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加快太湖县水果产业发展的对策

时间:2024-05-24

唐立友 周学军

摘 要:综述了太湖县水果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加快太湖县水果产业发展应采取的对策。主要包括:加强优势水果基地建设,努力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建立高标准品种园和示范园,实施无公害栽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减灾能力等。

关健词:水果;产业;现状;发展对策;太湖县

中图分类号 S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2-71-02

太湖县种植水果历史悠久,品种多样,具有良好的水果产业发展基础:一是气候条件优越,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二是自然条件特殊,屏障大别山及近6 667hm2水面的花亭湖水体为水果生产创造了适宜的农业小气候环境。水果产业包含果品生产、贮藏保鲜、加工和果品市场营销等环节。因此,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做强做大水果产业,挖掘产业潜力,调整优化水果品种结构,实施品牌战略和采取科技兴果、培育市场、发展加工及发展壮大专业合作组织等措施,对促进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民致富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1 太湖县水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发展现状 水果生产历来是太湖县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县境内高、中、低海拔地区均有亚热带常绿果树和温带落叶果树种植,但总体特点是:零星栽种、品种单一、缺乏规模、商品率低、淡旺季明显。在发展步伐上一是20世纪80年代“柑橘热”的兴起,大面积种植柑桔;二是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大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水果生产有了较大面积的发展。近年来,太湖县通过建设基地、培育大户、引进资金,加大对水果生产的投人力度,目前太湖县已基本形成了以柑橘、枇杷为主的花凉亭水库环库区常绿果树生产基地和以桃、梨、枣为主的低山丘陵区落叶果树生产基地。

据2013年统计,全县水果栽培面积1 576hm2,总产量达11 822t,其中柑橘500hm2,产量4 540t;桃385hm2,产量3 535t;梨100hm2,产量890t;枇杷165hm2,产量1 310t;其它水果有柿、枣、葡萄、猕猴桃、杏、杨梅等。引进栽培的新品种主要有温州蜜柑中的日南一号、岩崎早生等,桃类中的安农水蜜、新川中岛、超丽春、超红珠、极早518、中油5号等,梨中的黄花、翠冠、黄金、大果水晶等,枇杷中的大五星、解放钟以及“女儿秀”、“皖枣一号”枣、红心猕猴桃等。随着部分水果规模生产的发展,部分果品的档次得以提高,优质油桃和枣等优势果品逐步打入省内外大中城市市场,使我县水果生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1.2 存在问题

1.2.1 品种结构不合理,果园基础设施差,经济效益不高 我县优良水果品种比例低,整体上本地常规大宗果品如柑橘、梨、桃李果品比重过大,葡萄、枣子、柿子等品种比重过小。同一品种上多数果树品种老化,优良品种比例小,品种更新速度慢。如主栽树种柑橘中,尾张温柑占86%,成熟迟、品质低、上市集中,鲜果上市时间短,运输、贮藏和销售很困难,价格低而效益差,早熟品种却显著偏少。由于果农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果园建设初期大多未按大穴大肥要求实施高标准建园,灌溉和道路等设施不配套,加之栽植密度不合理,品种(系)混杂、不能掌握果树各品种的生长特点和栽培技术知识,管理较为粗放,形成了很多的“小老树”果园和成年低产果园,现全县大约有1 100hm2低产园,平均单产仅7 500kg/hm2左右,有20%的果园没有经济效益,影响了全县水果产业的发展。

1.2.2 产业化水平低,商品化处理技术落后,产品走向不稳定 产业化水平低是太湖县水果生产的一个突出问题,总体现状是重发展栽植,轻经营管理;重发展鲜果,轻发展干果。现行的水果生产仍以一家一户经营模式为主,基本处于自产自销状态。一家一户的生产体制由于栽种面积小,果农栽培管理技术水平低,生产的优质水果少,难以适应市场对果品质量的要求。同时产区鲜果统货上市非常普遍,95%以上果农无采后保鲜、储运、分级包装意识,更缺乏保鲜、储运、分级包装技术和设备,果品商品性差,贮藏保鲜技术落后,果农简易贮藏量只占水果总产量的2%,加工产品几乎为零,致使采后果品损失严重,产品再增值能力低。加之生产者信息不灵,主动推销力度不够,一些产区还在坐等客户上门,缺乏市场应变能力,产品走向不稳定,随意性大,产销脱节。龙头企业还没真正形成或仅处于起步阶段。

