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4
黄健
摘 要:文章针对本地区花生生产特点,就花生各时期田间管理要点,总结探讨了提高花生高产栽培管理技术,以便为花生生产者和经营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花生;高产;栽培技术;江淮丘陵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6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2-64-03
花生原名落花生,属蔷薇目,豆科1a生草本植物,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抗旱耐瘠、适应性强,是江淮丘陵地区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相同生产条件下,种植花生与其他作物相比,不仅投资小,经济效益比较高,而且可以起到改良土壤,增加后茬作物产量的作用。肥东县位于合肥市东部,属于典型的江淮丘陵地区,有种植花生的传统。针对本地区花生生产特点,笔者现就江淮丘陵地区花生各时期田间管理要点,总结探讨了提高花生高产栽培管理技术,以便为花生生产者和经营者提供参考。
1 花生种子剥壳前晒种
1.1 花生种剥壳前要在泥地上连续晒2~3个中午 这样做的好处,一是通过晒种,能够唤醒种子、使种子的含水量保持一致,出苗一致。二是利用太阳的紫外线,杀死花生表皮的病菌,减少病害。
1.2 花生种剥壳不宜过早 花生的荚壳具有一定的保温防潮作用,如果种子失去壳的保护,直接与空气接触,呼吸作用会旺盛起来,物质转化加快,养分大量消耗,种子的活力将下降,并且早剥壳还增加种子受机械损伤的机会,如搓掉种皮、籽仁破碎等。一般在花生播种前10d左右剥壳最好。
2 适时播种
花生播种的最适宜期是由品种的特性、自然条件和栽培制度来决定,在自然环境中,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湿度、无霜期等,温度是关键,肥东县种植小花生,在5cm地温连续5d稳定在12℃以上就可播种。影响播种的另一个因素是土壤湿度,在温度满足要求的条件下,如果水源充足,有必要进行造墒播种。造墒时,水量不能太大,但也不能太少,太大则会影响到温度的回升,太少则起不到造墒的作用。
3 苗期管理技术
这一阶段田间管理的重点是开孔放苗和防治花生蚜虫。先播种后覆膜的,要在花生顶土鼓膜时,及时开膜放苗,以防烧苗,并随即用湿土将幼苗四周的薄膜压实,土堆高2~3cm,以利于封膜、保温、保湿和蔽光引苗出土。开孔放苗一定要注意将第1对侧枝拉在地膜的上边。
4 花生开花下针期和结荚期管理技术
这一阶段田间管理的重点是:防治花生病虫害,叶面追肥,防止徒长。
4.1 花生病害种类
4.1.1 花生网斑病 因气候条件不同而表现两种症状:第1种为网纹型,一般发生在温度湿度比较合适的情况下,病斑发展很快,花生网斑病发病初期,在叶片正面产生白色小粉点,逐渐呈白色星芒状辐射,随病斑扩大,中间变成褐色、深褐色,病斑边缘不清晰。第2种为污斑型,病斑近圆形,黑褐色,病斑边缘较清晰,主要是因为在网斑病发展过程中,遇到不适宜的气候条件所致。在多雨季节,多产生较大、近圆形黑褐色斑块,直径达1~1.5cm,叶背面病斑不明显,呈淡褐色。后期病斑上出现栗褐色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老病斑变干易破裂;特别是与叶斑病混合发生情况下,可造成早期叶片脱落。
4.1.2 花生褐斑病 病斑呈茶褐色或暗褐色,叶背面病斑较页面浅,呈褐色或黄褐色,圆形或性状不规则,直径约4~10mm。潮湿病斑表面产生灰色粉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一片小叶上可产生10~20个病斑,严重时几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不规则的大病斑,逐渐干枯脱落。茎秆、叶柄上的病斑为长椭圆形,暗褐色,稍凹陷。
4.1.3 花生黑斑病 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严重时也可发生在托叶、叶柄及茎干上。叶片感病后,初生褐色针头大小的斑点,逐渐扩大为圆形的病斑,直径为1~5mm或更大些,病斑开始呈浅褐色,后变成黑褐色或暗褐色。叶正面老病斑边缘有较窄或不明显的淡黄色晕圈,在叶背面病斑上,通常产生许多黑色小点(病菌子座),呈同心轮纹状,并有一层灰褐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背面病斑颜色较褐斑病深、褐色霉状物多,此为两种病斑的主要区别特征。有时病斑连在一起形成不规则的大型病斑,叶片枯死而脱落。茎秆上的病斑也能连在一起形成不规则的大病斑,严重时茎秆变黑枯死。一般情况下,植株中、下部叶片先感病,随后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严重时整株叶片全部脱落。
4.1.4 花生锈病 主要侵染花生叶片,亦可危害叶柄、托叶、茎秆、果柄和荚果。叶片的背面初生针头大疹状白斑,叶面呈现黄色小点,以后叶背病斑变成淡黄色,圆形,随着病斑扩大,病部突起呈黄褐色,表皮破裂,露出铁锈色的粉末,即夏孢子堆和夏孢子,病斑周围有一狭窄的黄晕。一般下部叶片首先发病,然后向顶部叶片扩展;叶片密布夏孢子堆后,很快变黄枯干。病株较矮小,形成发病中心,提早落叶枯死、严重发病田后期,叶、茎秆干枯,呈火灼状;托叶上的夏孢子堆稍大,叶柄、茎和果柄上的夏孢子堆椭圆形,长1~2cm;果壳上的夏孢子堆圆形或不规则形,但夏孢子数量较少。
