14d防效分别为43.98%、68.63%、90.07%、89.35%(表2)。可见,供试药剂各处理药后7d和14d的防效最佳,处理C达到99.23%和99.07%,药后3d的防效达到79.15%,供试药剂处理B、C药后1、3、7、14d的防效均高于对照药剂D处理常用剂量的防效。 (下转82页)

(上接80页)

表2 不同处理防治水稻稻飞虱试验结果

[处理\& 药后1d \& 药后3d \& 药后7d \& 药后14d \&防效(%)\&差异显著性\&防效(%)\&差异显著性\&防效(%)\&差异显著性\&防效(%)\&差异显著性\&A\&40.71\&c B\&60.36\&d C\&84.84\&d D\&84.36\&d D\&B\&49.81\&b AB\&73.32\&b AB\&94.06\&b B\&93.77\&b B\&C\&58.79\&a A\&79.15\&a A\&99.23\&a A\&99.07\&a A\&D\&41.73\&c B\&64.35\&cd C\&90.07\&c C\&89.59\&c C\&E\&43.98\&bc B\&68.63\&bc BC\&90.07\&c C\&89.35\&c C\&]

注:表中的防效(%)为各重复平均值。生物统计分析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2 对水稻的安全性 施药后1、3、7、14d观察水稻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各药剂在所试剂量下均无药害发生,对水稻植株生长安全。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湖北省汉川瑞天利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40%呋虫胺·吡蚜酮悬浮剂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效好,其速效性好,药后1d、3d调查,处理B、C平均防效在49.81%~73.32%和58.79%~79.15%;持效性好,药后14d处理B、C平均防效在93.77%~99.07%。供试药剂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水稻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宜大面积推广应用。因此,40%呋虫胺·吡蚜酮悬浮剂防治水稻稻飞虱,推荐使用剂量为225~300g/hm2(有效成分90~120g/hm2),在稻飞虱低龄若虫发生盛期,视水稻不同生育期兑水50~60kg/667m2进行均匀喷雾,喷药重点为水稻植株中下部。

参考文献

[1]丁锦华,苏建亚.农业昆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163-169.

[2]刘晓平,杨福林,宋祖光,等.水稻稻飞虱药剂防治示范试验[J].上海农业科技,2011,6:130-131.

[3]杨佩梅.5.5%阿维·烯啶虫胺乳油防治棉花蚜虫田间药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学,2010,12:143.

[4]刘英.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试验[J].广西植保,2010,23(4):17-18.

(责编:张宏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