1.2.3 生产规模偏小,标准化生产水平低,技术指导能力不强 太湖县适宜水果种植的优势区域面积较大,但水果规模化生产格局尚未形成。由于近年来水果特别是柑橘价格低迷,果农信心不足。果园管理大多较为粗放,缺乏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企业化管理经营组织,对标准化生产和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也就无从谈起。果树发展与技术培训、技术普及不相匹配。水果的生命周期长,影响因素多,目前太湖县大部分果农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较差,农技推广部门又缺乏必要的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工作经费,农技人员也面临着知识老化困境,使本来就少的专业技术人员实际上并没有从事水果技术推广工作,先进的优良品种的引进、市场信息的收集传递等工作无人负责。要想把一些比较成熟的行之有效的果树实用技术推广到千家万户,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导致我县水果生产技术水平低。

2 太湖县水果生产发展的对策

2.1 加强优势水果基地建设,努力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 根据太湖县自然条件,应用区划成果,按照县域资源分布特征和市场需求,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适度集中、突出特色的原则,推行连片规模经营,狠抓基地建设,巩固和不断扩大优势水果生产基地。花凉亭库区以发展柑橘、枇杷、杨梅等常绿果树为主;低山丘陵区以发展桃、梨、枣、李、葡萄等落叶果树为主;深山区以发展优质猕猴桃为主。主栽的品种形成规模化、标准化,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应市场需求,促进我县水果基地化、专业化、科技化发展。

2.2 建立高标准的品种园和示范园,实施无公害技术栽培 积极建立一批高产、高效、高标准示范园。搞好园地规划设计,确定适宜的树种、品种和合理的栽植密度,建好排灌系统和园中道路。定植前,搞好土壤的深翻改良,挖好定植穴,施足基肥。同时将水果优良品种繁育、整形修剪、疏花疏果、配方施肥、果实套袋和采后商品化处理等综合技术展示在示范园中。加强农业投入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有效监控,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和矿物、生物、植物源农药,严格实施无公害技术栽培,使生产的果品达到绿色、无公害要求,为全县水果产业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2.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减灾能力 加大投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低产果园改造,合理安排和利用扶贫、交通、水利、林业、土地开发以及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改善果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水电上山进果园和滴灌、喷灌等项目,解决水果基地用水用电问题,支持水果主产区修建果园公路,增强水果产业的发展后劲。同时可逐步实施现有果园流转和宜果山地流转,将零散的果园和宜果山地流转集中起来统一管理、统一调配,提高抗灾减灾能力。

2.4 实施品牌战略,发展观光果园,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 结合现有的水果资源,打造名优品牌,与花亭湖旅游开发相结合,充分发挥水果产业的观光功能,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大力扶持发展水果采后加工、储藏、保鲜业,搞好商品化分级包装处理,并加强统一管理。按照“公司+基地十农户”或“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模式,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建立产供销信息网络和营销体系,积极开拓市场。逐步打造太湖县名优水果品牌,不断提高水果的市场竞争能力。

2.5 建立和发展水果专业合作社,促进水果业健康发展 积极引导并发展各种经济合作组织、民办服务组织、各类水果协会和其它中介服务组织,将生产与市场连接起来,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尽可能广泛吸纳会员,尤其吸纳果农入会。通过水果专业合作社为果农提供服务(包括生产、营销、信息、技术、培训)、协调和维护社员的合法权益、协助政府部门加强行业管理,举办培训班、树立典型样板等,以提高水果的科技含量,提高水果生产者的组织化程度,促进水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责编:徐焕斗)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