4.1.5 茎腐病 花生出土前即可感病。病菌常从幼根或子叶侵入植株,受害子叶呈黑褐色。病菌沿子叶柄侵入植株根颈,常在根颈部产生黄褐色水渍状病斑,后变黑褐色。病斑向纵横方向发展,引起茎基组织腐烂。当病斑扩展环绕茎基时,地上部萎蔫枯死。在潮湿环境条件下,病部产生密集的黑色小突起,病部表皮易脱落,纤维组织外露。苗期发病4~5d全株枯死。成株发病部位多在茎基部贴近地面第1对侧枝上下处,有时延伸到茎秆中部,成株发病后10~40d全株枯死。
4.2 花生病害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花生收获后要尽量清除田间病残组织,及时翻耕,实行轮作。(2)药剂防治。采用杀菌剂拌种预防发病;叶斑病发病初期可选用75%百菌清5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隔15d左右喷1次,共2~3次,有较好的防病增产效果。endprint
4.3 花生虫害防治技术
4.3.1 花生蚜虫 (1)农业措施。覆膜栽培花生,苗期具有明显的反光驱蚜作用,特别是使用银灰膜覆盖可以有效的减轻花生苗期蚜虫的发生与为害。(2)保护利用天敌。花生蚜的天敌高峰期使用,同时要选用对天敌杀伤力小的农药品种,以保护天敌。(3)化学防治。花生苗期蚜虫的防治,既要考虑到蚜虫对花生的直接为害,更要考虑到防治蚜虫对花生病毒病的影响,所以防治宜早,不宜晚。花生播种时每hm2用10%辛拌磷粉粒剂(812)7.5kg等药剂盖种,或使用克甲种衣剂按种子量的1/70~1/50拌种,使花生带药生长,对苗期蚜虫的防治作用明显,且有利于保护天敌,同时兼治地下害虫。花生生长前期防治蚜虫,应选用高效、低毒、持效期较长的农药品种,如30%蚜克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2.5%扑蚜虱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10%高效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等,页面喷雾防治,可维持10~20d的防效;花生生育中后期的伏蚜,应选用低毒、高效、速效性农药品种,如25%快杀灵乳油、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等,使用2 000倍液对花生基部喷雾防治。
4.3.2 花生蛴螬 危害花生的蛴螬主要有3种,大黑金龟子、暗黑金龟子和铜绿金龟子。大黑金龟子2a发生一代,以幼虫过冬。暗黑金龟子幼虫过冬后,第二年不再移危害,而大黑金龟子和铜绿金龟子越冬幼虫第二年上移后仍能继续危害花生。危害花生的主要是当年成虫交配,在花生结果层产卵形成的幼虫(蛴螬)靠取食花生荚果生长发育。(1)生物防治。蛴螬的天敌生物种类很多,我国在研究利用乳状芽孢杆菌、臀钩土蜂等天敌生物进行蛴螬防治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如山东省花生研究所研制鲁乳1号乳状芽孢杆菌,在花生播种时施用,对大黑鳃金龟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另外,扑食类的步行虫、蟾蜍等,寄生类的白僵菌、螨、线虫、原生动物等均是蛴螬的重要天敌。在生产中应注意保护利用,有助于控制蛴螬为害。(2)化学防治。在播种时,用30%辛硫磷微胶囊悬浮剂或30%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药剂拌种,或在花生下针期和结荚期药剂灌根(应在雨前或雨后土壤湿润时,集中均匀施在花生根部,如天旱,可在施药后,在花生的根部适量喷水)。施药时要注意,一定要在清晨或傍晚花生叶片合并后进行。药剂灌根可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每667m2用药液75~100kg。
4.4 花生化控技术 土壤肥力基础较好和花针期进行肥水促长的田块,易出现群体植株徒长,过早封行,造成田间过早郁蔽甚至后期倒伏的现象,这会使有效叶面积迅速下降,净光合生产率显著降低,果针高吊,针多不实,结实不饱,很难获得高产。
在花生始花后30~50d(早熟品种花后30~40d,中熟品种40~50d),主茎高35~40cm,第1对侧枝8~10节的平均长度>5cm时,应及时叶面喷施50~70mg/kg浓度的烯效唑,每667m2用量为40~50kg药液,以控制茎叶生长,确保茎枝稳长,防止田间郁蔽,植株倒伏,保持较高而稳定的群体有效叶面积和净同化率,调节群体植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比例,加速营养体光合产物向生殖体运转的速率。
5 饱果成熟期管理技术
这一阶段的田间管理的重点与结荚期基本相同,防止花生植株提前衰老,遇涝及时排水。同时注意及时收获,防止烂果。
6 花生收获贮藏技术
注意适时收获,收获的花生顺着花生垄平铺在地里,晾晒2~3d,在每天的中午,将花生翻晒1遍,使平铺在垄面上的花生上下都能够得到晾晒。当花生荚果用手摇一摇,能够发出响声时,运回场院,堆垛起来,然后摘果。花生堆垛不能太大,花生荚果朝外,预防上热捂垛,影响作种或商品性。摘下的花生荚果,顶风扬一扬,及时清除地膜、花生叶片、花生的残枝、土坷拉等。连续晾晒4~5d后,堆在一起,放2d,再摊开晾晒2~3d,当花生的秕果变硬时,即可入库储藏。
花生种子仓库,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地面不透水,房顶不漏雨。没有老鼠。入库的花生种子,每个品种单独起垛,花生在贮藏过程中,呼吸产生热量,在两堆之间,留出50cm宽的通道。
农户自留种子没有撞门仓库储藏,种子水分必须在10%以下。在储藏时,种子要放在透气的袋子中,袋子与地面须有垫木,与墙面有20cm左右的间隔。
(责编:吴祚云)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